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369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產業時事

和碩童子賢也是賴清德的口袋名單!最後卻因這考量婉拒…從閣揆「遺珠」到龔明鑫,一窺用人背後的考量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將在5/20上任,相關人事安排備受矚目,周三(4/10)將公布部分內閣成員名單,可望由前民進黨主席卓榮泰、前文化部長鄭麗君搭配,出任正副閣揆。傳出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一度也是賴的閣揆口袋名單,雖然最後沒有成局,但不難看出賴清德積極佈局經濟與產業的國政藍圖。

日期:2024-04-09

產業時事

65歲民進黨前民代周柏雅,轉戰澎湖縣社會處長!為何請他當「最資深的一級主管」?縣長親揭答案

65歲台北市議會前副議長、民進黨老字號民代周柏雅,2018年結束30年的議員生涯後,日前獲澎湖縣長陳光復延攬,3/14走馬上任澎湖縣政府社會處長,被地方視為「最資深的一級主管」。

日期:2024-03-20

產業時事

地方民代公費助理補助費24年沒漲,藍喊加碼5成!民進黨團支持但不樂見無限加碼:村里長不能納入

地方民代公費助理補助費24年沒有調整,國民黨立委提案修法大幅調整50%,並將村里長納入。民進黨立法院黨團表示,完備公費助理制度可以討論,也傾向正面支持,但不包括村里長部分,更不樂見無限制加碼,被社會質疑自肥或有綁樁之嫌。

日期:2024-03-13

產業時事

習近平終於提到關鍵字》他在中國兩會首度提及台灣 要「推進祖國和平統一」 也是我1/13大選後第一次提台灣

中國本周舉行一年一度的人大及政協兩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三(6日)下午參加了全國政協14屆2次會議的民革、科技界、環境資源界委員聯組會時表示,民革要在對台工作要更團結「海內外、島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愛國力量,不斷壯大反獨促統力量,共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這是習近平在今年中國兩會期間,第一次提出對台工作談話,也是在1月國內總統大選後,首次發表與台灣相關的談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周二(5日)第一次在人大報告中,在對台工作部分拿掉了「和平統一」的字眼,引發外界側目。習近平今天在兩會的政協團組會議中,再度提到「和平統一」,同樣引人注意。

日期:2024-03-06

產業時事

中國兩會/就怕外資不回頭,李強取消製造業准入限制!涉台用語罕見拿7年前習近平說的「這句話」

今周刊編按:中國二會登場,中國經濟態勢疲弱、股市也跌不休,國務院總理李強週二(3/5)在工作報告時特別指出,繼續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准入,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鼓勵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此舉也被視為對外資釋出善意、再鬆綁企圖引資。關於涉台議題,李強則是重申九二共識、和平發展以及統一等關鍵詞,但是罕見提到「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過去幾年政府工作報告並未重述這個觀點,這次是2018年來首度出現。

日期:2024-03-05

產業時事

公開羞怒李強!中國兩會不辦總理記者會、打破30年慣例…不好說什麼乾脆別說「習說了才算數」

中國今年全國人大會議閉幕後不舉行總理記者會,打破30餘年慣例。旅美中國學者胡平認為,這意味著總理地位降低,以及「兩會」開放性降低;鄧聿文則說,這是「公開羞怒李強」。

日期:2024-03-04

產業時事

今周重磅》中國「兩會」今登場,李強GDP成長5%目標要怎麼達成?兩岸議題會有新動作?

中國「兩會」本周登場,各界關注中國經濟成長、兩岸局勢等議題。中國總理李強將在工作報告中,揭示2024年工作目標,是否能維持5%的經濟成長率,值得觀察。外貿協會主辦的台北國際自行車展、運動及健身展本周登場,超過千家企業齊聚南港展覽館。疫後運動用品面臨嚴峻庫存危機,2024年能否重返成長步調,值得留意。1、中國「兩會」登場,習近平如何突破經濟困局?2、台北自行車、運動用品及健身展登場 運動產業露曙光3、面板產業法說接力登場,春燕何時到?

日期:2024-03-04

產業時事

不能辦門號、領不到防疫物資⋯⋯新住民頻「卡關」 18人顧60萬新住民? 拚立專法保障權益

今年,台灣新住民將突破六十萬人大關,加上新住民子女逾百萬人,但他們的權益卻經常「卡關」;這不只攸關外籍配偶生活保障,更包含經濟移民的整體政策,面對缺工、少子化,台灣必須做好準備。

日期:2024-02-21

產業時事

全球瞭望》烏俄戰爭兩年了還要打多久?俄羅斯「還能再撐兩年」…輝達會再漲嗎?分析師這麼看

烏克蘭戰爭將在2月24日屆滿兩年,兩軍持續在烏東纏鬥,戰況膠著,世人都在問,這場戰爭還要打多久呢?

日期:2024-02-18

產業時事

面對網路數位風險 政府與人民應有的作為

科技與網路的發展及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讓我們邁入數位時代,享有各種數位服務,社群平台線上交談等,人與人之間以及與政府、商家之互動模式亦大大改變。因應數位化,時常聽到「產業升級」與「數位轉型」,但是作為網路「用路人」,是否也應做好數位轉型的準備?在使用AI科技等數位工具時,可能面對的資安風險,是否理解而能掌控?

日期:2024-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