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共有225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6
我城我鎮

屏東 牡丹鄉的故事 他們,用雙手暖傳「牡丹心」 重拾原鄉失落的文化

台灣放眼世界,更該內觀島嶼。一旦我們張大眼睛,走入這塊土地時,將可以發現從產業企業、地方政府、在地人民一起翻轉、共同改變的力量。本期起「我城我鎮」將隔周刊出,與讀者一起看見每個認真努力的在地故事。

日期:2021-09-08

產業時事

台灣人偏好維持現狀的同時,看法越趨強硬

國際社會最關注台灣議題之一即是台灣人對獨立與統一的態度,蔡英文總統在中國的文攻武嚇與國內的壓力下,仍以穩定的兩岸局勢獲得美國與國際社會的認可,與此同時有些專家表示美國應避免採取「戰略清晰」,因為下一任總統是否會打破蔡英文總統的常規、改變現狀,仍是未知數。

日期:2021-08-20

產業時事

原鄉護地》面對經濟開發、財團利誘 如何讓文化長存 泰雅族兄弟接力奮戰 用永續精神守住新竹鎮西堡

對於泰雅族人來說,土地不是地籍謄本上的所有權概念,「土地是母親」才是他們的文化內涵。然而面對利誘,許多族人抵抗不了,阿棟兄弟們決定發展有機農業,為子孫留住山林。

日期:2021-08-18

職場生活

幫丈夫助選拚上議員,換來一封離婚簡訊!她的下場給30歲女人狠狠敲了一記警鐘

能生的時候,不想生;想生的時候,生不出來。這黃金十年,如果我有了孩子,我哪有現在這個位子。──戲劇《未來媽媽》經典台詞。

日期:2021-08-13

產業時事

美國國內政局 為何關乎台灣安危? 普立茲獎得主歐逸文 解讀拜登抗中進化論

見證過中國快速發展的黃金年代,也近距離觀察拜登一路攀上權力高峰,歐逸文認為,拜登最可怕的對手不是野心勃勃的習近平,而是因撕裂對立、已近乎失能的美國政治。

日期:2021-07-28

全台防疫報導

林昶佐環南市場嗆柯反引爆「核彈」 會長發聲明曝暴怒真正原因

環南市場爆發群聚危機引發社會關注,台北市長柯文哲、衛福部長陳時中昨(2)日到現場了解狀況並召開臨時記者會,就在同樣到場關心疫情的立委林昶佐質問柯市府防疫措施時,遭到環南市長自治會長林勝東嗆聲「你有來關心市場過嗎?騙肖!」,氣氛一度尷尬;事後,林勝東也發聲明透露心聲,解釋當下為何暴怒。

日期:2021-07-03

全台防疫報導

柯文哲爆:高嘉瑜關說才先給禾馨診所疫苗85瓶疫苗 高:我也嚇到

北市日前爆發好心肝診所違規施打疫苗事件,引爆特權插隊爭議。經過北市政風處一週調查後,北市長柯文哲今下午召開記者會向各界說明。會中柯文哲坦言,有民意代表致電衛生局長黃世傑「轉達疫苗要求」,局長就將需求交辦下去,才先撥配小禾馨診所85瓶疫苗。柯並脫口而出,民意代表就是民進黨籍立委高嘉瑜。對此,高嘉瑜回應,禾馨醫院每年接生嬰兒占北市三分之一,基於保護孕婦與新生兒,禾馨來立院尋求選民服務,才致電衛生局長,衛生局10分鐘內即答應,「這件事情很單純,衛生局也很樂意協助」。高並認為,「關說帽子扣太大」,突然被點名也嚇到。

日期:2021-06-19

全台防疫報導

郭台銘直指「各種看不見力量拖延」買疫苗! 再發千字文、求見蔡英文 總統府回:始終樂意見面

鴻海(2317)創辦人郭台銘昨天午夜才發出臉書專文、感謝衛福部長陳時中承諾協助洽購德國疫苗,今天上午又發出千字文,直言「關鍵問題若無法突破,只是在原地繞圈圈而已」。郭董指出,端午連假後「有消息傳來,民進黨不同派系間有不的意見,又有媒體出現無法查證訊息來源的不實報導,各種看不見力量開始對本案產生技術性的拖延」。郭台銘因此提出五點建議,希望能面見蔡英文,獲得政府明確表達接受永齡基金會捐贈疫苗的立場,讓他得以運用國際人脈及數十年的商場經驗,洽談購買德國BNT疫苗。

日期:2021-06-18

財經時事

好心肝診所違規打疫苗爭議》北市府重罰200萬元! 柯P:市府內部有疏漏 將檢討核發權限

COVID-19疫情始終嚴峻,國內疫苗仍只有少量到貨,昨(8)日卻傳出台北市好心肝診所,疑似為消耗疫苗,開放給不屬於第一類到第三類人員的民眾施打,甚至直到深夜10點,現場都還有人等著打疫苗。該診所在第一時間否認替一般民眾施打疫苗,表示是在「做別的檢查」,後來改口是替診所的醫療志工施打,此事在今天持續延燒,引起軒然大波。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在稍早的防疫記者會上表示,經過上午稽查,好心肝診所確實在施打疫苗有「一大部份」不符合規範,將依傳染病防治法對好心肝診所處最高罰鍰200萬元,並取消該診所原先疫苗施打的合作身分。

日期:2021-06-09

產業時事

我對台灣政論節目與名嘴生態的經驗分享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資深媒體人蔡玉真分享,對台灣政論節目與名嘴生態的經驗。

日期:202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