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8333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3
產業時事

借鏡國際經驗》專訪以色列衛生部司長拆解疫苗接種戰略 總理30通電話「纏」出疫苗 從每日確診七千到全解封

半年前,飽受疫情所苦的以色列人民,憤怒地上街示威。但在快速施打疫苗後,這個九百萬人口的國家,在六月一日全面解除禁令,台灣能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日期:2021-06-02

產業時事

全球最大電腦展 看見疫下五大潮科技

第四十屆台北國際電腦展,為了防疫,首度從實體走進線上,許多國際企業大咖跨時空談科技趨勢,台灣企業大老更疾呼,把握「未來車」重點商機。

日期:2021-06-02

產業時事

遠距工作轉型的那一天

去年疫情嚴峻,台灣如處平行時空般安然無事,但五月以來卻墜入現實。筆者曾擔心台灣會跟不上數位轉型,而五月中全面改為遠距上班的我們,成效究竟如何?

日期:2021-06-02

全台防疫報導

疫苗政策惹爭議 總統府晚間發聲明 重砲轟在野黨「昨是今非」

關於媒體詢問近日有部分人士質疑蔡總統於2009年就H1N1流感疫苗相關發言等議題,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今(1)日表示以下五點說明:

日期:2021-06-01

財經時事

謝金河、呂宗耀等遭詐騙群組冒用 誘騙投資人上鉤 金管會今提醒民眾提高警覺

近期網上常有不肖人士,盜用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謝金河、投資專家呂宗耀、知名分析師楊應超等知名財經人士的照片、姓名,在社群管道開設投資群組招募學員。對此,金管會今(1)日提醒,民眾如有投資管理需求,應委託合法業者辦理,未經主管機關許可,經營證券投資顧問、全權委託投資業務,將依法開罰。

日期:2021-06-01

產業時事

歐洲我來了! 歐盟疫苗護照7/1上路 符合三條件旅客即可「免隔離」赴歐

20210616編按:歐盟在14日完成歐盟疫苗護照立法程序的最後一步,由歐洲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與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三方代表完成立法簽署,確認歐盟疫苗護照在今年7月1日上路。持有疫苗護照的歐盟居民,7月起在各成員國間旅行時將不再需要忍受長時間的隔離期。至於符合哪些條件才能申請疫苗護照?又需要多少費用?《今周刊》在6月初有一篇詳盡報導。

日期:2021-06-01

產業時事

雙北醫院「即日起」防疫物資由中央撥補! 部分醫院供「2倍安全存量」

雙北近日因為床位與醫療物資,與中央隔空交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表示,雙北地區的醫療院所,即日起醫療物資統一由指揮中心撥補,部分地區則會提供2倍的安全儲存量。

日期:2021-06-01

產業時事

台中太原路復健醫院被徵收為方艙醫院? 指揮中心:又是一則假訊息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指出,近日有網友在通訊軟體LINE散布「臺中市太原路復健醫院被徵收為方艙醫院」,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已澄清為不實訊息,請民眾勿再轉傳與散布,以免觸法遭罰。

日期:2021-06-01

職場生活

新北搶第一! 全台首座大型疫苗站落腳板橋 每天可採檢2000人

新北市政府上午宣布,因應未來市民接種疫苗需要,市府已在板橋江子翠重劃區完成全國第一座疫苗接種站,面積超過1200坪(約4000平方公尺),共有18個接種窗口,可同時使用。由於疫苗需按中央政府規定配發及接種順序使用,疫苗站啟用前,將暫時作為採檢站。新北市長侯友宜今(31)日上午在現場視察後表示,目前新北醫療能量依然吃緊,江子翠疫苗站初期將開三個採檢窗口,隨後視疫情發展擴充,預估最多一天可採檢2000人。

日期:2021-05-31

產業時事

NCC對電視新聞的監理原則與實務:以關西機場事件為例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通傳會委員林麗雲教授以關西機場事件為例,對於NCC對電視新聞的監理原則與實務的寶貴見解。

日期:202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