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共有358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7
產業時事

為何鴻海、台達電、緯創都搶灘美國,爭奪4300億美元商機?原來拜登8月簽了這法案,為台廠大開綠燈

隨著美國總統拜登8月正式簽署補助金額達4300億美元的《降低通膨法案》,全面補助電動車、儲能、寬頻基礎建設,這也讓台灣資通訊業者看到新機會,齊聚北美市場。

日期:2022-10-19

產業時事

首創區塊鏈加密驗證,鄧白氏與圖靈鏈攜手打造ESG永續數位證書

金管會要求自2023年起實收資本額達20億元的上市櫃公司必須編製、申報永續報告書,碳盤查及查證資訊揭露也將分階段進行。為解決企業痛點,鄧白氏與圖靈鏈將ESG與區塊鏈加密認證結合,就像企業的數位身分證,追蹤或使用都能一鍵搞定。

日期:2022-10-06

職場生活

「淨零碳排領航班」協助產業穩健邁入永續生態系

主導著時代驅動的能源,已成為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但當人們警覺到這些能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以及所造成的污染對環境形成巨大衝擊時,想要繼續維持安居樂業生活,就必須採取資源循環、環境永續的方式,也因此催生出2050淨零碳排的世界共同目標。

日期:2022-10-04

存股助理

存股助理第217期︱凱撒衛(1817)—獲利再創巔峰的四個條件

凱撒衛是台灣與越南市佔率第3大的衛浴設備製造商,並擁有Caesar自有品牌,自製自銷。這三年來,越南市場因同業價格競爭趨於激烈,以及新冠疫情之故,獲利節節下滑。但台灣市場卻拜公共工程市場頗有斬獲之賜,得以使整體獲利維持住一定水平。因此,越南市場如能逐步走出陰霾,凱撒衛獲利再創新巔峰可期。

日期:2022-09-02

產業時事

海華- 臺美好朋友工作群組推動「臺美訪問學人計畫」

「臺美好朋友工作群組」於2022年召開第三次會議,工作群組 (Working Group)之目標為促進臺美民間友誼、人才交流、文化融合等三大面向,以“行動”落實各項ideas。會議由海華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欣龍主持,聚焦討論推動「臺美訪問學人計畫」Taiwan-U.S. Visiting Fellow Program (VFP),未來將同步成立「臺美人才交流網絡」Taiwan-U.S. Talent Exchange Network (TEN)。這個計畫是從民間角度出發,強化臺、美青年領導人、具社會影響力人士之互訪,如「艾森豪獎學金」 (Eisenhower Fellowships),搭建跨領域、跨文化之國際人才合作。

日期:2022-09-02

財經時事

當六千人跨出了自綠的第一步,改變就從現在開始!

8月20、21日今周刊於南港瓶蓋工廠舉辦的2022第一屆《自綠生活節》圓滿落幕,為期兩日的活動共吸引六千人次到場參加,蒐集超過一千個寶特瓶空瓶。自綠生活節不僅提供了民眾假日休閒的好去處,還能用行動,為地球永續盡一份心力。

日期:2022-08-25

職場生活

這些好料不能吃! 食物趣味設計

各式各樣的美食,除了用來品嘗,其實還有更多實用、有趣的用途!經由創作者的巧手細心琢磨,比實品小十二倍的微型食物模型,精緻迷你;台灣人愛吃的小吃集錦,用一張本島地圖做圖解;炸雞排和佛跳牆,在夜裡點上火,就變身照明蠟燭。滿桌幾可亂真的食物創作藝術,湊近細瞧,精緻的程度叫人垂涎三尺。

日期:2022-08-24

產業時事

非常律師拯救鯨豚

台灣是海島國家,但現在的我們對海洋卻異常陌生。一部熱播的韓國法律劇,意外點燃了人們關心鯨豚與海洋的熱忱。

日期:2022-08-24

職場生活

自綠生活節啓動!響應聯合國10大即刻行動,你自綠的一小步,是永續地球的一大步

夏天高溫愈來愈熱、全球極端氣候與災難頻傳,你是否也感覺到氣候變遷與暖化問題離你愈來愈近?由《今周刊》主辦的《自綠生活節》在今、明(8/20、8/21)兩天於南港瓶蓋工廠展開,來到現場的民眾除了可以了解更多如何愛地球的實際作法,完成簡單任務更能獲得總價1500元的禮品。

日期:2022-08-20

產業時事

現行法令已能「打假」 設專責機構不如委託民間 NCC推《數位中介服務法》 難有實質效益

編按: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修訂《數位中介服務法》,週四(8/18)舉行第3場公開說明會,擬納管網路平台違法或假訊息。對於法規執行細節,知名線上平台均提出實務上難行之處。昨天第3場公開說明會,受邀業者包含網路家庭、樂天、Mobile01、台灣微軟、巴哈姆特、台灣亞馬遜、雅虎、LINE TAIWAN、Dcard、PTT(批踢踢實業坊)、蝦皮台灣等公司,其中,PTT直言,NCC法令模糊不清,不想管就不管,但想管就「個案認定」,一旦法案通過「等於逼PTT關站」。Dcard也表示,NCC說必要時就個案管理,會讓人無所適從;LINE則是認為,若政府要管理所有一對一對話,還要加註警語和限制,涉及言論管制及憲法的機密保障等原則。(原文刊載於2022/7/13,更新時間為2022/8/19)

日期:2022-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