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610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7
今選頻道

專幫艱苦人!這群人90度鞠躬12年,送出愛心善款超過2億元

2023年開工第一周只過了4個工作天,社團法人雲林縣夜市慈愛會(簡稱雲林夜市慈愛會)就已協助17位往生者圓滿身後事。每位喪家雖因痛失親人難掩悲傷情緒,還是會打起精神向雲林夜市慈愛會道謝。究竟雲林夜市慈愛會是何方神聖?

日期:2023-03-23

產業時事

接下國光生技董座 從扛起15億積欠貨款到國產疫苗圓夢 專訪詹啟賢 首談腸病毒疫苗9年研發路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各國政府爭搶疫苗的狀況,讓台灣對自製疫苗的重視度也加倍提升。今年一月,國光生技的腸病毒疫苗完成取證上市,這支國產疫苗如何熬過多年開發歷程?

日期:2023-03-22

產業時事

好像拍災難片…香港四級大火燒近10小時、同地點去年亦火警…興建中高樓難滅火有3個關鍵

尖沙咀中間道興建中的「海員之家」大廈,周四(3/2)晚上11時許發生大火,大廈高層位置冒出火光,消防經現場評估後,於11時39分將火警升為三級,並加派人手前往營救,至凌晨1時46分火警升為四級,直到周五(3/3)上午8點半左右熄滅,整整燒了近10小時。現場火勢猛烈,港島區居民隔着維港都能看到對岸發生火警,目擊的市民形容:「好像拍災難片」。

日期:2023-03-03

職場生活

四度當選市長 寫下台灣地方自治史新猷 勇媽治市柔中帶剛 黃敏惠收服「有藍不投」的嘉義人

穿著輕便的白襯衫搭配黑長褲,腳踩粉白相間的運動鞋,嘉義市長「勇媽」黃敏惠笑盈盈走來。看到來訪團隊,前天預先做好功課的她,立刻喊出記者名字,就像熟識多年的老友,熱絡寒暄、話家常,甚至聊到開心地「手舞足蹈」,絲毫沒有初次見面的距離感。

日期:2023-03-01

職場生活

建中學霸不想填醫學系,寡母竟仰藥「死諫」!資優生:跟媽媽的命比起來,什麼都不重要了

編按:選填志願總是讓高中生們好糾結,究竟怎麼決定才是最客觀最正確的呢?到底志願該怎麼填?該選校還是選系?對許多人來說,選擇不只攸關未來職涯發展,也包含父母對孩子的期望。父母能尊重孩子的意願,著實不容易,但是當孩子的志向,無法符合父母的期望時,究竟該怎麼辦?作者陳美儒老師於建中任教40年,看遍了各式各樣優秀頂標的青春少男少女,仍然感嘆──青春真的不容易。(原文刊載於2021/8/19,更新時間為2023/2/22)

日期:2023-02-22

投資理財

大家都知道做股票要「買低賣高」 為何你我都難逃「追高殺低」?如何才能像專業法人一樣賺錢?

今周刊編按:美股四大指數週二(2/21)重挫,其中道瓊暴跌近700 點,創自去年12/15來最差單日表現,標普重挫2%跌破4000點同創最慘跌幅,那斯達克下跌2.5%、費半下殺逾3.3%。台股週三(2/22)台積電(2330)領跌,電金成市場調節重點,一度下殺超過200點下探15345點,失守月線關卡。隨著台股開低走低,台幣貶幅擴大,早盤貶8.6分觸及30.501元。-------------------買賣股票要能夠賺錢,「買低賣高」是眾所周知的道理。但一般投資人買賣股票時,卻總是看到股價大漲才追高買進,看到股價大跌便慌亂賣出,「追高殺低」的戲碼不停地上演。

日期:2023-02-22

職場生活

30人共用6件防彈衣、平均壽命僅62歲,他出書為7萬警察爭權:要讓警察活得像個人

警察殉職、值勤爭議,王惀宇總不避諱振筆批判背後的結構困境。他的洞見集結成書,9萬餘字,不只寫給民眾或警政高層,更是為7萬名警察而寫,為基層團結踏出第一步。

日期:2023-02-22

職場生活

大學志願怎麼填?19歲時最想讀師大美術系...建中畢業30年後,給高中生的人生建議「經濟能力最重要,你不能餓死」

編按:大學學測即將在2月23日公布成績,很多考生陷入選填志願的困難抉擇,到底志願該怎麼填?該選校還是選系?這都關乎未來職涯發展。大學畢業後,該找份平凡但能溫飽的職業,還是執著於追求前途渺茫的理想,夢想和生計要如何選擇?

日期:2023-02-10

職場生活

MIT婚紗魔法師

印象中,耀眼奪目的高級訂製禮服與婚紗,多出自國外設計師之手,其實台灣也有一群婚紗師,以精湛手藝縫製出MIT華美嫁衣,完成新娘們一生一次的美麗使命。有了這些氣勢、細節都令人驚豔的婚紗幫襯,不僅讓新娘子成為最佳女主角,更證明了台灣婚紗師不輸國際的功力。

日期:2023-02-08

職場生活

愛是「換位思考」,做對他最好的決定!安寧醫師朱為民:父親離世不插一根管子走,乾乾淨淨

安寧醫師朱為民的演講中,往往以父親的故事開頭:「2013年,我的父親81歲。一天清晨,他在家裡運動的時候,不小心跌倒撞到頭,然後就倒地不起,不省人事了…。」從父親倒下、失智、無法行走,到2017年離世,他寫下父親的生命故事,也分享他在安寧病房的觀察,影響和啟發許多人重新思考「我為何而活」,又要如何跟父母好好告別?而最終獲益的仍是他自己,「父親離世時身上不插一根管子安祥地走,是每個人最終的心願。」

日期:2023-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