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共有250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7
產業時事

合庫全方位信託服務 助樂齡理財晚美人生

近年來養兒防老觀念逐步式微、高齡金融詐騙事件時有所聞,催化安養信託服務需求快速成長,合庫講堂12月9日於台北市合庫總行舉辦最終場論壇,主題特別著重於退休生活風險管理與新世代退休族五大資產配置策略,不但邀請各領域專家以不同的角度討論,更分享如何儘早做好財富傳承與退休規劃,選擇適合個人的銀色金融商品與服務。

日期:2022-12-27

投資理財

合作金庫積極推廣退休理財 打造台灣樂活安養第一品牌

領先同業推出以房養老、安養信託等服務的合作金庫,近年來積極推廣退休理財知識,期可協助更多國人預約富裕的退休生活。11月18日,合作金庫在高雄市舉辦「樂活安養退休理財論壇」,邀請盧燕俐、賴憲政、林志潔等3位財經專家,分別從「正確觀念、破解迷思」、「通膨下的退休金」、「退休生活的風險管理」等角度,講解在通膨年代,如何籌措退休金,並舉辦「樂活安養、多元布局」座談會。論壇由知名主播劉祝華主持,希望可讓民眾提早進行理財規劃、安全配置,真正達到樂活、安養的境界。

日期:2022-12-14

產業時事

金門、馬祖年輕人獨有的焦慮:如果台灣不要我們,我們又不想當中國人怎麼辦呢?

2022年,金馬解除「戰地政務」30年,舊戰爭真的結束了嗎?新戰爭是否又將來臨?群島的樣貌如何形塑了今日的「台灣」?在台灣,「金馬」深入我們的生活,成為最關鍵處的精神象徵:「金馬獎」是東亞極具份量的電影獎;「金馬隧道」是橫穿台灣的一條重要幹道;高雄西子灣旁的「金馬賓館」,則是台灣男孩曾經最不想抽到的「金馬獎」時光印記。這些鑲嵌入重要場合、建設的詞彙,都是為了「發揚金馬前線精神」。但我們其實對我們從未深入探究其背後的涵義與歷史。「金馬」為何重要?想了解台灣祕密身世,務必從金門、馬祖的故事開始。

日期:2022-12-08

產業時事

朝野有共識 首次修憲複決卻未能過關 18歲公民權不能止步 再戰仍有兩條路

我國首次修憲複決案,在有效同意票僅二九%之下,宣告失敗,反映公民審議機制不健全、修憲門檻過高的問題。十八歲公民權的下一步,應該怎麼走?

日期:2022-11-30

產業時事

中共解體後,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嗎?

歷史固然有其路徑依賴,也就是體制結構的慣性,用俗話來說, 就是「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也不是一天坍塌的」。

日期:2022-11-25

職場生活

挑戰王室威權 他寫下現代民主憲政典範

一五七八年四月二十日,名為愛德華的青年律師正式出道,自此踏上他的改革生涯。他出身貴族法律世家,偏偏心繫人權,專門給上位者「找麻煩」,竟一舉打開現代民主之路。

日期:2022-11-23

產業時事

小野感嘆「18歲未能成年」的困境…11月26日18歲公民權複決案,決定台灣民主前途

「我喜歡做的事情還蠻多的,會去當臺北市影音實驗教育機構的校長,是我的學生柯文哲,找我去當一個沒有薪水的校長,專門招考不適應體制的小孩。」知名作家小野所提到的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Taipei Media School,TMS),是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與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合作辦理,專門招收國中畢業(含應屆)或同等學力,對音樂、展演、視覺技術暨行政有興趣的學生。

日期:2022-11-20

產業時事

一個人大到可以打仗,就足以去投票!一文解析:為何「18歲公民權」對台灣這麼重要

台灣要讓18歲青年成為權利與義務相當之權利主體,最後一塊拼圖就是解除年齡歧視、打破差別待遇、友善公共場域,賦予18歲青年選舉權、被選舉權與罷免權等,還給18歲青年應有之公民權利與地位。

日期:2022-11-02

投資理財

合庫樂活安養退休理財論壇 助民眾預約安穩的退休生活

長期關注台灣高齡化社會議題,並領先同業推出以房養老、安養信託等服務的合作金庫,十月十四日在台中市舉辦「樂活安養退休理財論壇」,邀請盧燕俐、賴憲政、林志潔等三位財經專家,依序演講「正確觀念、破解迷思」、「通膨下的退休金」、「退休生活的風險管理」等主題,並舉辦「樂活安養、多元布局」座談會。

日期:2022-10-27

財經時事

蔡英文首度向北京遞出橄欖枝,是「親近中國」還是創「新台獨紅線」?一探她的國慶曖昧政治學

台海近期風險升溫、中國共軍擾台力道與頻率高張,又逢中共20大政權交替的關鍵時期,總統蔡英文今年國慶日演說,較以往顯得有彈性及務實,不僅明確向中國喊話「兵戎相見不是兩岸的選項」,更首度向北京遞出橄欖枝,期待在兩岸邊境解封後,逐步恢復交流,願與北京尋台海和平的方法。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丁樹範直言不諱,「風險控管才是主旋律」。英國諾丁漢大學亞洲研究所中國計畫主任蘇利文(Jonathan Sullivan)受媒體訪問時評論,台灣越來越懂的在(台獨)紅線後頭創造空間。

日期:202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