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共有38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1
保險稅制

遺產繼承常見糾紛:父親去世後,哥哥們竟盜領銀行千萬存款,我該怎麼辦?律師解析民刑責任

洪小姐從小就是父親的掌上明珠,家中雖然還有兩個哥哥,但洪小姐書念得最好,天資聰穎,一路從北一女、台大財金系到美國哈佛大學財經碩士畢業,最後也在美國紐約的華爾街從事金融工作。不幸地是,父親在洪小姐剛於美國開始工作沒多久,就因車禍身亡,洪小姐悲痛萬分,特地從美國回來處理父親的喪事跟遺產問題。但是在調取國稅局的財產、所得清單、金融遺產資料,以及比對父親銀行存款的明細後,發現有人於父親過世後,還從父親的銀行帳戶提領了上千萬元,幾乎將存款提領一空,經詢問兩個哥哥後,兩個哥哥雖承認有去提領存款,但是卻反過來批評洪小姐自小獲得父親疼愛及經濟支援,到美國念書花了好幾百萬,所以這些提領出的錢應該由他們平分,拒絕分配給洪小姐。此時洪小姐該如何主張自己的權利?

日期:2022-10-05

產業時事

「負責督導飛彈生產」 中科院副院長屏東出差猝死旅館

中科院副院長歐陽力行驚傳今(6)日在屏東滿洲下榻旅館猝逝,死因警方刻正調查中。

日期:2022-08-06

產業時事

她確診3天沒拿到證明在家中離世,女兒只能視訊引魂...悲泣:我還告訴媽只是「比較嚴重的感冒」

基隆一位陳姓女子在4/21因身體不適後,PCR採檢確診卻在三天後(4/24)不幸在家中離世,因為沒有完成法定傳染病通報程序、無確診證明,無法順利火化。陳姓女子的女兒在臉書發文,當時媽媽生病,她還安撫媽媽只是比較嚴重的感冒,要她多喝水、多休息、正確吃藥,保持心情放鬆,「現在想想自己怎麼那麼天真,想告訴大家,真的不要掉以輕心」。

日期:2022-04-28

財經時事

快訊/10月1日才保外就醫…孫道存今晨癌逝!享壽72歲

名媛孫芸芸的父親、太平洋電信電纜公司前董事長孫道存,日前因為犯下偽造文書罪遭判刑3年,犯下公益侵占罪遭判刑1年半,2案均定讞後,再度發監執行。而孫道存向法院聲請定應執行刑,主張自己因生病、年事已高,請求執行3年2月,一二審均裁定應執行4年3月,孫道存再抗告,最高法院駁回,孫道存確定還要執行4年3月。

日期:2021-11-17

職場生活

一張死亡證明拖了3年 你的「堅持」是孝心還是私心?國健署長第一線告白:沒有「它」,病人受盡折磨

台灣自2021年5月爆發新冠(COVID-19)疫情,部分死亡個案中高達9成有慢性病史,其中極少數的30、40歲年輕死亡個案,也有近7成罹患慢性病。此外,「台灣10大死因中,除了事故傷害,大部分都是起因於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臺大醫院社區醫學科主任詹其峰這麼說。由此可見,全台幾乎已籠罩在慢性病陰影底下。

日期:2021-10-21

全台防疫報導

九把刀岳母被鑑定「急性心肌梗塞」猝逝 他曝打疫苗前,岳母的一句話讓人鼻酸

九把刀的岳母7月26日接種AZ疫苗4天後猝逝,各界震驚不已,經法醫鑑定並二次開庭後,認定其死因為「急性心肌梗塞」,九把刀8日表示,自己已經接受岳母的死亡證明書,仍會申請打第二劑的AZ。但他鼻酸透露,岳母生前面對親友質疑「如果打了死掉怎辦」,她爽朗地直說「那就是命」。

日期:2021-10-12

保險稅制

金融遺產單一窗口免費查!過世親人到底保了什麼險?保單查詢2管道一次全拿

申報遺產稅過去常出現漏查、短報的情況,甚至也因此錯失理賠機會。財政部表示,110年9月1日起民眾查詢股票、保險、存款等金融遺產時,統一由國稅局做為單一窗口,不用一一等待各金融機構回覆,可透過2種方式將金融遺產的財產資料一次拿到手,有利民眾辦理遺產稅申報。

日期:2021-09-12

保險稅制

為了節稅,他拋棄繼承老爸3千多萬的遺產...沒想到子女沒拿到反而便宜了兄弟!關於繼承你該懂的事

所謂繼承,多數人想到的都是錢,但很多時候,這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可能不是錢,而是債。正如俗話所說:「父債子還」!

日期:2021-07-01

全台防疫報導

快篩陽性急速火化,一天後PCR檢驗「陰性」... 家屬傻眼憤怒:人都燒了能怎麼辦

新北市瑞芳區一名7旬老翁,日前突然在家中倒下送醫後不治,醫院隨即對老翁的遺體進行快篩呈陽性反應,由於台灣疫情正值緊張時刻,老翁家屬只好無奈同意緊急火化,不料,隔了一天卻收到PCR檢驗陰性證明,讓家屬心痛傻眼,當地龍山里長陳志強怒批新北市府根本「超前火化」,非常不尊重死者與家屬,情何以堪。

日期:2021-06-02

全台防疫報導

校正回歸是掀牌還是蓋牌?想觀察疫情趨勢變化 國外用這3種方式解讀數據

「應該是掀牌吧,怎麼會是蓋牌?把事實顯露出來就是掀牌,沒有顯露出來才是蓋牌,這個用詞有一點點不是很正確。」5月22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校正回歸」確診案例,引發「蓋牌」質疑;指揮官陳時中在回應媒體提問時,透過上述說明,強調「校正回歸」的目的,是為了讓先前因通報流程「塞車」,無法及時公布的確診案例,回歸至原始日期,「一定要把它回歸回去,整體疾病發展的情況,才能夠看得清楚。」

日期:202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