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2650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6
產業時事

一根長黑讓我的黃金直接「爆倉」!經歷3次破產,再度一晚慘賠300萬教會我的3個投資教訓

投資這件事最要不得的心態就是「貪」。曾經一夜之間輸掉大半財產,那股沒錢的恐懼、想致富的渴望左右著我的投資心態,明明已經小賺卻不願放手,已經小賠卻不甘心出場,導致我在經歷3次破產之後,又在2011年12月15日那天,一晚賠掉10萬美元。當時,黃金創新高1,920美元,全球瘋黃金,黃金的震盪起伏很大,但相對來說獲利也大,所以我選了黃金的項目來操作。沒想到,黃金竟然上演高台跳水戲碼,殺得我措手不及。

日期:2023-09-26

產業時事

他跟訪馬斯克2年、訪談賈伯斯40幾次「兩人都有強迫症」:機車的天才,才做得出iPhone和特斯拉?

馬斯克唯一不設限、全公開傳記。《賈伯斯傳》作者、最能捕捉天才腦中靈光的艾薩克森,跟隨馬斯克長達兩年,跟他一起開會、走訪工廠,採訪馬斯克本人、他的家人、朋友、同事和對手,寫出這部考證詳實、藏著驚人內幕的人生故事。寫作過程中,馬斯克從不掌控內容走向,也不要求在出版前先看過,甚至鼓勵他的對手、前員工跟作者談一談。艾薩克森精闢描述馬斯克的成功與風暴,也探討了一個問題:驅動馬斯克的惡魔,是否也是創新和進步的推手?

日期:2023-09-22

職場生活

怕死、怕分離、怕被拋棄、怕截圖傳錯… 4步驟把恐懼變成你的超能力!

「中國人怕鬼、西洋人也怕鬼…」這句出自司馬中原的經典台詞,恰巧說明了「恐懼」的情緒,跨種族、年齡、性別…無所不在影響我們。從怕鬼到怕上台演講,怕蟑螂到怕死,我們該如何面對那些幽微或者巨大的恐懼呢?《別咬指甲了!把恐懼變成你的超能力!》一書作者阿瑪莉亞・安德烈用可愛的插圖及幽默方式剖析自身恐懼經歷,教大家如何戰勝恐懼

日期:2023-09-22

產業時事

鄭麗君重磅推薦:這是一本深入淺出,貼近日常生活的憲法入門書

權利的起點,生活的保障人類頭腦發達,卻心念複雜,有時利益他人,有時侵擾他人。自古以來,生存與生活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們為了自保,避免被他人侵擾,採取以立下契約印記,相互約定保障每個人自身權利。

日期:2023-09-20

產業時事

晶片疑雲》美國若加重對中制裁 先行指標竟是韓國? 外援華為新機 韓廠恐違禁令

(今周刊1396)華為意外推出5G新手機,可能引爆美中貿易戰進入第二回合。九月十四日,美國以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Michael McCaul)為首的十位共和黨眾議員,已致函美國商務部,呼籲對中芯國際、華為實施更嚴格的全面性制裁。

日期:2023-09-20

職場生活

第六屆「南山醫務社工獎」彰顯專業堅持與創新價值,「以生命影響生命」帶來溫暖力量

在醫療現場,除了醫護人員在第一線救病扶傷,背後還有一群醫務社工從社會與心理層面來協助病人跟家屬,解決關於經濟、社會及情緒的各種困難。長期關注醫療環境的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攜手中華民國醫務社會工作協會發起「南山醫務社工獎」,盼能透過獎項,讓醫務社工的專業與價值能透這個舞台發光發熱,帶給社會更溫暖美好的未來。

日期:2023-09-20

產業時事

這份契約規範了我們要成為怎麼樣的國家 保障基本權利大小事 原來憲法不困難

因為有《憲法》,生活中許多問題才能得到正視與保障。本書透過原住民、移工、同婚、流浪動物、區塊鏈等生活案例,輕鬆看懂基本人權大小事。

日期:2023-09-20

職場生活

留學生喝醉後哭著問「我出國是不是錯了?沒出國的同學,一個月賺得比我多」...他揭留學背後的真相

編按:本書作者李尚龍大學讀的是軍校,讀到大三卻退學了,接著到補習班當英文教師,之後一邊寫作一邊創業,當過導演與編劇。曾被評選為年度影響力作家、亞洲好書榜「年度勵志作家」。 書中他以自身蛻變歷程和真實案例,為你總結:比文憑更值錢、但學校從來沒教的高收入技能。

日期:2023-09-18

產業時事

腳步聲、關門聲...樓上鄰居真的太吵?土木技師2點分析:聲音未必來自正上方!買房4要訣,可避免噪音

高雄一對夫妻與住在樓下的鄰居吳姓男子因噪音問題發生糾紛,沒想到遭吳男登門砍死,2個年幼孩童目睹過程,事件令社會譁然,不過吳男的犯案動機究竟為何仍有待釐清;對此,針對大樓噪音問題,房產專家也提出看法,為買房時擔心有噪音問題的民眾提供4種避免的方法。至於房屋樓板傳出撞擊聲,土木技師認為有些情況是「水錘效應」造成的,也因為聲音會回彈、反射,不見得就是樓上造成的聲響,究竟「水錘效應」是什麼?

日期:2023-09-17

職場生活

被比女兒還年輕的同學,一巴掌打醒!賴佩霞:讓人痛苦的是「念頭」,並不是「耳光」

很多人剛開始接觸轉念時,對於「念頭」的不可靠,還不太能理解,畢竟,「念頭」一向是我們用來評斷這個世界的指標。旁人的一句話或一個動作,是善意、惡意或別有用意,往往是根據我們腦海冒出來的想法,說到要開始質疑自己的念頭,對很多人來說,是一件無法理解或困難的事。

日期:2023-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