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120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9
職場生活

天冷大啖薑母鴨 男「大血管撕裂」倒地...搶救10小時不治!醫揭「這1症狀」超致命

時序已過立冬,在冷空氣不斷發威的情況下,不少人會選擇「進補」來保暖身子,不論是薑母鴨或是羊肉爐,都是許多台灣人的心頭之好。只不過,進補之前也要先衡量自己身體的狀況,畢竟……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

日期:2021-11-15

職場生活

名醫心路 亞東醫院蔡翊新的紓壓處方 當第二大死因找上門 神經外科主任把病當鬧鐘

行醫23年,專門處理別人血管的麻煩,沒想到自己卻被「血管反咬一口」。亞東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蔡翊新,6年前發現得到冠狀動脈心臟病(冠心病),當時僅41歲。《2019年全球衛生評估報告》指出,心臟病是疾病中的頭號殺手,它也是台灣10大死因的第2位。

日期:2021-09-22

產業時事

猝死案例頻傳,釐清關聯前該暫停施打高端疫苗?前衛生署長涂醒哲:致死率更高的AZ及Moderna該怎麼辦?

高明見教授在ETtoday發表「台灣缺乏疫苗接種後安全監測機制」長文,對台灣的疫苗政策有不少指正。高明見教授是我在台大醫學院神經外科學的老師,但「吾愛吾師,更愛真理」,看到高教授的一些論見可能會誤導國人,造成台大醫學院及高教授個人清譽受損,不能不從公共衛生學的角度加以釐清。

日期:2021-08-31

全台防疫報導

195萬劑BNT疫苗下周到貨,12-18歲可施打!7種常見副作用、心血管不良反應一次搞懂

編按:由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台積電與慈濟購捐的1500萬劑BNT疫苗,首批8月底9月初、也就是下周就要到貨,外傳這批疫苗量高達195萬劑,將優先供給12-18歲青少年學生族群。對此,指揮中心在27日宣布,BNT疫苗將自8月28日下午2點起開放非學生族群意願登記,呼籲有需求的民眾上疫苗平台登記。輝瑞的BNT疫苗是由美國、德國研發,為mRNA疫苗,完成2劑疫苗接種7天後,保護力可達 95%,至於常見副作用、心血管不良反應有哪些?接種後需要注意的事項,來看專家怎麼說。

日期:2021-08-26

全台防疫報導

擔心疫苗副作用!民眾搶買普拿疼 醫師曝「最佳服用時間」、出現1症狀再吃

由於疫苗大舉進貨台灣,為提升疫苗覆蓋率,近來全國大規模開打,盼能儘速平息疫情;不過,有關於疫苗副作用與嚴重不良事件的狀況也陸續傳出,讓許多民眾不免擔憂。因擔心疫苗副作用的緣故,不少人紛紛前往藥局購買普拿疼等消炎止痛藥,對此,有藥師提醒,打完前後吃普拿疼是錯的,恐怕會影響疫苗效力。

日期:2021-07-20

產業時事

不想被當「白老鼠」,台灣人為國產疫苗吵翻天!心臟科醫師12點專業分析:為什麼國產國造不可或缺

醫界現階段遵循的最高原則就是實證醫學 EBM(Evidence Based Medicine),各項疾病的治療幾乎都有指引 Guideline,那如果人人謹遵指引行事,指引應該萬年不變,為什麼指引會被修改?原因很簡單,有時候真的沒有指引、有些情況下無法適用平時的指引、有人不相信眼前的指引......在驗證後找到新的證據,進而修改了指引。我當實習醫師時,心衰竭指引明確寫著「乙型阻斷劑對心衰竭的病人有害,是禁忌!」沒幾年我變成總醫師時,心衰竭指引告訴我:除非特殊狀況,乙型阻斷劑「必須」使用在心衰竭的病人,不然你會被告。一樣遵循指引,實習醫師階段的我是不是害了病人?

日期:2021-06-24

職場生活

我吃這些藥、有這些慢性病史,打疫苗會有問題嗎?台大醫院QA專區解答一次看

台灣近期頻傳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猝死事件,導致國內出現疫苗緩打潮,為避免民眾恐慌焦慮,台大醫院特別設立COVID-19 QA專區,針對疫苗施打的常見問題釋疑,包括什麼人接種後容易發生血栓、吃那些藥不能打、那些慢性病史及過敏者不適合立即接種。

日期:2021-06-23

職場生活

名人專訪-杜詩梅》在經歷失去過後,更加珍惜健康!

2020年在新型冠狀肺炎的肆虐之下,造成全球經濟劇烈震盪,截至目前全球確診數超過1.11億人,死亡病例至少有247萬人。然而,國內外許多意義重大的公眾人物也相繼離世。美國《時代雜誌》(Time)更於年末公佈一則,2020年被打上一個紅色大叉叉的封面,副標題則是「史上最糟糕的一年」。

日期:2021-03-11

職場生活

老謝開講:要理好財 先搞懂身體財報!

重視健康的謝金河比喻,「健檢報告就像是一家公司財報,要投資股票就要長期追蹤公司財報,」身體要靠自己好好照顧與經營,公司業績會起伏,身體狀況也是。透過健檢後,仔細審視數據有如追蹤財報,如果把身體想成好股票就一定要重視基本面,定期健檢就像是身體的基本面。

日期:2021-01-06

職場生活

血管堵易突發心臟病,每天一招保養血管,改善心痛、胸悶

53歲的劉先生,因為心臟不時有刺痛感去看醫生,檢查並未發現有什麼問題,醫生只叮嚀他多運動,他不只游泳、跑步,還做鐵人三項,但心臟的刺痛卻沒改善。他表示:「剛學氣功時,手掌勞宮穴會隱隱作痛,老師說這是心臟的問題,要我接著密集練習,20天後爬樓梯,心臟完全沒有異樣,太神奇了。」

日期: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