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共有174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1
投資理財

台股打滾多年 績效一直無法拉升?改變一個小觀念 投資回報率增加30倍

「外資大賣超,台股大跌,要不要減碼?」甲:「停利和停損很重要,一定要控制風險!」乙:「不用緊張,賣了結果又漲上去,就白忙一場!」

日期:2021-07-21

產業時事

代工策略》A咖客戶搶產能 聯發科、瑞昱等競相簽長約 聯電揪晶片業打群架 揭A計畫穩贏不輸的祕密

2021.09.03編按:聯電股價持續不斷創新高,海通國際證券電子研究主管蒲得宇給予未來12個月百元目標價,帶動聯電早上股價一度飆漲逾9%,最高漲至69.8元。受惠於不斷漲價,聯電毛利率從去年初不到20%,節節上升到今年第2季已經達31.25%。從8月25日起至昨天,外資已經連續買超7天,總計買超24萬張。《今周刊》今年6月曾率先業界請半導體界及專家解讀聯電的不敗秘密,以下是《今周刊》1279期的報導:

日期:2021-06-23

產業時事

新加坡是台灣的8倍!一文解析:台灣購買疫苗的人均預算相比其他國家,有多精省?

過去這一段時間,除了每天關心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之外,眾人最矚目的話題,莫過於「疫苗」。疫情爆發前,AZ疫苗乏人問津,4月接種人次3.9萬人,5月初,指揮中心還為去化月底即將到期的16萬劑,大力宣導疫苗的安全與好處。沒想到,疫情來了,一切都不一樣。疫苗變成稀有物,大家情緒隨之沸騰,從困惑,為什麼疫苗還不來,到質疑,當時為什麼買這麼少,到指控,為了護航國產疫苗刻意不買,不管政治藍綠、醫界、公衛,大家都有話要說。疫苗開發過程、緊急授權使用的專業複雜,要解釋清楚,都不是三言兩語,更讓各擁立場者容易添薪加柴,釀成現在訊息量爆表的「疫苗之亂」。《今周刊 》精選10個火線問題,綜合採訪資料解答,希望在疫情失控的焦慮時刻,用證據找到理性的聲音。

日期:2021-06-07

產業時事

【疫苗關鍵QA】3千萬劑疫苗,能讓台灣群體免疫?1千萬劑疫苗,何時能打完? 最快何時開放邊境?

過去這一周,除了每天關心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之外,眾人最矚目的話題,莫過於「疫苗」。疫情爆發前,AZ疫苗乏人問津,四月接種人次三.九萬人,五月初,指揮中心還為去化月底即將到期的十六萬劑,大力宣導疫苗的安全與好處。沒想到,疫情來了,一切都不一樣。疫苗變成稀有物,大家情緒隨之沸騰,從困惑,為什麼疫苗還不來,到質疑,當時為什麼買這麼少,到指控,為了護航國產疫苗刻意不買,不管政治藍綠、醫界、公衛,大家都有話要說。疫苗開發過程、緊急授權使用的專業複雜,要解釋清楚,都不是三言兩語,更讓各擁立場者容易添薪加柴,釀成現在訊息量爆表的「疫苗之亂」。《今周刊 》整理二十五題火線問題,綜合採訪資料解答,希望在疫情失控的焦慮時刻,用證據找到理性的聲音。

日期:2021-06-02

全台防疫報導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確診重症爆量」! 工會心寒PO文求救:政府別再置之不理...

本土病例連續14天破百,確診人數突破6000人,死亡人數累計78人,雙北醫療量能已逐漸無法負荷。台北市政府目前將確診重症患者送治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導致確診病患爆量的問題;然而,衛福部在近期規劃雙北急重症染疫患者的備援方案,但醫療量能嚴重超載的北市聯醫仁愛院區卻未入列⋯⋯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無奈發文求救,希望台北市政府與中央關注,能有更妥善的安排。

日期:2021-05-30

投資理財

離職工程師靠50萬本金,滾出千萬身價!技術派名師調教 讓他體悟到哪些股市交易心法?

在股市高檔震盪之際,那些過去選股翻賺的大戶贏家,究竟有哪些交易心法,讓他們得以成為台股常勝軍?技術派名家蕭明道、「從8萬到累積50億身價」的神祕大戶等,從他們親授學生的口訣與心法中,你也可以開始起心動念,下定決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系統化地學習投資之道。

日期:2021-05-03

投資理財

大戶教我的投資本事

在股市高檔震盪之際,那些過去選股翻賺的大戶贏家,究竟有哪些交易心法,讓他們得以成為台股常勝軍?技術派名家蕭明道、「從8萬到累積50億身價」的神祕大戶等,從他們親授學生的口訣與心法中,你也可以開始起心動念,下定決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系統化地學習投資之道。

日期:2021-04-14

產業時事

解讀資本市場未來走勢 ——通膨升溫:主流由成長轉向價值公司

由歷史觀之,增稅將壓縮成長股評價。未來美國若朝向加稅與擴大財政刺激,其引發的高稅率與高通膨將可能使資本市場板塊產生變化,投資人須謹慎。

日期:2021-03-31

保險稅制

國人瘋存股 元大首推「存股概念」投資型保單 最大特色是取消「此限制」

台股近一年來漲勢超過八成,屢創歷史新高,台灣經濟後市也持續看好,吸引不少年輕人進入台股市場投資,「存股」更成為新的投資顯學。金融業者趕上這股風潮,推出國內首張「存股概念」的投資型保單,甚至以不同以往投資型保單的配置,改採「不設股債比限制」,以靈活操作為最大特色。

日期:2021-03-22

投資理財

老榮民賣饅頭養活一家8口,卻栽在老鼠會,看新聞老淚縱橫...一場吸金騙局給投資人的慘痛啟示

想要脫貧致富的第一步,不是傻傻的捧著所有家產,跑去買基金、股票或房產,而是要先搞清楚自己究竟屬於哪一種財務狀況。無論有沒有負債,或者負多少債,不同的利率和還款方式、各種情況不一的經濟條件,都會影響如何制定最適合自己的財務對策。

日期: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