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共有406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8
產業時事

專家解析》入股紫光能加分,但談不上如虎添翼!「最懂鴻海分析師」楊應超:拚成長,跨界併購是必要選擇

「入股紫光的確對鴻海有加分機會,但還談不上是『如虎添翼』的天大利多。」科克蘭資本董事長及異康集團首席顧問楊應超分析,畢竟紫光在中國僅是二線半導體廠商,尤其在歷經破產重整後,財務結構是否健全、競爭力能否改善等,都還是個未知數,「但比起其他電子五哥,鴻海願意跨領域收購、試圖改善集團獲利成長僵局,在策略上,還是勇氣可嘉的。」

日期:2022-07-20

產業時事

鴻海入股紫光,劉揚偉有何盤算?「台灣DRAM教父」高啟全:鴻海半導體若要往前走,確實需要別人幫忙

7月14日鴻海公告,指子公司工業富聯(FII)以53.8億人民幣(約新台幣238.3億元),間接取得紫光股權。一方,是全球電子代工龍頭鴻海集團;另一方,是曾在兩岸半導體業界掀起滔天巨浪的中國紫光集團。

日期:2022-07-20

產業時事

鴻海入股紫光,劉揚偉有何盤算?「台灣DRAM教父」高啟全:鴻海半導體若要往前走,確實需要別人幫忙

7月14日,全球電子代工龍頭鴻海公告,旗下工業富聯入股中國紫光集團,震撼兩岸資本市場。究竟,鴻海入局紫光有何盤算?「新紫光」的掌舵者「智路建廣聯合體」是何來歷?鴻海的轉型大計,又與半導體有何關係?《今周刊》以最深入而全面的解析,為您一揭鴻海的「拼圖戰略」。

日期:2022-07-20

產業時事

鴻海大手筆入股紫光,背後深藏兩大盤算

鴻海集團旗下工業富聯(FII)日前宣布,將入股中國大陸半導體企業紫光集團,總計出資98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35億元)。紫光集團歷經破產重整後,如今旗下擁有手機晶片廠紫光展銳,鴻海集團這項投資案,對鴻海及大陸半導體產業都有指標意義,未來走向值得注意。

日期:2022-07-14

投資理財

消費性應用悲觀 網通、車用、電源管理有撐 IC設計前景蒙塵 商用產品需求還在

下游消費電子需求趨緩,導致驅動IC前景蒙上陰影。不過,若撇除這些偏消費性的晶片,網通IC、車用IC等商用IC設計族群,似乎還有戲。

日期:2022-06-15

投資理財

供需吃緊 半導體上游半年內不見反轉跡象 終端需求減緩 矽晶圓為何逆勢挺立?

從今年四月底低點以來,矽晶圓族群已經反彈超過十一%,表現超過大盤和半導體族群。在下游需求趨緩之下,矽晶圓族群有何值得關注的重點?

日期:2022-06-01

產業時事

別再說聯發科只做手機晶片》汽車晶片下半年將在路上開跑 從亞洲、歐洲到美國都有!

IC設計龍頭聯發科(2454)今(23)日舉行2022年全系列產品發表會,從高階及中階5G手機晶片、電視晶片、最新Wi-Fi技術的通信晶片,到布局多時的汽車晶片都有,可說是一次展示聯發科的產品實力。聯發科也希望藉此宣示,公司早就不只靠手機晶片賺錢,如今各個產品線可以說是百花齊放。在主力產品5G手機晶片持續在全球市場攻城掠地之外,值得注意的或許是之前長期未受注意的汽車晶片,主要用於車聯網及智慧座艙等應用。聯發科無線通訊事業部總經理徐敬全表示,這段時間「拿到非常多車廠訂單,預計從下半年到明年」,將陸續看到搭載聯發科5G晶片的車用解決方案在路上跑。

日期:2022-05-23

產業時事

偉詮電用苦行僧精神攻手機快充甩低谷獲利創高 從被抽單到打進戴爾筆電快充龍頭養成記

歐盟通過統一消費性電子充電規格的草案,成為台灣快充、資料傳輸晶片設計等業者的新商機。當中受惠的偉詮電,如何記取過往被轉單的教訓,在快充市場上擴大布局?

日期:2022-05-04

產業時事

聯發科800元保衛戰開打、今年已跌三成! 為何今年三大財測目標仍超樂觀? CEO「這句話」連講兩次見端倪

IC設計龍頭聯發科(2454)再次繳出令人激賞的財報,上季營收年增32%至1427.11億元台幣,比財測高標還高,毛利率更首度突破50%,使同期獲利同樣年增近三成至334.13億元台幣。從毛利率及單季獲利來看,聯發科都創下歷史新高紀錄。但聯發科股價完全不捧場,今年以來大跌超過3成,更一度跌破800元大關,距離1月初的1100元愈來愈遠。惟聯發科執行長蔡力行重申,2022年營收成長20%、毛利率48~50%,以及三年營收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達中雙位數百分比(mid-teens%)的目標依然不變。而董事長蔡明介、執行長蔡力行,「雙蔡」不是只有嘴巴說對聯發科有信心而已,根據年報最新統計,蔡力行聯發科持股數543張,較去年397張,增加146張,蔡明介則是從41342張增加到41468張,增加126張持股,兩人合計大買272張!(原文刊載於2022/4/27,更新時間為2022/5/3)

日期:2022-05-03

產業時事

「若大家肯定台積電可以擴14個廠,周邊IC會有多少成長!」 為何力積電認為,供過於求只是市場雜音?

晶圓代工業者力積電(6770)董事長黃崇仁認為,所謂半導體成熟製程恐供過於求的說法大有問題,因為電源管理IC及車用晶片依然供不應求,力積電現有產能至少到2023年底都是滿載。其次,預計2023年中開始量產的銅鑼新廠,產能都已經被客戶包下來,因此力積電看不出來有成熟製程供過於求的問題。總經理謝再居則指出,據傳台積電未來幾年有14座晶圓廠要擴產,「如果大家肯定台積電可以擴14個廠」,台積先進製程又主要生產各類處理器,「周邊IC會有多少成長!」

日期:2022-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