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共有546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3
產業時事

口罩令解除,為何還想繼續戴?不用化妝、免吸髒空氣,還是容貌焦慮症?「脫與不脫」的N個理由

今周刊編按:台灣自週一(2/20)起室內不用戴口罩了,除了醫療機構、醫事機構、公共運輸及特定運具等8大場所需全程配戴口罩外,其他全面放寬室內戴口罩規定,由民眾自主決定。而校園要到3/6才會放寬校園室內戴口罩規定。亞洲多國陸續取消室內口罩令,南韓是在1/30、台灣2/20,而日本也將在3/13全面實施放寬,但即使政府放寬規定,不少民眾似乎沒打算立刻完全不戴口罩,究竟是為什麼呢?歸咎起來至少有3個理由。首先是,800多天以來民眾已被要求認真配戴口罩、習慣很難立刻改變,甚至有人認為,戴口罩不用化妝、不用隨時面帶微笑也成為一種優點。紐時中文網報導,首爾研究中心CATS實驗室的文化研究學者金相珉說,口罩讓南韓人擺脫保持美麗的社會壓力,「把臉露出來會感到有些不舒服」。而《口罩的品格》一書的作者、東京聖路加國際大學公共衛生學副教授大西一成說:「如果不戴口罩,別人會盯著你看。」還有一種說法是,空污問題越來越嚴重,「戴著口罩似乎有助於讓自己不吸入太多髒污空氣」,降低咳嗽、打噴嚏和胸悶等問題。最後,不願意把口罩拿下,也有可能是產生容貌焦慮症,其實任何年齡或性別的人都有機會有「容貌焦慮」,但最常見於青少年,進入青春期後難免在意自己的外表。面對「脫與不脫」,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由,這也是口罩令解除後,大家都需要調適的一部分。

日期:2023-02-19

職場生活

父親會家暴、母親離婚只帶走弟弟...一個被記滿3大過的少年:如果可以好好唸書,我也不想惹事呀

推薦文撰寫人: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目前為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著有《脫癮而出不迷網》《正向聚焦》《擁抱刺蝟孩子》《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此人進廠維修中》等書。

日期:2023-02-02

職場生活

周裕婷從琴房出走創業婚顧 勇敢跳脫傳統人設 不苛求事業、家庭都滿分 學著放過自己

走進台北捷運雙連站旁的靜謐小巷,平日白天行人稀少,一旁就緊鄰文青小店聚集的赤峰街;鮮有人會發現,眾多小店面裡,竟還藏著一家婚顧公司。

日期:2023-01-17

產業時事

台灣人的民主精神是實事求是!美國前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驚濤駭浪中的自由:台灣準備好了嗎?

美國川普政府時期的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胡佛研究所傑出訪問學人,週四(1/12)在政大出席指南政策論壇,他以全中文發表約20分鐘演講,並與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上將對談。以下為演講全文:

日期:2023-01-13

職場生活

尾牙抽到3萬元,背不出行銷SOP,獎金泡湯部門也黑掉!尾牙是慣老闆最好的照妖鏡

「酒杯舉高高,明年業績衝最高;酒杯拿低低,明年賺錢賺很多!」主持人高喊著俗又有力的台語順口溜開場。尾牙開始了,台下95%的員工們兩個月來的辛苦排練,也要結束了。

日期:2023-01-11

職場生活

丟掉畢業紀念冊吧!2023年成功斷捨離:別再猶豫了!50件你應該立刻丟掉的東西

臺灣極簡生活實踐家─末羊子,從月光購物狂變身極簡推廣者的真實告白!用「馬上丟」、「不再買」的清單,改變立刻有感;依照「不亂買」原則,維持有空間、有質感的生活。

日期:2022-12-22

職場生活

「原本我以為跑步的人都是笨蛋」10歲後放棄運動直到44歲慘遭身體報復...一個文組大叔的中年反省

原本我以為跑步的人都是笨蛋。我是真的這麼想的,當然這完全就是偏見。比賽就算了,又不是運動選手,普通人跑那麼長的距離有何樂趣可言?那種把馬拉松和人生畫上等號的論調令我嗤之以鼻,無論是跑步時穿的運動服或跑者臉上的神情,那種「認真感」也是看了就煩。我最後一次從事像樣的運動,大概可回溯到小學4年級加入少年棒球隊打的棒球。10歲之後,我就放棄所有運動了,過著極度文組的生活。出社會之後,工作時會用動到的肢體只有手肘到指尖這一段。儘管是名體虛男子,幸好年輕能彌補一切,即使一邊嘆氣說「本大爺就是體質虛弱」,偶爾熬夜工作還是辦得到的。然而,這樣的生活型態終究迎來了極限。

日期:2022-12-07

職場生活

「帕修斯雞」1隻1萬多,讓「吃雞」變很潮不行嗎?他養雞轉型不再秤斤論兩算,一路賣到歐洲去!

疫情的這幾年,凱馨總經理鄧學凱看見企業的危機和轉機。2003年在回應家族企業的召喚下返回家業後,用了將近20年打響「桂丁雞」與「帕修斯雞」的名號。然而,這幾年他卻也感受到經營的壓力,世界性的通貨膨漲與戰爭、天災等因素影響,產品成本持續提高。在通路愈形集中下,政府與市場卻同時要求「凍漲」,疫情下賣越多虧越多,讓他積極思考:「如何讓台灣好食材,變成台灣優質全方位品牌?」現在,他不只將桂丁品種當成肉品,還要做成各式商品,進軍國外市場。對於這個轉變,他笑道:「就像15年前做桂丁雞育種一樣,假設當時我沒做,15年後企業可能不只沒有競爭力,甚或可能是就不存在了;推出品牌也是,如果現在不做,也許10年後就看不見我們了。」

日期:2022-11-17

職場生活

我來台11天,沒聽過人講話大聲、看起來大家都很悠閒…彭博專欄作家:台灣是我旅遊推薦第一名

彭博專欄作家諾亞史密斯(Noah Smith)去年疫情期間,在自己的部落格寫了台灣是一種文明(Taiwan is a civilization),日前他來台旅遊11天後,週二(11/1)再發布:台灣11天(Eleven days in Taiwan),裡面描述了他眼中的台灣。史密斯說,如果想出國旅行去看看一個很酷的地方,台灣會是他推薦名單上的第一名,但他也說自己不解,像台灣這樣一個和平、繁榮、溫和的國家,為何要被迫為中國可能的入侵和流血威脅做準備?

日期:2022-11-03

產業時事

目睹一群人在死屍旁笑鬧「我對人性失去信心」...梨泰院踩踏悲劇:一場狂歡如何變成150多人死劫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