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790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產業時事

謝謝日本!日外務省宣佈捐3200萬元協助花蓮震災重建,外交部:由衷感謝

日本外務省於5日對外宣布,將捐贈100萬美元(約新台幣3200萬元)協助我國花蓮地震災後重建工作。對於日本政府慷慨捐款協助台灣賑災以及對於台灣災情所展現的關懷及援助,外交部表達誠摯感謝。

日期:2024-04-05

職場生活

花蓮7.2強震9死821傷…鴻海豪捐8千萬!還有哪些企業樂捐?壽險受災戶怎麼理賠?

7:58左右花蓮地區發生有感地震,震央位在花蓮縣政府南南東方25公里處,地震深度15.5公里、規模7.2,花蓮縣地區最大震度6強,隨後8:11再次發生餘震,地震深度5.5公里,規模6.5。根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統計截至下午4時30分為止,強震造成9人死亡、821人傷及127人受困,全國建物傾倒部分28件,其中花蓮縣17件、宜蘭縣1件、基隆市2件、新北市8件。全國總災情為1103件,已處理 460 件、處理中 643 件。目前不少企業、名人展開捐款動作,今周刊整理各界善心善舉,以及受災戶紓困貸款。

日期:2024-04-05

產業時事

花蓮賑災捐款帳號公布!專款專用LinePay、集資平台都能捐,何時開放、管道有哪些一次看

為結合政府及民間力量協助0403花蓮震災受災民眾,行政院責成衛福部所轄公設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公布捐款帳號,接受外界捐款,募款期間為 113 年4月4日至5月3日止,為期一個月。

日期:2024-04-04

投資理財

寧願不繳房租被趕,也要花錢吃龍蝦大餐!許多窮人並不是賺不到錢,而是比起脫貧更想當下過得爽

美國一位女博士芭芭拉,曾深入基層,想研究底層勞工貧困的原因。她發現,美國的窮人並不是賺不到錢,在美國的工作機會眾多。只不過,如果賺到了錢,美國窮人就會到餐廳,享用一頓昂貴的龍蝦大餐,又或是買台大螢幕電視,或是購買「效果可疑」的昂貴化妝保養品。

日期:2024-03-20

產業時事

歷時21年,香港通過基本法23條立法...近80名跨國政界人士共同譴責:要求撤銷國安法、停止起訴

香港立法會三讀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即基本法23條立法草案),進一步壓縮香港自由民主,來自不同國家總計近80位國會議員、前官員、維權人士等,今天聯合發表譴責聲明。

日期:2024-03-20

職場生活

你若不狠,子女就啃!80多歲鄰居阿嬤與50歲兒子一家給我的啟示:「老媽子」只會養出老小孩

某個早上去B 1丟回收垃圾,遇到鄰居一位8、90歲的老媽媽,提著一大袋要回收的舊衣服進電梯。原本個頭就很嬌小的她,氣喘吁吁,佝僂著背,顯得更矮小了!一進電梯,她立即把衣服扔在地上,捶著背,唉嘆了一口氣,感覺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我禮貌打聲招呼:「×媽媽好,您真厲害,您幾歲了啊?怎麼還提得動這麼一大包回收垃圾呢?」

日期:2024-03-18

職場生活

為何《周處》在中國賣得這麼好?

台灣電影《周處除三害》三月在中國票房居冠,ChatGPT認為,可能與觀眾熱中「歷史題材」有關⋯⋯。在人情世故上,AI雖也展現了學習力,但它生成的答案又有某些「不順」,其實往往與情懷有關。

日期:2024-03-13

產業時事

直擊》蔡賴現身巡防艦交船、命名儀式!蔡英文1動作「交棒意味濃」,為何少見正副總統公開合體?

近日金廈海巡執法風波引發爭議,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今天罕見共同出席海巡署雲林艦交船、台北艦命名典禮,象徵力挺海巡。當蔡賴參觀完海巡艦艇準備步入合影會場時,蔡英文還刻意讓賴清德走在前方,也有交接國防事務的意味。

日期:2024-03-09

共創價值‧展望兒少新未來

用數位轉型創造高質量陪伴 台灣世界展望會願成為社福轉型助力

1964年成立的台灣世界展望會,以計畫區的工作模式為60年代貧困的鄉村、離島,建立起完善的社區支持系統。透過這套以自立為目標的工作方法,讓台灣從接受海外資助,逐漸邁向能對世界伸出援手,這也讓台灣世界展望會成為一個非常特別的存在。

日期:2024-03-06

職場生活

從面對千瘡百孔的婚姻,到服務23萬孩童...世展會長李紹齡用「回饋」踏出泥淖:責任讓我不能離開

當孩子說「童年最快樂的事,就是看到世界展望會的車到來,就知道家中糧食有著落了!」台灣世界展望會會長李紹齡,正在做著逆轉孩子的生命的事,同時也在逆轉自我。她成長於高度重視「紀律」的軍官家庭,雖然衣食無缺,但卻是帶著「無惡意的傷」長大成人,更將「傷」帶進婚姻、家庭,長成她生命歷程中的荊棘。習以為常的紀律、黑白分明成了「雙面刃」,面對丈夫外遇加上創業失敗的負債,李紹齡熬出一身病,更一度退出職場長達5年。苦於「精神官能症」、壓力大到爆瘦,心底更不時縈繞著輕生的念頭。身為人母的她,四處擺放3名孩子的照片,時刻提醒著自己還有責任「我不可以離開」。踏出泥淖,是夫妻倆靠信仰的力量,與自我和彼此和解,李紹齡決定從追求高壓的廣告行銷,轉換至非營利組織,為國內外23萬名受助孩童灌溉更多資源與機會,也開啟了人生的逆轉時刻。

日期:2024-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