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404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1
投資理財

高端市值一度蒸發300多億元! 若一切重新來過、投資人怎麼操作? K線女王教你這樣看

防疫視同作戰,百姓搶糧、投資人搶錢、各國政府搶疫苗,近期的生技類股,搭上攸關性命的題材,更是成為投資人矚目的焦點。我們要從熱門題材中尋找投資機會,除了靠敏銳的嗅覺快速上車,在平安的點位下車更是每一位投資人所盼望的。我們將透過K線結合時事,帶大家看下面這個案例。

日期:2021-06-10

今選頻道

對台灣感情遠超過自己國家 這個「法國人」花15年替台灣寫書!

他是台灣第一個扛三太子跑步環台的「老外」,他是台灣第一個用台語主持節目的「老外」,這還不夠稀奇,他還是個會講「阿美族語」和「布農族語」的「老外」,但他卻說「我不是老外,我是個投錯胎出生在法國的台灣人!」

日期:2021-05-27

產業時事

除了輕微發燒沒別的症狀,卻差點送命...一個從鬼門關回來的新冠故事,讀完可能會救回你一命

編按:曾獲「華人楷模年度人物」、馬來西亞拿督鄭博見不幸罹患新冠肺炎,原本症狀輕微、在家自我隔離的他,染疫14天後病情急轉直下一度命危。從鬼門關走一遭回來,拿督鄭博見公開染病全過程,他以自身經歷奉勸確診病患一定要做血液和肺部X光檢驗,了解自己的真實病情。 事實上,台灣與國外都曾發生多起COVID-19 患者,猝死在家中的悲劇,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說明,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如果合併「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該患者的症狀會讓許多醫師大感驚訝,原本認為這些缺氧的人應該已經處於休克狀態,但他們往往卻意識清楚可以正常應答,甚至還能滑手機。由於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發現不對勁要送進急診時,往往已經太遲了。 然而,在疫情延燒時期,冒然衝急診是很危險的舉措,那麼,在家自我隔離的確診者,該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出現「隱形缺氧」呢? 黃軒醫師強調,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德國研究顯示,COVID-19確診者中,只有32%會出現「隱藏缺氧」症狀。另外,出現合併隱藏缺氧症狀的染疫者死亡率只有18%,甚至比出現合併典型呼吸困難衰竭症狀的染疫患者死亡率約30%,還要來得更低。 黃軒醫師建議, 若是輕症或無症狀患者不安心,可以考慮購買「血氧濃度計」或是有些智慧手錶就有提供血氧偵測功能,若低於90%就要提高警覺。 美國的作法也很值得參考,一開始由醫護人員確認輕重症、分艙分流後,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在家自我隔離期間,由家庭醫師遠端視訊看診、隨時掌握病情,這也值得台灣借鏡。 最後,再次提醒,此時千萬不要輕易衝急診室,不但讓醫療量能負擔加劇,由於急診室可能充滿各種變異病毒,不小心帶病毒回家就得不償失囉。 以下是大馬拿督鄭博見染疫的親身告白:

日期:2021-05-24

產業時事

從移居到宜居,安心雲林,幸福上場

雲林縣作為臺灣重要糧倉、最大的農業縣,這片土地養育人口自然眾多。只是青壯年高度外流、老年人口占比達19%,即將邁過超高齡社會的門檻(依照WHO定義,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數達14%以上為高齡社會,達20%以上為超高齡社會),也讓人口失衡成為過去政策探討的一大議題。而今,雲林縣政府翻轉觀點,以豐厚的文化底蘊、悠閒的秀麗風景為基石,積極研討及推動地方創生計畫創造地方生機,再直面救護資源的匱乏與限制,發展出「雲創驛傳策略-以創、心、科技導入人命救援方案」,以公私協力、科技導入、人本救援、簡政便民逐步打造雲林成為老有所養的宜居城市。

日期:2021-05-12

投資理財

阮慕驊50歲爆發恐慌症、衝急診打鎮定劑...10個人生體悟,讓他瘦下12公斤、55歲財務自由

編按:從小就深受在銀行上班的母親影響,耳濡目染財經時事,阮慕驊在1991年跳入他最喜歡的財經報導工作。40歲起辭掉穩定收入的平面媒體工作者,成為電視、廣播界最早的斜桿工作者。如今才55歲,就已財富自由。 50歲那年,長期緊繃的每天財經節目現場主持工作,阮慕驊身體和心靈累積的問題同時爆發,過去難得用到健保卡,現在成了醫院常客,他不但發現自己自律神經失調,甚至一度罹患恐慌症。 一次住進急診室,醫師判斷他是恐慌發作,叫護理師幫他打鎮定劑,他才驚覺,要開始調整自己的人生,不能這樣下去。因為這個病不是生理的,是心理的,他必須改變,重新出發。於是阮慕驊開始肌力訓練、練瑜珈、吃有蛋白質的白肉飲食及蔬果,不到5年,已經瘦了12公斤。 從小要自立更生,到現在仍與85歲的老母同住,阮慕驊的理財與人生,可說是倒吃甘蔗,愈來愈甜。他對人生有十大體悟,藉由本書分享給讀者朋友。

日期:2021-05-10

職場生活

7年前來台灣,每天哭著想家…如今她獲選模範移工 盼「這兩件事」能改善勞動條件

勞動節前夕,勞動部首次表揚模範移工,彰顯他們對台灣社會的貢獻。但得獎者期望政府除了頒獎,也能提供完整的職訓與支持系統,讓外籍人士更無後顧之憂地為這片土地貢獻心力。

日期:2021-05-05

職場生活

83歲安東尼霍普金斯奪金!「有一天我也會這樣結束一生…」從父親遺憾精準演活失智《父親》

不被認可的青少年時期,曾讓他刻意用力表演以追求掌聲;名利雙收之後,他反而體會到,愈簡單真實的表演,愈能觸動人心。父親離世前的遺憾,幫助他精準揣摩失智老人不願接受現實的心理,也再次獲得金獎肯定。

日期:2021-04-28

職場生活

蕭彤雯:健康人生就像LIVE新聞 無法NG重來

個頭嬌小,張著靈活大眼,一走進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所有人都感染到蕭彤雯滿滿的活力。專業醫藥記者出身,現職健康節目主持人,一般人一定覺得蕭彤雯對自己的健康管理很有一套,她坦言過去從事高壓的新聞工作,該有的「職業傷害」她一樣也沒少,甚至還在鬼門關前走了好幾遭!命撿回來後,才讓她對健康人生有了不同體悟。

日期:2021-04-20

產業時事

層層轉包、劣幣逐良幣 解剖便宜行事的營造文化

花蓮義祥工業社負責人李義祥成為太魯閣事故眾矢之的,實際追查本案從招標到施工過程,監造與主管機關也難辭其咎,背後所凸顯的是工程界的借牌文化、管理徒具形式的兩大陋習。

日期:2021-04-07

產業時事

誰緃容出絕命列車?揭絕命太魯閣號背後台鐵「醬缸文化」,負債逾千億、待遇不如人、票價26年未漲...

又一次,翻覆扭曲的台鐵列車,令全台灣心碎。沉痾已久的台鐵局本身、輕率認可台鐵改善作為的交通部、未成立跨部會委員會的行政院,固然難辭其咎,但追根究柢,仍舊是全民要求台鐵改革的力度不足,才讓悲劇反覆上演。我們必須下定決心,告訴自己,這將是最後1次。50條珍貴的性命,絕不能又被白白犧牲。

日期:2021-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