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共有867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4
投資理財

台幣定存利率哪一家銀行最高?他38歲提早退休「存這家利息多近1倍」,贏過郵局、台灣銀行

編按:作者超馬芭樂(王仲麟)被媒體譽為最科學化的投資達人,38歲靠存股、基金、ETF等多種交易工具,運用長期實戰技術創造上億身價,至今退休十餘年。年輕時曾任上市公司採購專員,因公司發生劇變成為「地雷股企業」,部門一夕之間僅剩三人,因此開始長達兩年的「練功」,負責集團下市流程。寫過紓困方案、處理過集團會計、去過立法院做財務報告、面對過黑道討債、寫過企業重整計畫……為了讓公司成功下市,在長達七百多個日子裡,潛心鑽研股票、金融運作機制,養成一看到投資標的就能知道問題、危機、獲利機會的頂尖基本功。這段經歷讓他進入金融圈,短短數年成為年薪500萬、操作資金達32億的頂尖操盤手,更獨創出芭樂戰法,讓他在38歲退休,享受生活,擔任全職奶爸;後來因為孩子長大不再依賴爸爸,開始跑超馬、寫書、受邀上節目等。專長為基金、股票、長線投資、價值投資實戰、趨勢分析等。

日期:2023-05-30

產業時事

88歲台塑老臣李志村離世...他畢業考上中油不去,從台塑領班做到7人小組,王永慶為何如此信任他?

台塑(1301)週一(5/22)傍晚公告,台塑董事、最高顧問的李志村週日(5/21)辭世,享壽88歲。台塑表示,董事李志村於112年5月21日逝世,公司於今日接獲通知後發布重大訊息。李志村在前陣子跌倒後,就只能靠輪椅代步,於周日晚上9點27分辭世,目前已訂6月12日舉行在第一殯儀館景行廳舉行公祭。在台塑,李志村算是最得王永慶、王永在兩位老闆信任的重臣之一。尤其是他對石化景氣的掌握精準,讓台塑在重要關鍵時刻力主興建六輕,拔得投資先機,創造台塑事業的第二波高峰。而2011年台塑集團宣佈成立「七人決策小組」完成世代交班,李志村與包括王文淵,王瑞華、王文潮、王瑞瑜、吳欽仁、楊兆麟均入列其中。 以下為今周刊2004年11月18日刊登的李志村人物特寫:

日期:2023-05-22

投資理財

55萬房貸族快申請》繼普發6000現金後 6月發錢更大包!符合4資格一次領3萬「軍公教也行」

被戲稱為政府「發錢條款」的《疫後特別條例》繼全民普發6千現金後,房貸補貼辦法5/3正式公告,只要符合持有1戶、年收120萬元內等4條件,就可在6月提出申請,也納入國宅、勞宅與軍公教住宅等政府擁有債權的房貸戶,首批申請成功者,3萬元最快7月中旬到手。

日期:2023-05-06

職場生活

沒生孩子晚年孤老?為何頂客夫妻過了50歲感情特別好:不相互照顧,家裡就是品質最差的養老院

有兒顧老固然好,膝下猶虛也別惱,只要牽手過五十,能在下半場人生維持續航力,不但可以智慧經營婚姻關係中的彼此,還能「不換伴的進入第二春」,即使少了兒女承歡,照樣能自詡老爺夫人滿門吉祥。

日期:2023-05-04

財經時事

他月薪12萬元給媽保管,10年後想當結婚基金 媽竟回:沒錢啊,每月都不夠用,我還得自己貼錢

工作太忙,薪水全交家人管理到底行不行?一名網友表示,男友因為工作繁忙,薪水由母親代為管理,但近日因論及婚嫁、考慮買房,想拿回10年存款,沒想到男友的母親竟回「沒有錢啊!」(原文刊載於2019/11/20,更新時間為2023/04/30)

日期:2023-04-30

保險稅制

妳家的保險真的保險嗎?陳敏莉:保險重點在風險分散和高倍數保障!

陳敏莉觀察,台灣部分已婚女性可能因為風險意識比先生高,但無法與先生取得投保共識,因此,為自己買了許多保險,卻疏於讓身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先生把風險保障規畫做足;另一個常見的極端則是,過度把保險預算重心放在配偶或子女身上,疏於照顧自己的風險保障⋯⋯

日期:2023-04-03

產業時事

少子化催生另類福利?30歲前生3胎免當兵 南韓「神政策」被罵翻,她戳破關鍵:女生要多累

少子化危機席捲全球,南韓政府為了催生擬祭出一項「男性福利」政策,只要在30歲前生3胎就可以不用當兵,遭到當地輿論罵翻。台大婦產科名醫施景中便分享女兒對此看法,認為用女生生小孩來鼓勵男生,讓男生不用當兵太累,結果變成女生累,「到底是哪個天才想的,太不公平了」。

日期:2023-03-31

產業時事

56%未婚族想結婚生子,卻因兩大因素難圓夢...「2023年台灣婚育意願大調查」結果公布

台灣少子化問題嚴峻,關鍵原因在未婚族群逐年擴大。《今周刊》3月30日發表「2023台灣婚育意願大調查」,結果發現台灣未婚族56%想結婚、生子,卻因「找不到對象」、「經濟條件不足」兩大因素,難以步入紅毯。

日期:2023-03-30

產業時事

「台灣拚命推生育福利,年輕人卻連婚都結不了」揭開催生政策20年失靈真相:日本如何補破網?

近十幾年來,台灣和韓國宛如「難兄難弟」,輪流搶做全世界生育率最低國家。去年在疫情和虎年共伴效應下,生育率一舉跌到0.87的歷史新低。然而,政府歷年「少子女化對策計畫」,政策重心只環繞在如何減輕育兒家庭負擔,缺乏對前端、也就是未婚族群的關注。在搶救少子化過程中,被徹底漏看的這群人,近20年正以驚人速度成長,也是台灣力拚催生20年終告失靈的關鍵因素。

日期:2023-03-30

產業時事

法規限制 凍卵人數十年增30倍 使用率卻不到一成 鬆綁人工生殖 保障未婚生育權

近年女性凍卵人數暴風式成長,但相較於國外數據,台灣卵子解凍率明顯偏低,嚴格的法規限制,讓女性使用卵子困難重重,成為生育路上一大阻礙。

日期:2023-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