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184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9
職場生活

颱風「馬鞍」最快今晚生成,7成機率掃過這!本周大雨時間、區域曝光…9月才有颱風?專家解析

時序已經進入8月底了,仍無颱風來襲,有學者指出,今年是連續第3年「反聖嬰」,相當罕見,若持續下去對明年春雨不利,影響水情。至於呂宋島東方的「熱帶低壓」今將發展成「輕颱馬鞍」,未來朝西北西擦過呂宋島東北端、東沙島附近、再撲向廣東。其路徑70%機率範圍,最右側通過台灣南端近海,最左側則通過呂宋島。

日期:2022-08-22

職場生活

不只基隆會缺水,這3水庫拉警報!蓄水量已低於一半…今年颱風為何還不來?氣象局一圖說明

時序已經進入8月中旬了,台灣還沒發布任何一個颱風警報,讓倚賴颱風帶來雨水的台灣,面臨缺水危機,根據台灣水庫即時水情統計,基隆新山水庫、曾文水庫、霧社水庫,蓄水率也都不到5成。

日期:2022-08-18

產業時事

尖峰用電首度突破4000萬瓩創新高,台電:產業用電暴增,但供電無虞,盼民眾節電

連日高溫,今(7/20)日用電量刷新歷年紀錄,台電表示,今日全台多處天氣高溫炎熱,加上防疫及暑假期間民眾居家增加空調用電,且產業用電持續提升,連帶助長用電需求。今日尖峰負載出現在14時23分達到4030.1萬瓩,不僅創下歷史用電量新高,更是首度突破4000萬瓩。今日備轉容量458萬瓩,備轉容量率約11.35%,維持供電充裕的綠燈,其中太陽光電於尖峰時刻發電出力達461萬瓩,約佔尖峰負載達11.4%。

日期:2022-07-20

職場生活

「根據我在海邊救援經驗,大部分的溺水者是喊不出聲音的...」暑假戲水!救生員警告:溺水10大徵兆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電影裡面的救災畫面,溺水的人會在水中揮手、大聲呼救;但事實上,這些都是電影效果居多,根據實務上溺水者的經驗分享,有許多大眾可能想不到的狀況:• 「小時候有次我在泳池游泳溺水,當時我明明看到有個大人在岸上看著我這邊,但他卻沒有發現我,好在後來有人游經過我旁邊順勢拉了我一把才獲救。」• 「我與同學暑假時去溪邊烤肉玩水,打鬧時不小心嗆到水,在岸邊想站起來卻沒有力氣,明明意識就很清楚,想呼救卻發不出聲。」• 「有次我去海邊玩差點溺水,那時候我想呼救但根本喊不出話來,水一直灌讓我猛喝水。」

日期:2022-07-20

投資理財

梅雨下不停,最適合現在看屋!「實戰三招」避免買到淹水屋、漏水屋:這些地方走進門就先檢查

近期進入梅雨季,開始下起連日豪雨,甚至南部地區還一度傳出地下道淹水等情況,雖然未釀成巨大損害,但在台灣多雨氣候之下,民眾買房時也需將淹水、漏水等狀況,列入買屋必作功課之中。

日期:2022-05-16

產業時事

停與供的抉擇 北部糧倉找尋供灌的希望

民國109 年,臺灣創下56 年來首度沒有颱風登陸的紀錄,雪上加霜的是,無論春雨或是梅雨,亦稀薄得可憐,成為民國52 年來降雨量最少的一年。

日期:2022-05-13

產業時事

全台差一點限電,備轉率一度剩2%!內部人揭「本周恐怕很難過」...台電:2原因用電量大增

台北市南港區於昨(4/26)日晚間8點多無預警大停電,約1000多戶受影響,台電表示是因為地下電纜故障,造成中研變電所饋線分歧跳脫所導致,直到凌晨1點半左右搶修完畢,停電時數約莫5個小時。突如其來的意外或許還能及時修復,但時序進入4月底,連日天氣來到30°C以上,供電漸漸吃緊。主要原因在於,不少公司讓員工分流在家上班,使得用電量大增,加上昨日台電火力發電廠7號機組破管,供電減少55萬瓩,導致供電燈號亮起「黃燈」,到了傍晚6點多太陽下山後缺少了光電來源挹注,全台電力備轉容量率直接掉到2%,已達紅燈限電警戒,「一旦低於50萬瓩,就要進入限電措施」。

日期:2022-04-27

產業時事

智慧、創新、永續:工研院榮獲3項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

科技創新是推動世界進步的關鍵引擎,「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每年選出百大前瞻科技,工研院連續14年獲獎,累計抱回47座獎項,豐碩成果閃耀全球,不僅協助臺灣產業開闢新藍海,更為人類打造美好的新未來。

日期:2021-11-26

產業時事

這是科學問題 也是價值問題 要供電、要減碳、要生態 三接這一題 不會有滿分答案

公投在即,是否要在大潭蓋三接?藍綠政客紛紛加入戰場。這其實是科學問題,學者立場各異;公共討論如火如荼,三接箭在弦上,台灣是否已錯過生態、能源兩全的關鍵時刻?

日期:2021-11-24

產業時事

公投倒數計時!盤點4大關鍵提問 讓你一次看懂三接爭議到底在吵什麼?

決戰12月18日,「4大公投」投票日剩下不到1個月,正、反方展開大辯論,互不相讓。4大提案中,包括是否同意重啟核四(位於新北貢寮的龍門核能發電廠)、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桃園觀塘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以下簡稱三接)遷離桃園大潭藻礁海岸這兩案,牽動台灣「減煤增氣」、「非核家園」的能源轉型路線是否還能持續走下去。涉及供電、減空汙、生態保護等層面的三接,從連署、成案,不同主張持續交鋒、爭吵不斷,公投若過,目前已施工近3年的三接要停工遷離,更是一場影響台灣能源轉型成敗的關鍵戰役。想像一下,當台灣不要核電、不要燃煤造成空汙、要持續減碳,要綠電、天然氣等能源轉型,也要台積電、台商回流等經濟發展,又期待供電穩定、不缺電,同時還能顧及環境生態……,怎麼可能做到?這是正反雙方交鋒的火線時刻,也是全民價值選擇的關鍵時刻,這時,沒有人是局外人,取捨絕對是必要的。

日期:202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