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362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0
產業時事

2022台灣醫療科技展/北醫大一校六院主打智慧醫療、創新永續,推全球首創一張電腦斷層預測四疾病

臺北醫學大學暨醫療體系今年結合一校六院特色,以「智慧醫療.創新永續」為主軸參加2022臺灣醫療科技展,展出29個亮點項目。例如北醫附設醫院展出「一張電腦斷層影像就可預測4種疾病」的「Deep-Lung人工智慧多模影像精準健康平台」、萬芳醫院端出「膠囊內視鏡」、雙和醫院主打「 新冠肺炎精準照護AI監測」等,帶領民眾一窺最新智慧醫療新境界。

日期:2022-12-01

職場生活

每平方公尺超過六人就有危險 風險辨識是逃生關鍵 身陷大量人潮 防範壓迫性窒息

韓國梨泰院的踩踏事件累計一五六人死亡,這起因「人」導致的意外事故,完全可以避免!這場悲劇提醒我們,得認知到人潮密集場域的風險,以及遇到類似情況的脫險法則。

日期:2022-11-09

職場生活

「如果發現我倒地不起,請先放著不管...」90歲醫師奶奶的善終哲學:比起插管急救,孤獨死並不可怕

二戰結束前夕,1945年(日本昭和20年)6月,當時年僅16歲的中村恒子,為了成為一名醫生,隻身一人從廣島的尾道市遠赴大阪。直到現在90歲,恒子醫生仍然一直從事精神科醫師的工作。恒子醫生原本每週上6天的整天班,從2017年8月開始,終於減少為一週只上4天班。身高148公分,體重不足40公斤的恒子醫生,個子嬌小,說出來的話,充滿了溫暖和深深的慈愛。病患聽了她的話,都找回了活下去的勇氣。就好像微弱、細小的搖曳燭光,再度回復為熾烈的火焰一般。不僅是患者,恒子醫生周遭的人看到她澹然工作的樣子,或是感受到她的溫暖個性,都因此獲得勇氣,打起了精神。身為採訪撰述者,我也是受到恒子醫生關照的其中一人。她的生活方式,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恬淡慢活」。不精明、也不追求效率,總是專注於活在當下,而且絲毫沒有勉強自己的感覺。恒子醫生總是隨順自然的樣子,讓我們發現「原來可以這樣過日子」,「沒想到這樣的生活也很不錯」。怎麼做,才能夠像恒子醫生那樣恬淡慢活、「智慧處世」呢?接下來,請一起來了解她波瀾壯闊的人生經歷,和她的處世哲學。

日期:2022-11-08

職場生活

這樣CPR連急救醫生看了都直搖頭...心肺復甦術「這種人」千萬不能做!關於救人你要有的3常識

身為一名退休急救醫生,我對急救事業無比熱愛,出於職業敏感,每次看到有關急救心肺復甦操作的影片,都會點開看一看。遺憾的是,好多影片裡心肺復甦操作的手法都是錯誤的,更誇張的是,有人替仍有呼吸心跳的人做心肺復甦,這些錯誤的操作者裡面,甚至有醫學院的學生、醫院的醫生和護士。

日期:2022-11-04

職場生活

33歲竹科男「沒三高」血管竟堵塞90%…「致命2習慣」險害死自己!醫:這症狀恐沒急救機會

提到心絞痛、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就令人立刻聯想到「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慢性病,但若本身沒有慢性病史,是否就能脫離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有醫師以一名年輕的工程師為例,指對方沒有三高、年紀尚輕,但其中一條供應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竟已堵塞90%,經搶救後才撿回一命,什麼原因導致這種情況發生?

日期:2022-11-04

產業時事

武漢「類封城」5天,民眾連夜開車逃離、搶菜大打出手...富士康宿舍傳員工餓死?鴻海回應了

中國新冠肺炎疫情再起,除了河南疫情擴散,富士康被爆出員工大規模感染,只能步行百里逃亡返鄉之外,湖北省武漢市的江岸區公告自11/1起,進行「靜默管理」5天,消息一出,民眾急忙開車連夜逃離武漢,出城的橋面擠滿長長車龍,照片引起討論。這幾天網路上也廣傳鴻海旗下富士康鄭州廠區「726」宿舍有8名員工因防疫管控問題餓死在房間,而鴻海也澄清相關影片經調查後發現是惡意剪輯拼湊,鄭州園區並無相關死亡事件,已報警處理,呼籲外界勿以訛傳訛。

日期:2022-11-02

職場生活

疫情才剛緩,RSV病毒又來!有3症狀要注意,醫提醒這1點最不同 「會重複感染」嚴重恐插管

時序逐漸邁入秋冬,除了新冠肺炎之外,還有流感要特別注意;最近,感染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兒童明顯大增,兒科擠滿許多有咳嗽,以及呼吸、吞嚥困難症狀的病童,經診斷發現都是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RSV),醫師提醒家長多注意。人類為RSV的唯一宿主,所有年齡層皆可能感染,惟症狀不嚴重。幾乎所有人於2歲前都曾感染過,且於之後亦能重複感染。RSV主要攻擊2歲以下嬰幼兒,造成嚴重下呼吸道感染,可能演變成肺炎或支氣管炎,初期明顯症狀就像感冒,一般家長還有可能誤以為孩子確診。該如何分辨和感冒、新冠肺炎有何區別呢?

日期:2022-11-01

產業時事

悲!梨泰院1.5噸失物找不到主人...3D還原踩踏意外,人群「堆疊近6層」!單人承受近1千公斤壓力

梨泰院萬聖節踩踏事件今(1)日上午罹難人數再加一人,事故傷亡數字上修至156人死亡(其中包括26名外國人)、151人輕重傷。也許很多民眾難以理解,為何1人跌倒,竟會引發連鎖骨牌效應,造成此次意外?中國媒體新京報運用3D還原此次意外的整個過程。一名華盛頓日報記者在推特轉發訊息,「258件衣服、256雙鞋、66隻單鞋,梨泰院人群擠爆現場,留下了 1.5 噸的物品,現在仍在失物招領處」,照片讓人鼻酸。新京報模擬意外發生過程,一開始還能正常行走,但人流不斷湧入開始變擁擠,接著有人在下坡路跌倒,後方人流依然持續向前,被擠在中間的人開始雙腳離地,不同方向的人彼此推擠阻擋,導致根本無法動彈。

日期:2022-11-01

產業時事

目睹一群人在死屍旁笑鬧「我對人性失去信心」...梨泰院踩踏悲劇:一場狂歡如何變成150多人死劫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2-10-31

產業時事

梨泰院踩踏意外「年輕人多是站著被擠死」 拜登哀悼、外國親屬急尋人,想保命切記2要點

一場萬聖節派對竟釀成南韓史上最嚴重的踩踏意外,南韓首爾梨泰院10/29發生嚴重的大型死傷事故,超過149人在推擠踩踏事件中喪命、82人受傷,即便現場許多人手牽手喊著「要活著出去」,全因全身卡住無法動彈,親眼目睹朋友被壓死。而死者多為20多歲的年輕人、女性居多,踩踏事件也震驚國際,有外國親屬發文尋人,美國總統拜登也發表聲明表達「最深的哀悼」。這場踩踏意外除了3個致命要素同時存在,進而釀成悲劇,有台灣醫護人員指出,現場罹難的人不一定都是全部被踩死,而是有可能站著被「活活擠死」!如果自己身在人潮擁擠大型活動中,當推擠意外發生,一定要切記2要點、1姿勢,才有保命求生的機會。

日期:2022-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