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219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3
投資理財

無私重建,逐漸完整「家的樣貌」

盧思岳第一次走入台中石岡時,還拄著拐杖。

日期:2019-09-18

產業時事

2022年德國實現非核家園 臺灣發展綠電急起直追

「再生能源已經是趨勢及顯學了。」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高茹萍剛從德國考察返國,她看見德國這幾年推動再生能源的腳步非常迅速。今年1月,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已超過總發電量40%,首度超越燃煤發電,2022年可望實現非核家園的目標。反觀臺灣,再生能源只占總發電量的5%,且民眾對再生能源的認知,仍然不足。

日期:2019-09-16

產業時事

花蓮社區用水力發電 可以煮咖啡、開電動車實踐公民電廠

花蓮吉安鄉有著豐富的水資源,在南華村內有幾條灌溉用的水圳。台灣環保聯盟花蓮分會會長鍾寶珠一直希望能利用水圳發電,2016年在水圳安裝一台水輪機發電,目前發電量足夠一戶人家使用。她說,這只是個實驗,若是成功,希望未來每個社區都有小型發電廠,真正實踐「綠電到你家」的夢想。

日期:2019-09-16

職場生活

農村詩人書寫情欲 從禁錮軀殼叛逃出走

她來自農村、沒上過大學,從小患有腦性麻痺,卻以一首詩,在網路上聲名大噪。看似荒誕不經的詩句背後,是她人生的真實寫照,人們甚至美譽她是「中國的艾蜜莉.狄金森」。

日期:2019-09-04

產業時事

「孩子被廂型車載走,父母卻求助無門…」 學者揭中國一胎化殘酷真相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19-09-03

職場生活

掌間捏握 正台味

你我熟悉的台灣尋常風景,其實隱藏著不尋常的故事,創作者將正港台味與藝術結合,以獨門的巧思,演繹在這塊土地上特有的迷人日常。

日期:2019-06-26

幸福熟齡

有能力卻只窮遊,20天預算10萬!她50歲玩遍40國:旅行讓我更珍惜擁有的一切

江璧如(Colleen)總是用新奇的目光探索城市,愛上發掘新事物的感動。血液中的好奇心,帶領她走訪40多個國家。不像一般背包客,她深入當地人的生活、和他們成為朋友。她說:「旅行對我的意義是放空自己,並尋找更多的可能性。」

日期:2019-06-14

品味人生

詹喬愉:人類的進步 來自冒險中的學習

如果能夠選擇,詹喬愉會走上人跡罕至的那條路;因為一直以來驅動著她步伐的,就是對未知環境的探索渴求。她攀登八千公尺高山,同樣不只是為了光榮紀錄,而是想在與大自然的較勁中,追求精進。

日期:2019-06-12

職場生活

10歲小孩已去過幾十個國家...教育,拚的是父母的眼界

上班到職第一天,我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差距。

日期:2019-03-14

對外供稿

來個小旅行!除了燈會跟墾丁 屏東還有這些景點可以去

近期屏東燈會熱鬧展出,吸引數百萬人次賞燈,除了燈會外,一般人去屏東旅遊時,一定會想到奔向國境之南「墾丁」沙灘上的水上活動及熱鬧的大街上遊玩,不過近年來屏東力推「深度旅遊」,要讓民眾知道,除了恆春、墾丁之外,屏東這個農漁產的富饒之鄉,還有更多你不知道的景點可以進行農家體驗活動及深度之旅。

日期:2019-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