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共有706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3
產業時事

建商「寧賠不賣」房市亂象》達麗建設老董:只要做過一次,就無法在房地產市場立足

營建成本節節升高,建商過去兩年完銷的預售屋建案,這一年來面臨嚴苛的成本考驗,中南部房地產市場頻傳有建商寧願付給客戶賠償金,也要把房子拿回來的爭議。達麗建設董事長謝志長今(15)日坦言,「曾經想過這件事,但我做不出來,為了公司往後的推案信譽,立刻打消這個念頭。」

日期:2022-06-15

投資理財

又抓到!2炒房團20多位投資客向銀行融資炒房 「5大慣用手法」曝光,金管會要約談

金管會去 (2021) 年底啟動第二波不動產授信業務專案金融檢查,檢查局副局長張子敏今 (9) 日公布金檢結果,再度揪出投資客利用講座組 2 個炒房團,此次總貸金額 1.45 億元,並涉有 5 大慣用手法,金管會將請內部稽核檢視每一家分行有沒有相同情事,督促金融機構加強不動產業務風險控管,若有將視內稽內控處罰。

日期:2022-06-09

產業時事

長榮經營權兄弟相爭》殷琪手握長榮鋼關鍵票數「會支持最維護股東權益的那一方」

長榮集團董事經營權之爭的重頭戲,長榮鋼將於6月10日股東會全面改選,具有關鍵影響票數的欣陸投控,今(1)日首度公開表態,會以長榮鋼股東身分執行投票,並支持最維護股東權益的那一方。

日期:2022-06-01

投資理財

房市也染疫居隔了...北台灣推案量創近20年新低,「3個原因」讓房市降溫?專家這樣說

受到打房、升息及俄烏戰爭等大環境因素,再加上近期疫情攪局,市場普遍預估今年房地產市場可能面臨嚴峻考驗,近期520檔期推案量確實也無之前的多頭暢旺氣勢,因此下半年房市值得觀察。根據住展雜誌截至5月25日統計,北台灣預售屋、新成屋推案量僅約320億元,預計5月全月推案量可能只有360億元,不僅比SARS期間更慘淡,還可能創下2002年以後、近20年來新低。對此,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表示,染疫、居隔人數眾多,以及民眾自發性減少出門活動,情況比SARS封院恐慌高峰期更嚴峻,這也讓建商普遍放緩推案進度,導致新建案供給水位降至冰點。

日期:2022-05-27

麥克連 ─ 給想以法人角度思考投資的你:看懂法人佈局

【麥克連】20220527券商彙整報告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05-27

財經時事

富邦金週五法說登場,大股東名單驚見寶佳集團!林陳海出手砸百億、躍第9大股東

富邦金(2881)將於本週五(5/20)舉行法說會,日前公布4月自結稅後淨利145.05億元,創同期新高、前4月每股純益5.17元,稱霸金控每股獲利王寶座。

日期:2022-05-18

投資理財

興富發股利新高、殖利率逾9%,股價卻半年新低…老董抱屈:多頭還有7年「真的被低估」

編按:營建業者興富發(2542)公布配發現金股利4.16元、股票股利1.04元,優於市場預期,但股價卻是跌到44.7元半年多來低點,為什麼呢?專家認為,營建業會因為投資土地、持有建案多寡等因素,造成營收時好時壞,就算殖利率有9%以上,還是不建議存股族買進,避免追逐高殖利率而買在股價高點。不過興富發董事長則是喊話投資人,他說攤開上市櫃營建類股,普遍到後年業績都會很不錯,配息高、本益比低,許多股價都被低估,如果擔心買房被政府打房,不妨投資營建股。

日期:2022-05-16

投資理財

公寓價低也不要,買屋就愛電梯大樓!平均成交價1229萬創13年新高...「這縣市」是最愛透天

透天厝、公寓及電梯大樓在選購上各有優缺點,根據聯徵中心2021年第4季房貸資料顯示,目前電梯大樓已經成為市場上最受歡迎的主流產品,去年第4季共2.9萬名房貸族,購買電梯大樓產品,數量也遠遠超過公寓、透天、套房產品,房貸族購買電梯大樓比例高達56%,數量也創下歷年同期新高。

日期:2022-05-12

投資理財

打房疫情升息三大衝擊,520檔期預售案熄火!北台灣「這區域」想買新建案「是有錢都買不到」

近年來房地產價格已漲到高不可攀的境界,不過受到疫情衝擊、政府打房、通膨及升息的影響,房市熱度似有降溫,日前公布的4月全台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相較3月而言月減11%,房仲業者也認為,全台第二季的整體房市,將會臨挑戰。另外,從即將到來的房市520檔期觀察,預售屋的預估推案量為1647.7億元,雖然較去年實際推案量略增約50億元,但仍是2018年以來的次低量,年增幅僅3%,已無之前多頭行情時預售屋一片暢旺的氣勢。

日期:2022-05-06

產業時事

除了晶片,更重要的是人才

為振興半導體產業,美國力推競爭法案,包括注入至少500億美元,台灣要如何持續掌握供應鏈核心技術與其整合,人才最關鍵。

日期:2022-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