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306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9
產業時事

新國安局長比想像要強悍!蔡明彥不是只懂外交,BBC訪談被問中共武攻:會為最壞做好準備

今周刊編按:內閣改組,國安局長陳明通請辭,職缺由外交部次長蔡明彥接任,是過去比較少見的情況,外交出身的他曾任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此次接掌國安局,外界多認為,這是借重其在派駐歐盟期間、處理安全合作議題的經驗,強化台灣與歐陸的交流合作,成為台灣國際情報合作「新支柱」。蔡明彥在2020年7月成為我駐歐盟兼比利時代表,除了外交角色,也處理安全合作議題。去年(2022)10月才返國任職,期間也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深度訪談節目《HARDtalk》專訪,該節目一向以不怕碰觸禁忌,深入探討議題著稱。節目片段裡面,面對主持人直球對決詢問,「你是否認為你的國家台灣,在五年內會受到中國的武力攻擊?」蔡明彥表示,無法預測它(戰爭)何時、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發生,能做的是為最壞情況做最好準備。這段訪問也引來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強烈譴責BBC並表達堅決反對,稱BBC「為台獨言論提供平台」,促BBC停止傳播反華言論。

日期:2023-01-30

財經時事

賴清德掌權將以武力解決兩岸問題?羅文嘉:敵人擅以認知作戰擊潰台灣自信

副總統賴清德18日宣示就職民進黨主席,向2024總統之路邁進一步,最近網路、社群媒體開始有錯假訊息流竄,造謠賴清德身家背景,內容更指賴清德掌權後會以武力解決兩岸問題,自己再逃往美國避難,雖然已積極闢謠,但仍有民眾誤信謠言。民進黨前秘書長羅文嘉日前就於臉書上發文批,中國近期雖不會攻打台灣,但已進行弱台的認知作戰,指台灣太小、無力對抗中國入侵等,提醒國人中國擅以話術擾人心志,輕易相信就會反抗意志和能力。

日期:2023-01-21

產業時事

「台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沒有再宣布獨立必要」,賴清德接民進黨黨魁,重申兩岸路線4堅持

民進黨九合一選舉慘敗,總統蔡英文扛責辭去黨主席,歷經近兩個月,今(18)日由黨內角逐2024大選最熱門人選、副總統賴清德正式接下黨魁。作為民進黨新領導人,賴展現改革決心,拋出「一項使命、兩項任務、四項革新」,直接鎖定黨內最敏感的黑金、學倫問題,挑明會積極處理,團結全黨,重新擦亮綠色執政招牌。賴清德表示,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互不隸屬,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只有2300萬人民可以決定,未來他仍然會站穩總統蔡英文「4個堅持」的兩岸路線,如果中國能轉念,以蒼生為念,相信很多事都迎刃而解。

日期:2023-01-18

產業時事

中共發動戰爭美國會出兵保台?政略作家范疇:台灣人太天真了!憑什麼要別人兒子替你死

美國裴洛西議長來台,挑動中共敏感神經,頻頻派軍機繞台,引發國內外高度關注,加上俄烏戰爭開打,更出現「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憂慮;於此同時,中共二十大落幕,習近平獨掌政權,各經濟學家普遍認為中國經濟將陷入衰退。為此,政略作家范疇憑藉在中國經商20年的密切觀察,撰寫《後中共的中國》一書,推論中共後續變化、對台灣的影響,並在Podcast節目《Today來讀冊》中提出,面對中共不斷威嚇要以武力犯台,台灣應積極應對策略。

日期:2023-01-18

產業時事

重磅觀察 評論名家范疇推演對岸政經後勢 不是解封是洩洪 完全的人造災難

習近平這次無預警解封,效果相當於中國境內所有水庫無預警同時洩洪,除了導致全境醫療系統擠兌,恐怕中國經濟將繼續沉淪,最快得第四季才能止穩。

日期:2023-01-04

產業時事

北韓國產手機「售價1.8萬」規格曝光:「特製」安卓系統、3G頻率 晶片就要「非台積電」的台灣這大廠

北韓是目前世界上少數的集權政體,長期封閉也為其披上一層神秘面紗。此前外媒披露,北韓首部手機為1990年代引進的摩托羅拉(Motorola),但之後又因陰謀論而中斷使用通訊設備,如今北韓已經擁有國產的手機,售價600美元(折合約1.8萬新台幣),且採用的還是台灣的晶片。

日期:2022-12-25

產業時事

張善政公布首波小內閣名單!前台大醫副院長、前新聞局長扛下副市長重任 他曝4大選任標準

準桃園市長張善政今透過新聞稿發布小內閣人事,兩位副市長由前台大醫院副院長、台大醫學院教授王明鉅,及由前行政院新聞局長、桃園縣政府環保局長蘇俊賓出任;市政府祕書長由現任新北市政府工務局長詹榮鋒出任,副祕書長則由新北市政府參事賴淑華、中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副教授金志聿出任,28局處長也一口氣公布,不乏現任市長鄭文燦和前縣長吳志揚人馬。 張善政下午2點也將親自對外說明。

日期:2022-12-19

產業時事

富國不生,窮國生!歐盟情報專家看人口趨勢下的隱憂:移民潮勢必掀起,成為主要衝突來源

世界人口的發展趨勢顯示,人口將於2050年增加到近100億人(2021年統計為78.4億)。而且現今的人口成長有一個特色,那就是全球生育率下降,平均年齡上升。根據聯合國2022年發布的統計,1950年,全球人口的年齡中位數22 歲,2022 年則是30 歲,2050 年將上升到36 歲。理論上,高齡化是一種正面的走向,因為根據專家解讀,高齡人口比例愈高,愈不容易發生緊張與衝突。那麼,隱憂何在?這些綜合數據揭示的隱憂在於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區域性差異。

日期:2022-12-09

產業時事

金門、馬祖年輕人獨有的焦慮:如果台灣不要我們,我們又不想當中國人怎麼辦呢?

2022年,金馬解除「戰地政務」30年,舊戰爭真的結束了嗎?新戰爭是否又將來臨?群島的樣貌如何形塑了今日的「台灣」?在台灣,「金馬」深入我們的生活,成為最關鍵處的精神象徵:「金馬獎」是東亞極具份量的電影獎;「金馬隧道」是橫穿台灣的一條重要幹道;高雄西子灣旁的「金馬賓館」,則是台灣男孩曾經最不想抽到的「金馬獎」時光印記。這些鑲嵌入重要場合、建設的詞彙,都是為了「發揚金馬前線精神」。但我們其實對我們從未深入探究其背後的涵義與歷史。「金馬」為何重要?想了解台灣祕密身世,務必從金門、馬祖的故事開始。

日期:2022-12-08

產業時事

中共解體後,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嗎?

歷史固然有其路徑依賴,也就是體制結構的慣性,用俗話來說, 就是「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也不是一天坍塌的」。

日期:20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