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共有232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9
產業時事

日本央行總裁大爆黑馬!從倫敦到紐約 全市場都在問「誰是植田和男?」 日圓一度升破130元關卡

日本經濟新聞及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政府已決定任命71歲經濟學家,也是前日銀審議委員植田和男,出掌下一任日本中央銀行總裁,而現任總裁黑田東彥的任期將於4/8結束。植田和男為學術背景,消息傳出後,日圓兌美元匯率急漲,一度從131.5左右升至129.8日圓兌1美元,投資者初步評估,這一決定可能是鷹派選擇。植田和男畢業於東京大學理學部與經濟學部,也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博士,曾在東京大學任教多年,在政府機關也有多年工作經驗。1985年至1987年,他擔任日本財務省(財政部)財政金融研究所首席研究員:1998年被任命為日銀審議委員,力主導入零利率政策與量化寬鬆政策。

日期:2023-02-10

產業時事

日銀新總裁底定?日圓貶至132...岸田欽點他全因1背景!哈日族換匯趁現在,現鈔價秀「0.22」

今周刊編按:台銀周一(2/6)牌告匯價,日圓現金賣出價重返「0.22」字頭,寫下近1個半月最甜價格;亞洲主要貨幣兌美元大舉拉回,新台幣兌美元早盤也再貶值,並靠向30元整數關卡,一度來到29.963元、貶值6.3分。韓元早盤來到1246.65兌1美元,日圓兌美元亦來到132.29附近,人民幣中間價亦大幅下修至6.7737兌1美元,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亦貶至6.812附近。綜合外媒報導,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可能遭到撤換,繼任人選雨宮正佳呼聲高,日圓國際匯價聞訊重貶至132價位,為近3周新低。日媒報導,雨宮正佳畢生都任職於日本央行,也起草過日銀許多貨幣寬鬆工具,向來就被視為最可能出線接下日銀總裁職位的人選。市場也普遍認為,比起其他央行總裁人選,雨宮正佳的政策立場較為溫和。

日期:2023-02-06

產業時事

投資情緒變得超樂觀,是表象還是真樂觀?陶冬:資金吸出美元區,歐股看好、港A股尤其受惠

風險資產市場繼續增加槓桿,投資情緒變樂觀,美元匯率回落,將資金吸出美元區,歐洲股市看好,今年以來,基金更以平均每天10億美元的速度買入新興市場,港A股尤其受惠。上周IMF、美聯準會和歐銀分別對增長前景表達出樂觀態度,從市場到政客對衰退風險的焦慮明顯舒緩。美國第四季度GDP增長好過預期,同時通貨膨脹的壓力在下降,股市憧憬軟著陸,大宗商品價格多數上揚,歐洲天然氣價格暴跌,石油價格下挫,日本銀行拒絕調整債市干預政策,日圓轉強。

日期:2023-01-29

產業時事

全球瞭望》本周焦點回歸需求面!Fed將公布褐皮書、中國去年GDP估文革結束來最慘

時序進入農曆春節前最後一周,本周值得投資人關注的國際財經訊息,包括美國最新零售銷售數據、聯準會(Fed)「褐皮書」發布、日本銀行(央行)利率決策,以及中國上季與全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

日期:2023-01-16

產業時事

中國經濟信用擴張2020年嘎然而止…房產、財政、基建問題炸開,陶冬:下一步該這樣走

2023年剛剛開始,兩個市場趨勢已經浮現。第一個趨勢是市場認定通膨大幅回落大局已定,第二個是市場對歐洲的感覺好過美國。

日期:2023-01-15

產業時事

負利率時代結束了嗎?

日銀貨幣政策轉彎,過去10年的負利率時代就此告一段落;但主要國家的財政政策三心二意,讓貨幣政策正常化難持久,下次靠QE救市,零利率恐再現。

日期:2023-01-11

投資理財

銀行端「10%美元高利定存」搶投資人眼球,想拿好處先做1件事!限制、期限一次看懂

美國聯準會(Fed)今年暴力升息前所未見,升息時代,年底前國銀端出的高利美元牛肉已經喊到10%利率,各家銀行爭搶美元資金,鎖定放款需求,加上台灣2023年經濟成長率恐放緩、國際金融情勢仍不穩定,高利美元仍是資金的好去處。

日期:2023-01-04

產業時事

日本貨幣政策轉彎恐掀巨浪

日銀總裁黑田東彥宣布調整殖利率曲線控制新政策,一時之間,日圓飆升、美期指急跌。日本寬鬆貨幣政策意外轉鷹,全球金融市場將發生什麼巨變?

日期:2023-01-04

產業時事

投資人注意!2023年「4大懸念」,左右你我的荷包…陶冬預測:「這時間」有機會出現轉機

2022年是幾乎所有投資者都想盡快忘記的一年,大多數資產種類都輸錢了。據金融時報數據,全球債市和股市總計損失超過30兆美元,大幅超過了2008年的損失,打破了歷史記錄。

日期:2023-01-01

投資理財

房價高漲,為何年輕人瘋買房「每6人有1人」?專家曝背後關鍵:出現2狀況恐陷極大風險

近年全台房價大漲,一般認為年輕人財力有限,買房應趨保守,但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統計金融聯合徵信中心資料,過去5年,20至30歲的年輕人買房占比出現明顯攀升,房價高漲,年輕人不僅沒縮手,反而積極買房。

日期:202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