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共有706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3
投資理財

脫北潮湧現!七都前10個淨遷出行政區,北市佔8個…「薪酸」不再北漂、甜甜圈效應明顯

內政部發布第一季房價負擔能力統計報告,全國房價所得比為9.58倍,若再從個別縣市來看,又以台北市16.22倍、新北市12.85倍及台中市11.26倍為前3名。這意味著,在高房價時代,所得成長明顯緩速成長,甚至民眾不吃不喝超過9年,才能買得起一間房子,在台北市購屋難度更大,也因此房價高漲成為人口外移最直接的推力。

日期:2022-08-10

麥克連 ─ 給想以法人角度思考投資的你:看懂法人佈局

【麥克連】20220808券商彙整報告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08-08

投資理財

中國爛尾樓風暴擴大,那台灣呢?公股行庫主管1點解析:如果真有爛尾樓,應該是建商本身的問題

中國大陸爛尾樓風暴持續擴大,外界憂慮,政府採取一系列打炒房措施,加上貨幣政策持續緊縮,恐導致財力不夠雄厚的小建商掀起倒閉潮,進而釀成爛尾樓危機;對此,公股行庫主管認為,目前台灣不至於發生這樣的情況,因為國內土地還是很值錢,如果建商財力不夠,只要轉給其他建商接手即可。

日期:2022-08-03

投資理財

房市冷風吹起!去年市況火熱「南二都」現在消風了?專家:四大政經干擾、短期榮景難見

六都地政局公布最新資料顯示,7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為1.8萬棟,較6月相比月減13%,若與去年同期相比,年增5%。若從各都數據觀察,7月移轉棟數為反映今年疫情最嚴峻的時刻,特別是在過去房市交易火熱的中南部地區,移轉棟數月減幅度達18%至20%,高雄市則是寫下2002年以來同期新低紀錄,顯見房市轉空下,南部二都最能感受明顯降溫。

日期:2022-08-02

投資理財

台南、高雄...台積電(2330)股價下跌,對當初那些因設廠題材狂漲的「台積概念區」房市有影響嗎?

在外資一路賣股的情況下,最近台積電股價起伏極大(編按:7/6曾來到435.5元),讓人不禁聯想,近兩年因台積電設廠「聞積起舞」的房市,會不會也因房價「本夢比」太高而破滅呢?

日期:2022-07-30

投資理財

房市正走向泡沫化? 專家指預售市場像「倒啤酒」 為何中南部還有泡沫散去後的「末升段」?

今年以來,房地產受到大環境影響,以及央行打炒房等因素,市況看似已有明顯降溫,甚至開始有人擔心房市是否有「泡沫化」的隱憂,成為近期熱議的焦點。房市專家李同榮也指出,部分學者預測明年市場有「多殺多」的疑慮。不過,房市狀況就像倒啤酒一樣,雖然杯子內的酒看似滿了,但是當上緣的泡沫消失後,杯內又會有一些剩餘的空間,而這樣的空間就會是房市的「末升段」。

日期:2022-07-25

產業時事

「我是爸爸人肉升降機!」董座背癌父爬公寓梯近千個日子,投入都更「盼解決43萬長者的苦」

2016年2月6日凌晨,台南維冠金龍大樓在地震中倒塌,造成115人死亡,一時間人心惶惶;根據國家地震中心研究發現,若發生規模6.3以上地震,台北市恐怕將有4,000棟以上房屋倒榻。2021年10月高雄城中城大樓發生大火,由於該建物屬於危險老舊大樓、缺乏管理,加上騎樓堆放許多雜物,增加救援難度,最終釀成46死43傷震驚全國;老舊建物埋下的近憂遠慮,值得你我正視。

日期:2022-07-22

投資理財

營建大老點名4都泡沫化疑慮引炸鍋,同業批「根本是外行話」!張欣民:10現象判斷房市泡沫化

國內房市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聽過這個關鍵字了,那就是「泡沫化」,有地產業者丟出這一個詞,馬上引來同行的反唇相譏,說這是說外行話,似乎大部分的建築業者都怕看到房市泡沫化,但是泡沫化會是怎樣的一個景象呢?

日期:2022-07-20

投資理財

迎向永續未來 聯聚瑞和打造獨樹一幟城市美學

「論起建築美學,台中市明顯領先台北很多,尤其是走在台中七期聯聚瑞和四周公共通道,這樣的感觸特別強烈!」談起財經議題滔滔不絕的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對於城市美學依舊有他獨到的觀察,在他看來聯聚瑞和,就是台中城市美學的代表。

日期:2022-06-20

投資理財

升息、通膨恐釀建商倒閉潮!為何小型建商更容易受傷?4大因素將由北擴及中南部

日前傳出北台灣有建商開始倒閉、跳票,可能釀成爛尾樓的房市未爆彈,雖然建商倒閉僅為少數個案,且實際會倒閉的也為小型建商,但此事已成為市場警訊。特別是營建成本高漲、升息循環來臨、央行限縮政策的影響下,未來是否新建案延遲交屋、不開工或延遲開工的現象會更加普遍,將是接下來的房市觀察重點。不過,少數小型建商開始面臨倒閉危機,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對此指出,其中有包括小型建商現買現賣、無能力囤地;成本較高,相對競爭力較弱;限縮土融建融,造成資金缺口;營建成本大幅增加,入不敷出等4個原因,是造成小型建商面臨較大風險的因素。

日期:2022-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