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共有748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0
職場生活

一場讀書會改變了葉淑貞...二次發現罹癌,無懼死亡攻讀3個碩士、北極追麋鹿:人生沒難關過不去

光泉食品暨光泉牧場董事長汪林祥的太太葉淑貞,堪稱最不一樣的企業家夫人。她不參與家族生意、自己抹地洗衣,30後重回校園攻讀碩士,完成五專畢業時「到大學教書」的夢想,而且一教就是20年。儘管28歲罹癌、40年來病痛纏身,67歲的她坦然面對,以身教告訴學生:碰到問題就面對,人生沒有什麼難關過不去!

日期:2023-03-20

職場生活

65歲《霹靂火》編劇鄭文華咽喉癌逝,自嘆一檔劇賺數千萬但「健康全沒了」…聲音沙啞5病徵要小心

台灣本土經典復仇劇《台灣霹靂火》、《台灣龍捲風》編劇、前三立創作中心總監鄭文華去年12月因咽喉癌離世,享壽65歲,長眠於慈恩園,3/10是鄭文華百日,遺孀媛媛(邢宇凌)表示,華哥(鄭文華)在對抗病魔期間仍不忘創作,甚至持續構思故事,展現強大生命力,她也謝謝觀眾至今還記得鄭文華。

日期:2023-03-14

產業時事

毛孩心臟手術動輒百萬、根管治療4萬元起跳…飼主砸錢不手軟!寵物醫療靠「3大趨勢」推動

百萬元的心臟瓣膜置換手術,4萬元以上的牙齒根管治療,數萬元起跳的幹細胞治療;寵物的高端醫療,緊跟人類醫療趨勢,飼主掏錢不手軟。

日期:2023-03-09

幸福熟齡

李世聰身家數百億,腦瘤纏身3年…醫師:頭痛、走不穩、視力模糊,12警訊中年後特別注意

身家數百億、曾躋身《富比士》全球富豪榜的龍巖集團創辦人李世聰,2020年傳出罹患非常棘手的腦瘤,龍巖集團週三(3/8)發出聲明指出,李世聰於3/8上午安詳離世,遺愛人間,家屬、子孫等陪同在側,圓滿人生最後旅程。醫師說,如果中年後有頭痛、走不穩、視力模糊等12警訊,就要特別注意!(原文刊載於2019/10/30,更新時間為2023/3/8)

日期:2023-03-08

產業時事

3月新制懶人包/口罩令再鬆綁、二類人不發免費快篩、愛心卡可租YouBike...228連假後看緊錢包

隨著228連假悄悄進入尾聲,即將迎來3月,除了防疫相關規定之外,包括交通、健康、生活等也有一些新制準備實施。《今周刊》幫讀者整理出一篇3月新制懶人包,帶大家一次了解228後有哪些事情需要留意。

日期:2023-03-02

職場生活

97歲辜寬敏傳因肺腺癌離世…不只胸痛胸悶要注意,肺腺癌有7大病徵!台大醫:這樣做才能救命

總統府資政辜寬敏於周一(2/27)上午8點55分辭世,享耆壽97歲。1926年出生的辜寬敏,是台灣望族鹿港辜家成員,其台獨立場鮮明,已逝前海基會董事長、總統府資政辜振甫是他同父異母的兄長。台北榮總表示,辜寬敏是住院中過世,是否為肺腺癌等病況細節不便說明。據研究統計,近7成肺癌比例屬於肺腺癌類型。早期肺腺癌,常被形容為「靜悄悄」的癌症,多數肺腺癌患者,本身無抽菸習慣、不焚香拜拜,也沒有天天下廚,加上症狀與大部分肺疾病相似,而常被忽略,一旦診斷出來時,往往已是晚期。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陳晉興特別提到,十大癌症死因之首--肺癌已經蟬聯多年,男女癌症死亡第一名都是肺癌,不是抽菸才會罹患肺癌,二手菸、廚房油煙也都是成因,特別是「非抽菸」而罹患肺癌的比例逐漸攀升。陳晉興說,「我們的肺就像冷氣機的濾網,冷氣機可以洗,我們的肺只有一個、要跟著到老,民眾要重視空汙對肺癌的影響,而且定期做肺癌篩檢,也就是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只有LDCT可以提早救命」。

日期:2023-03-01

職場生活

早期揪出新國病,桃園率先擴大免費LDCT肺癌篩檢!年齡最低、職業最廣,2.5萬人將受惠

肺癌在台灣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2021年就約有1萬名患者死於肺癌,但其實只要透過早期篩檢,就能提高肺癌治癒率、降低死亡率,第1期肺癌5年存活率約9成,到第4期,5年存活率就僅剩1成。國健署自去年7月1日起補助肺癌高風險族群每2年1次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短短半年就揪出160個確診肺癌個案。新診斷的四期(末期)肺癌個案比例更從57.9%下降為109年度的50.1%,減少近8個百分點,對於四期存活率極低的肺癌來說,是難能可貴的一大進步。

日期:2023-02-24

產業時事

CES未來科技正發生

科技競合、烏俄戰爭、通膨考驗下,CES 2023疫後重磅登場,揭示全球科技產業風向,展中聚焦智慧載具、健康科技、元宇宙與綠色永續四大議題,支持創新持續萌發,為未來描繪嶄新生活樣貌!

日期:2023-02-17

職場生活

大屯火山動了...與斷層無關!台北規模3.1地震「震央在北投」 陽明山為何像被撞一下?氣象局曝原因

週五(2/17)早上台北約莫9點8分發生芮氏規模3.1有感地震,最大震度3級,震央位於台北市北投區,台北市政府北方14.1 公里,地震深度4.8公里,台北市、新北市地區震度3級。儘管規模不大,但震央相當淺,使得不少民眾直呼「晃了好大一下」,還有在陽明山的民眾說「像是被撞了一下」。不過特別的是,氣象局官網直到另一起9點22分位在花蓮的地震發生後,才更新台北的地震資訊。本次台北市地震震央落在大屯火山群,靠近山腳斷層。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陳國昌研判,此次地震與大屯火山活動有關,該區域近20年造成規模3以上地震有17次,並非罕見,從地震波形來看也非火山噴發的前兆。

日期:2023-02-17

產業時事

陽明山上的地震儀 連北韓地下核爆都能抓到!為何美國軍方透過政府科學機構 1963年來台裝地震儀?

上周一(2/6)土耳其兩次強震,再度引起世人對於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對地震災害的痛苦記憶,以及對地震測報技術的好奇。其實,地震學與網際網路(internet)等部分民用技術一樣,當初若非脫胎於美國的前瞻軍事技術,就是與軍方需求有莫大關聯。原本地震學在1960年代前,幾乎是一灘死水,沒想到在冷戰初期,美國政府需要發展監測蘇聯地下核子試爆的需要,透過美國國防部旗下的先進研究計畫署(ARPA),投入大筆經費發展地震學。這使地震學一躍成為1960年代受惠官方需求的科學領域,發展一日千里,不僅促成了1968年劃時代的板塊構造理論問世,也直接或間接帶動了全球許多國家的在地地震學研究或地震測報網建立。其中一個受惠國家,就是台灣,地點就在台北陽明山的鞍部氣象站。

日期:202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