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共有480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產業時事

1973-75年的停滯性通貨膨脹,現在會發生?陶冬:兩大成因「今天形勢確有幾分相似 」

上周最大的兩個消息是,美國長短債利率倒掛和非農就業十分強勁。

日期:2022-04-03

產業時事

影帝西恩潘逃離烏克蘭後,出招要「富豪們樂捐」:只要144億元弄兩個中隊,就能終結俄烏戰!

在俄烏戰爭爆發後,第一時間跑去烏克蘭拍紀錄片,後來被迫棄車拖著行李箱,徒步逃離烏克蘭返回美國的奧斯卡影帝的西恩潘,週六在推特上號召全球富豪們齊力來終結俄烏戰爭!

日期:2022-04-02

產業時事

不想被台積電綁死? 下單400億大客戶首次開口 考慮釋單英特爾! 陸行之:黃總可能打「這個算盤」

全球第二大IC設計晶片商暨繪圖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首次鬆口,考慮下單給英特爾。輝達是台積電(2330)先進製程的大客戶,且英特爾去年宣布揮軍晶片代工領域,不點名地挑戰台積電的江湖盟主地位,輝達這動作頗引起業界側目。長期觀察半導體業的知名產業分析師陸行之認為,黃仁勳有可能放話與英特爾合作,抑制台積電持續漲價的先進製程,以分散晶圓代工風險,但也不排除他藉此了解英特爾各產品線的進度,「反而變成台積電的密探,知己知彼」。

日期:2022-03-24

產業時事

為何30位「公家機關」工程師放棄鐵飯碗 加入才一歲大、仍虧錢的新創公司? 資深處長這麼說

30個捧鐵飯碗的國網中心工程師,為何願意辭職加入一家成立僅1年、迄今仍在虧損的新創公司?

日期:2022-03-16

【股科大夫容逸燊】股市診療室

0313晨報 台股昨日大漲且強勢到收盤,本週最後一個交易日將出現調節賣壓機率大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03-13

產業時事

人道走廊直通地獄?傳馬克宏被普丁擺了一道 4大城開放路線曝光「全通往白俄、俄羅斯」 

編按: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報導曝光後,透過艾麗榭宮發聲明澄清,當日和俄羅斯總統普丁通話後,堅持要求讓平民安全離開、允許輸入救援物資,並沒有要求人道走廊要通往俄國,「這是普丁強推自己說詞的另一種方式,說俄國是要庇護每個人」。俄羅斯全面侵犯烏克蘭至今長達12日,戰爭仍未見止歇態勢,俄軍雖在稍早宣布停火,並再度放話將開啟人道走廊,但駭人的是,這些人道走廊竟全數通往俄羅斯與其盟友白俄羅斯。

日期:2022-03-07

產業時事

俄再放話「誰敢收烏國軍機,視同參戰」...一旦總統被殺,烏國也做好「打算」 經濟學人:這場烏俄戰爭,改變最多的是台灣人

俄羅斯繼先前警告各國,設立禁飛區視同俄國對抗,如今又再放話警告,誰收留烏克蘭軍機一律視同參戰;這場戰爭讓俄國總統普丁殺紅了眼,尤其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更是眼中釘,雖然澤倫斯基已躲過3次暗殺,不過一旦遇害,烏克蘭也做好了「政權延續」的計畫,繼續對抗俄羅斯的侵略。烏俄戰爭讓世界各國的民眾憤慨、力挺烏克蘭,不過《經濟學人》一篇報導指出,影響最深的其實是有類似政治經歷的台灣,台灣人對自我的看法已被烏克蘭改變。

日期:2022-03-07

產業時事

歷史上2次石油百美元,隔年都爆金融危機…陶冬:這次第三次,5大供應鏈恐爆發危機

烏克蘭局勢,像黑洞一樣吞噬了其他所有消息,全球資產價格上周隨著戰事的起伏跌宕而上竄下跳,商品價格上了天,股票價格入了地,避險資產如美國國債、美元和黃金則大受歡迎。

日期:2022-03-06

投資理財

陸廠放話要幹掉鴻海,財報卻超難看? 劉揚偉:「做一件很容易,做100萬件是不同程度的困難」 還說了這句話

鴻海(2317)董事長劉揚偉上午在土城總部主持集團開工儀式,他在結束後回覆現場媒體提問時表示,半導體、電動車及車用零組件都會是2022年鴻海重要的成長動力,其中車用零組件今年業績可望超過200億元台幣,半導體營收也可望較去年近1000億台幣再成長10~20%。他也提到,佈局兩年多的電動車事業將在今年有進一步進展,包括在美國合作的電動皮卡製造商Lordstown Motors將在今年第三季量產;與泰國國營石油公司PTT的合資事業工廠也將在今年動工,預計一年半至兩年後投產。對於之前紅色供應鏈搶食蘋果訂單咄咄逼人,近期營收或財報卻不佳,劉揚偉直言,「有些事情看來很簡單,其實很困難」。

日期:2022-02-10

全台防疫報導

「升三級都難擋!」台大醫:一點一點爆恐要燒3個月 建議兩招自救

國內本土疫情多點爆發、南北齊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22)日宣布五大措施,包含雙鐵客運禁止飲食、餐廳嚴格落實實聯制等。感染科權威、台大醫師黃立民認為,這波疫情短則持續一個月,長則需要三、四個月,這段期間民眾能以兩措施自救,包含落實各項防疫規範,盡量篩檢,避免個案隱藏社區。

日期:202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