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共有237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8
財經時事

上班族好命苦!近9成一年以上沒調薪、薪資5年來首下滑 專家建議這樣做翻轉好「薪」情

你的薪水多久沒調整?調查顯示,有將近9成的上班族超過一年以上未被調薪,平均被「凍漲」4年,創下9年新高;去年上班族整體平均薪資37213元,較前一年整體薪資減幅1.57%,創下近5年來首度下滑。專家建議,若想調升薪資或升遷,不能只看KPI達成率,還可掌握「5G(ㄐㄧ)」策略。

日期:2022-02-21

財經時事

開工紅包拿了嗎?平均僅領不到1千元! 6大職務有機會優先加薪

放完9天春節連假迎來開工,上班族最期待開工紅包發放,也期許今年能有加薪機會。不過,調查發現,今年開工紅包平均預算不到1千元,高達7成以上企業有計畫調薪,且以6大職務最有加薪機會。

日期:2022-02-07

職場生活

資優生考2次公務員就放棄,54歲要養家的失業大叔一次就考上:真正缺錢的人才不敢任性

看到有人炫富時,我們常說:「有錢就是任性!」可是,根據我做職涯諮詢的經驗,卻發現「缺錢的人最任性」。某些有錢人是任性沒錯,不過那是有錢以後才任性;當他們沒錢時,可是一點也不任性,有錢時不想做或不敢做的事都來者不拒,展現出驚人的韌性。相反的,很多缺錢的人卻一直任性到底,終其一生,看不到他們為了變得有錢鍛鍊出軟鋼般的韌性。

日期:2022-02-07

職場生活

七年級生月薪6萬,嘆「非科技業年薪百萬」是空夢!想翻轉薪資命運,只能做「這3件事」

年關將近,不少人在領完年終後,都會想著能找到更好薪資待遇的企業,而「年薪百萬」就是一個具體的夢想。有個七年級生在PTT上發文提到,自己是在非科技業擔任主管職,月薪在6萬元左右,就算加入年終,距離百萬年薪還是有點遙遠,「看著自己的朋友一個個都躋身百萬年薪,自己卻還是混成這樣,算是過得很不好吧」。她好奇除了科技業、醫療業、生技業以外,還有什麼行業可以領破百萬元?

日期:2022-01-17

財經時事

台大畢業求職薪資打8折、「海歸」遇疫情0收入 看好年後轉職,最夢幻企業「他們」都上榜

過年前後是轉職熱門時機,人力銀行調查發現,高達9成4上班族有意在年後換工作,創下13年來新高,台積電、富邦金及長榮集團,各居該產業「最夢幻」跳槽企業冠軍。

日期:2022-01-10

投資理財

年終到手別只顧著花! 1/5先犒賞自己,剩下的「這樣做」才能減輕退休壓力

年終將屆,媒體上又開始傳出不少各家公司「年終獎金」的發放情況,根據求職網調查顯示,今年有58.7%上班族預估將在農曆過年前,領到2021年的年終獎金。其中,年終獎金前五大用途,主要是過半數存起來、孝敬父母長輩、拿來發紅包、投資理財及用來還貸款。對此,全球人壽提醒上班族,退休金的主要來源是自己的儲蓄,建議可善用年終獎金實現短、中、長期的目標,並儘早透過保險規劃啟動退休資產準備。

日期:2022-01-10

產業時事

「6點準時下班接小孩,被說太閒..」 台灣人不生原因沒時間顧 上班族家庭事業兩頭燒怎麼解?

台灣的生育率全球排名倒數第一,人口至今年11月為止仍持續負成長!低生育、少子化,在國家層次是很嚴重的問題,政府近年祭出各項「催生」措施,但生育率仍持續下滑。到底要不要生小孩?每個家庭都有考量,包括房價與養育成本等經濟問題、誰要帶小孩及育兒時間分配等,雖然沒有標準答案。但在台灣雙薪家庭已是主流,多數育兒或有生育計畫家庭的家長身兼照顧者與工作者,但目前制度真能有效回應這群廣大家長的需求嗎?事實上,職場友善與時間彈性分配,讓準爸媽、爸媽「有選擇」共同承擔經濟與教養責任,讓家庭能正常運作是重要關鍵。

日期:2021-12-27

財經時事

轉職潮來臨!3大產業「每100人就有3、40人想跳槽」 年後徵才平均月薪創9年新高

歲末年終來臨,轉職潮也跟著來了!人力銀行調查發現,年前騎驢找馬的轉職者已超過15.8萬人,其中以電資產業轉職人數最多;看準年後轉職潮,人力銀行指出,明年企業平均提供的月薪條件,落在36272元,創9年以來同期新高。

日期:2021-12-23

職場生活

為什麼給了妻小6.6億大家卻不買單?從王力宏被逼到發文退出演藝圈滅火,看他回文李靚蕾6雷點

編按:王力宏、李靚蕾離婚風暴愈演愈烈,眼見再不止血恐怕真的會「血流成河」,在李靚蕾昨(19)日三度秀證據回擊後,幾乎毫無還手之力的王力宏終於在今(20)日繳械投降,承認自己處理不當,也宣布暫時退出演藝圈。

日期:2021-12-20

財經時事

一表看懂這6種行業年終優於去年! 專家:獎金到手別急著花掉,這樣分類才有機會錢滾錢

年末來臨,上班族最期待年終獎金發放,調查顯示,今年有7成7的企業,預估在過年前發放獎金,專家建議,若上班族拿到年終獎金,別急著花掉,可先做好三大規劃。

日期:202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