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共有290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0
產業時事

又有間諜氣球!布林肯訪北京喊卡...中國稱「民用」因不可抗力誤入美國,動機為何?專家解答了

綜合外媒報導,美國國防官員近日透露美國政府正在追蹤一個飛進領空的間諜氣球,並說它來自中國;也因為其飛行路徑越過「數個敏感地點」,包含美軍位於蒙大拿州的地下洲際彈道飛彈發射井所在地,讓美國政府高度關心此事。CNN最新報導,週六(2/4)又有另一個中國間諜氣球正飛越拉丁美洲,五角大廈發言人賴德(Patrick Ryder)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氣球在拉丁美洲上空的確切位置,不過另名美國官員指出,這顆氣球現階段並未飛往美國。週五(2/3)賴德說明,發現第一顆氣球飄過美國北部上空之際,美國政府就一直追蹤;由於高層官員擔心,若擊落這氣球,殘骸可能對安全造成威脅,因此建議美國總統拜登,不要將它擊落。賴德同時說明在過去幾年,已有類似的氣球活動,同時表示美國政府已採取措施以確保它無法收集敏感資訊。CNN報導,美國已透過多種管道和中國官員「接觸」,並傳達此事的嚴重性。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John Blinken)原訂美國時間4日出訪中國,然而卻傳出中國高空氣球進入美國領空,國防部質疑該氣球是為蒐集敏感情資所用,於是決定推遲布林肯的訪中行程,待情勢適宜再安排出訪。(原文刊載於2023/02/03,更新時間為2023/02/04)

日期:2023-02-04

產業時事

美國拿命和錢護台,台灣可以做些什麼?學者提14個建議「兵役延長至少1年」

最近,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兵推報告在美國學術界引起關注。如果中國發動侵台攻擊,美國出面保護台灣將意味著戰爭,甚至包括核戰爭。 美國不僅要拿生命和金錢冒險,還要拿它的聲望冒險,這是美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是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基礎。 如果發生核戰爭,美國也可能將面臨被摧毀的風險。

日期:2023-02-01

產業時事

傳前美軍印太司令戴維森下周一訪台 中共「2027年有能力犯台」就出自他口

日本經濟新聞引述消息人士的說法報導,本周在日本訪問的前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上將(Philip Davidson),將在下周一以民間身分來台,拜會總統蔡英文及我國其他領袖。戴維森最為人知的事蹟,就是2021年3月他在印太司令任內,於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出席聽證會,回答參議員詢問台灣海峽可能發生衝突的時機時,他說「這個威脅會在這個十年內出現,其實在未來六年就會」。從此以後,中共「2027年侵台」(2027 Timeline)就成為華府及各國政策圈的熱門議題。消息人士也透露,現年63歲的戴維森自從2021年4月卸任,並從美國海軍退役後,就希望訪問台灣,但美國海軍一直沒有核准。

日期:2023-01-27

產業時事

防範中國入侵,澳洲將砸210億購買智慧水雷「面對軍事挑釁要及早準備」

中國軍事擴張的威脅並非只在台灣海峽,2022 年澳洲與中國已經發生至少兩次軍事衝突,為此澳洲國防部希望儘快購置新武器「智慧型水雷」,做為防範中國入侵的準備。

日期:2023-01-24

產業時事

俄烏坦克大對決3/讓俄軍戰車重傷,全靠單兵操作這兩款火力!雙方奉行的「蘇式打法」究竟怎麼打?

俄烏戰爭邁入第二年,目前雙方在烏克蘭東部持續拉鋸,形成膠著,如同冬天的積雪,越陷越深。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立下新年新希望,矢言在今年底收復失土,或至少如西方觀察家所言,徹底終結俄羅斯的入侵威脅。俄烏大戰的決戰點,在於哪一方的坦克戰力能碾壓對手,我們在開春引領大家深入烏東前線,解析這場坦克大對決。

日期:2023-01-19

職場生活

春遊 舊城新事

在國內旅遊熱潮爆發的這一年,島內的幾個老城區,不約而同地將許多廢棄、老舊的景點做改造。當荒遺數十年的廢墟以新面貌再造人氣、已成經典的基本款觀光景點再闢新玩法,春遊台灣最新的老據點,好玩、好吃、好買,在旅行間重新感受在地蘊藏的文化厚度。

日期:2023-01-17

產業時事

「台積電沒了,很多產品都無法生產」...看護國神山到國外設廠,他喊話美、日:當股東才能雙向互惠

根據《財訊》報導,台灣與日本50年前斷交後,雙方仍互動頻繁,在經濟、社會等各方面都有許多成果。台灣日本關係協會和日本台灣交流協會,12月11日特別舉辦了「台日關係永續論壇」,回顧並展望雙方的密切關係。近期台積電到日本設廠和「台灣有事」的議題,在台、日兩地都引起關注,成為論壇內容的重中之重。台日關係協會會長蘇嘉全在開幕式中指出,「台日友好」已經是雙方人民的共同語言,每逢災害時都互相伸出援手。日台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泉裕泰也指出,經歷風風雨雨的50年,在先進們的辛勤努力下,台、日建立了今天良好的關係。

日期:2023-01-09

財經時事

滿手現金最實在!全民樂普發6千元背後心態的隱藏危機…財政學者論戰:政府如何掏出1800億?

2022年營所稅及綜所稅表現超乎預期,全年稅收比預算數超出4500億元,政府聽到「還稅於民」的聲音後,宣布將普發現金6000元。台灣在政府負債緩步增加的前提下,史無前例將財政盈餘齊頭式「退還」全民,財政學者意見兩極。不論如何,基層民眾樂道「時機歹,現金在手最實在。」執政黨立委也私下說,「現金發下去,基層最有感政府有照顧。」然而,這些不分朝野的呼聲背後,事實上正彰顯民眾對現狀不滿、對政府投下了不信任票。

日期:2023-01-05

財經時事

政府「還稅於民」是民主還是民粹? 台灣6年超徵逾1.3兆,舉債卻更多 領現金你該知道的3件事

政府2022年稅收預計超收逾4500億元,民間「還稅於民」呼聲高,行政院長蘇貞昌今早鬆口,將規劃用「發現金」方式與全民共享超徵稅收。不過,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日前籲,「以立委立場當然要討好選票、討好民粹」,呼籲蔡總統不要每件事都順從民粹。還稅於民,究竟是經理性辯論思考後的民主選擇,還是撒幣拼選戰順應民粹?

日期:2023-01-03

【劉大】散戶反直覺選股周報

台指與季均臨門一腳,美股沒有很弱

本文提供之訊息僅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