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共有1448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6
投資理財

0056改「季配息」94萬股民注意 第1次季除息快到了!國民ETF除息月份、2大變革一次看

連續12年配息且填息的紀錄保持者元大高股息(0056)將正式改為季配息,未來除息月份訂為1、4、7、10月。而基金收益分配頻率的調整自5/27起生效,並自7/18日起施行,由年度收益分配變更為每季收益分配。0056周一(5/29)開盤股價即上漲近2%,最高來到30.74元。(原文刊載於2023/5/26,更新時間為2023/5/29)

日期:2023-05-30

產業時事

借鏡韓國 文策院端出資本化、國際化兩支箭 最接地氣的新董座 蔡嘉駿要幫台劇造浪

走過影視、漫畫、遊戲、OTT平台等領域,蔡嘉駿是文策院首位來自產業界的董事長,以跨域資源整合見長,作風靈活的他,如何將台灣內容產業推向高峰?

日期:2023-05-24

今選頻道

他要求醫師絕不能告知父親罹癌!父親:我知道我兒子對我很孝順,我也就配合你們演戲

「我知道我兒子對我很孝順,不忍心讓我知道,我也就配合你們演一場戲。」阿輝伯默默地說著。明伯上個月被診斷為第四期攝護腺癌,合併多發性骨頭及內臟轉移。一開始是骨科會診。明伯因為全身骨頭痛到難以行走,被急診收治骨科。骨科抽血,才意外發現攝護腺抗原指數(PSA)1數值,竟高達近一萬。當天,我趕著晚上回總院看門診。本來專科護理師幫我安排隔週,等我回鄉下後,再做切片檢查,不過考量到阿伯的身體狀況,實在是不適合再拖一個禮拜,我拜託我們醫療團隊在下午門診後,立即幫我安排。

日期:2023-05-23

職場生活

富士康前副總裁退休11年後看老闆郭台銘:曝當年鴻海啃蘋果訂單「對郭董來說,世上沒有缺貨問題」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宣布拿出上百億台幣,購買疫苗捐贈給台灣。本文分享我過去的親身經驗,談郭先生如何解決價格問題與缺貨問題,以及對其決策高度、廣度,以及長遠策略眼光的信心。

日期:2023-05-16

保險稅制

「這麼便宜!」網紅爸爸來台就醫只花82美元,同樣療程在美國要1000美元,健保收費讓外國人驚嘆

最近看到一位在台灣很知名的美國YouTuber莫彩曦,拍了一支影片《看到台灣醫療費傻爆眼!》,這位網紅全程拍她父親來台的醫療初體驗,結果看了兩個專科醫生,照了X光及超音波檢查,還在肩膀上打了一針,最後只花了新台幣2500元(82美元),這位在美國就是當醫生的莫爸爸驚呼,「這個價錢確定是在看醫生嗎?也太便宜了吧!」

日期:2023-05-10

產業時事

馬士基的示警

「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的表現,預告中國經濟內外皆冷。航運巨頭馬士基雖然首季獲利優於市場預期,但它也提醒:全球經濟前景仍十分虛弱。

日期:2023-05-10

產業時事

我不是富二代!馬斯克告白「童年不幸福」...揭父親破產25年,靠他和弟弟養:「這件事」比金錢更有價值

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一舉一動受到市場關注,造就他非凡成就的背後,常有傳聞指出他是「靠爸」一族,是因為他們家有翡翠礦,才能有取之不盡的資源奠定其商業帝國基礎。過去曾多次否認傳聞的馬斯克,今年4月更用「100萬枚狗狗幣」打賭,證明自己絕無一座寶石礦場,不過還是讓馬斯克陷入是否是南非種族隔離政策受益者風波;他也多次在推特上澄清,稱「假翡翠礦的東西真煩人。這東西到底在哪裡!?」認為馬斯克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傳言從來沒停過,馬斯克也再次發長文澄清家境並不富裕,並說童年家中經濟困難,父親馬斯克埃羅爾(Errol Musk)破產長達25年,使他童年過得不幸福。

日期:2023-05-09

產業時事

星宇3架A350輪飛美日星,一陣成田怪風打亂張國煒完美佈局⋯ 圈內人:舊金山開下去「調度4架恐更燒腦」

日本成田機場一陣怪風颳起星宇之亂,302名旅客滯留在成田機場一晚,董事長張國煒也親上火線搭機赴日道歉,更連帶影響後續星宇北美線航班,這一連串的骨牌效應,除了揭開星宇團隊調度失靈,更凸顯只有三架A350的星宇,容不了一次犯錯的空間。

日期:2023-05-07

產業時事

精準眼光決定營運成果 一台雷射設備賺二十年 維格三策略 穩坐醫美南霸天

從客人變老闆的維格醫美集團董事長林銘德,靠著3大策略從高雄起家,一步步到全台展店17家診所,成為名副其實的醫美「南霸天」。

日期:2023-05-03

產業時事

綠電系列報導》供給跟不上,企業面臨掉單危機!土地珍稀、過度仰賴光電、電證合一成投資緊箍咒?

全球追求淨零碳排腳步不停歇,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廠商面對來自客戶的龐大壓力;然而,台灣綠電供給發展卻還沒跟上,也讓許多中小企業擔心面臨掉單危機。綜觀台灣綠電發展,面臨過度仰賴光電、土地資源珍稀、電證合一抑制綠電投資等關卡,想維持台灣廠商的競爭力,改變迫在眉梢。

日期: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