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共有525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9
投資理財

「空頭2年我都不怕!」 翻滾股海18年沒賺錢還膽戰心驚…找到「這組合」月領10萬越跌越買

阿福(詹英哲)於2020年離開待了21年的IBM,退休去。那一年,他才48歲。會有這個決定,是他從2017年改變投資方式,以存股和指數型股票基金(ETF)為主,每月創造10萬元被動收入。2020年3月,他的投資組合成功躲過美股熔斷,他明瞭:「這個組合適合我,而且越跌越買,買了就不會賣。」 今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美國聯準會升息,台股動盪。當市場一片恐慌時,他正準備分批買進ETF和台積電。阿福老神在在的說:「我預留了兩年生活準備金,也就是說,我可以接受兩年空頭,不會被迫賣股。同時,每月仍然可以有10萬元進帳。」

日期:2022-04-13

產業時事

一切都在預料?一天+382本土確診病例仍不是高峰!陳時中2月受訪透露端倪

4月7日,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新增382人,過去一週來累積已逾千例,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疫情記者會上推估,確診個案數還會繼續上升,預計在未來1到2個月內達到最高峰。而他也首度公開表示,「病毒清零」已經不可能,台灣未來必然會走向與病毒共存,但仍要努力控制疫情,避免確診病例出現指數型成長,對社會造成過大壓力。

日期:2022-04-08

全台防疫報導

今531例又新高,單日1500例啟動輕症在家照護「3條件曝光」、雙北停課標準出爐!

國內新冠(COVID-19)疫情再創新高!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數字,今(7)日一共新增531例確診個案,其中本土個案占382例、境外移入圍149例。對於防疫方向,是否要與病毒共存?指揮官陳時中說,現在清零是不可能,未來在形式上一步一步這樣走,必然會與病毒共存,就是要控制不要指數型成長,這樣壓力會太大。至於哪些確診族群適合在宅照顧?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說,其實已經有明確標準,適用族群符合3條件:年齡小於65歲、無症狀、有慢性病但不嚴重的,因為這些人中重症風險低,而且也都打過至少2劑疫苗。

日期:2022-04-07

投資理財

存股最怕股票變壁紙,畢竟不是誰都能變力積電(6770)!專家揭4存股標的挑選原則

「存股」這兩字大概可以名列投資最熱門的兩個字,過去的人都喜歡存錢,而現在這個時代利率低,把資金移到股票上反而能賺取更高的報酬,因此存股的風潮蔚然形成 。​​

日期:2022-04-01

產業時事

「一手喊多,一手大賣」 外資狂砍台積電41萬張真的看空嗎? 一文解讀瘋狂倒貨的背後真相

「外資狂賣台股5000億,瘋狂倒貨!」「外資看空台積電!」聳動標語令投資人冷汗直流。外資跨入台灣資本市場將近40年之久,更是一路推升台股的重要推手;但40年來,多數人都還是不認識它的運作機制;如果這波外資「狂賣」,其實是台股市值大增後的重新調整,所謂狂賣也只是小賣手上總持股的「2%」,投資人還需要這麼驚慌失措嗎?搞清楚外資券商的運作,不盲目跟從與焦慮,這是投資台股重要的一課!

日期:2022-03-30

投資理財

攸關荷包 央行跟進美國升一碼 借錢買房負擔鐵定變重? 三張圖 看懂升息對房貸影響

高度備戰通膨的中央銀行,日前極度罕見跟進美國升息一碼。不過,即使聯準會暗示今年內可能繼續升息六碼,國內金融業界卻普遍認為,央行持續跟隨美國腳步的可能性不高。

日期:2022-03-23

產業時事

加速器原來難產獨角獸

過去10年隨著產業變化,曾經風光一時的新創加速器也面臨了各種挑戰。在近年各種破壞式創新席捲矽谷之下,加速器或終成為「時代的眼淚」。

日期:2022-03-23

投資理財

存股0056 vs 0050!台股萬七好難做?達人曝秘招「ETF雙刀操作法」,股息價差全賺

台灣的投資人在資本市場選擇的投資標的越來越多元化,尤其是最近5年興起的ETF,更是現在台股投資的主流商品之一。

日期:2022-03-16

投資理財

40歲靠「0050存股術」,65歲存出3千萬退休金:月領10萬生活費,直到100歲都花不完

如果想在65歲退休年齡時累積到3,000萬元的退休金,從40歲開始只有25年的時間,是否可行?

日期:2022-03-11

投資理財

0050、0056、00881...楚狂人給新手的ETF趨吉避凶3指南:為什麼我不建議這種人存ETF

關於存 ETF,先前有聊過小朋友存 ETF 的風險承受度很高。因為他們有幾十年的時間慢慢存,不用糾結要不要抱股過年,遇到崩盤也可以保持平常心來等,等價位漲回來。那大人來存 ETF 呢?接下來會講到一些比較基本的觀念,來照顧我的小白讀者。先講結論,我沒那麼建議大人存 ETF,而且很多 ETF 其實風險很高。

日期:2022-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