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共有44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7
產業時事

民進黨不分區34人名單出爐,沈伯洋、郭昱晴入列!為何林月琴列第1位,原來有這淵源

民進黨中執會周三(11/15)通過2024年不分區立委提名名單34人,其中前3名,首先是「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第2名為知名認知作戰專家、台北大學犯罪研究所所長沈伯洋,第3名為「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理事長張雅琳。其中,1992年健康幼兒園娃娃車事件造成23人死亡,其中侯友宜之子也在意外中不幸喪命,而事故中教師林靖娟捨身救人,受難者家屬感念其義行成立「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如今民進黨不分區第一位提名該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頗有其深意。這次提名34人依序為林月琴、沈伯洋、張雅琳、洪申翰、羅美玲、游錫堃、范雲、柯建銘、沈發惠、莊瑞雄、林楚茵、郭昱晴、王正旭、王義川、陳培瑜、陳俊翰、張秀君、黃奕睿、孫一信、吳祥榮、陳慧君、柯富揚、劉柏君、石明瑾、曾美玲、黃真瑋、曾湘樺、鄭力嘉、陳右欣、余宛如、許菡芸、周威佑、廖韶吟、蔡宜文。

日期:2023-11-15

產業時事

李永得請辭政委獲准,將接任中央社董事長...陳翠蓮、黃兆徽、沈伯洋等入選董事

總統府周三(6/21)發布總統令,表示行政院政委李永得已准辭職,應予免職,7月1日生效。行政院則在晚間表示,李永得已於日前向院長陳建仁提出辭呈,並將接任財團法人中央通訊社(中央社)董事長一職。院長陳建仁也予以准辭,並期勉李永得持續發揮媒體專才。

日期:2023-06-21

產業時事

「世界的關心,從不只有在媒體」台灣如何成為外媒焦點?學者提5大觀點:誇大、偏斜報導已是日常

台海議題、裴洛西訪台、地緣政治、COVID-19、同性婚姻⋯⋯等議題,在近年來,讓台灣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尤其當前緊張的情勢,讓台灣的關注度來到史上新高。對此,新聞媒體〈READr 讀+〉製作了一篇名為《一躍成為經濟學人封面:臺灣如何成為外媒焦點》的專題報導,內容係針對愈來愈多外媒記者的高度關注,以及如何解讀台灣議題。面對這篇專題,台灣民主實驗室理事長、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與《華視》前總經理莊豐嘉都分別發表個人的觀點及看法。

日期:2023-04-15

產業時事

ChatGPT就是「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杜奕瑾:AI生成科技恐讓假訊息更氾濫

ChatGPT在全球爆紅後,AI科技能否「取代人類工作」受到熱議。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認為,ChatGPT因為缺乏查證能力,不能取代記者工作,但ChatGPT產生的訊息容易參雜許多錯誤敘述,可說是「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恐讓「假訊息」問題更氾濫。

日期:2023-03-27

產業時事

《經濟學人》稱台灣地表最危險國度⋯謝金河:這3人喚醒抗敵意識,帶動1產業成投資亮點

亂世投資的亮光:軍工產業最早喚起大家要有危機意識,呼籲廣建靶場,徵召女兵的范疇先生,最近親自跑到柳營靶場去打靶,曹興誠先生跳出來呼應他的觀點,他也秀出在美國打靶的成績單,並且捐出6億元給沈伯洋先生的黑熊學院,他們登高一呼,率先響應的居然有上千人。矢板明夫先生也穿上防彈衣亮相,其實他們都有一個迫切的危機感,他們要以實際的行動喚起全民抗敵的意識。

日期:2022-09-10

全台防疫報導

「打莫德納會基因突變,成萬磁王?」 謠言在line群組流竄… 不讓假訊息分裂社會 你可以這樣做

日前馬來西亞驚傳有民眾施打莫德納新冠肺炎疫苗後,出現手臂能吸附鐵製湯匙、刀叉現象,網友戲稱「萬磁王」,近期不少網友實測瘋傳,真的能吸附鐵製餐具,引發熱議。網路甚至謠傳,某些新冠疫苗內含有微芯片才導致磁力,或傳接種莫德納疫苗後將導致基因突變。這些經證實都是無根據的陰謀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頻闢謠,卻有許多民眾對疫苗接種產生恐懼。各式謠言,不少民眾都曾在line群組裡接收、並轉發,訊息真偽真的重要嗎?為何疫情間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頻以臉書闢謠,疫情指揮中心更以專門時段闢謠。本文帶讀者一揭「資訊戰」背後的政治動機。

日期:2021-07-15

產業時事

NCC對電視新聞的監理原則與實務:以關西機場事件為例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通傳會委員林麗雲教授以關西機場事件為例,對於NCC對電視新聞的監理原則與實務的寶貴見解。

日期:2021-05-31

產業時事

我對台灣政論節目與名嘴生態的經驗分享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資深媒體人蔡玉真分享,對台灣政論節目與名嘴生態的經驗。

日期:2021-05-31

產業時事

中國對台資訊攻擊模式的演變與趨勢

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分析,中國對台資訊攻擊模式的演變與趨勢。

日期:2021-05-31

產業時事

如何面對「後真相」社會:媒體人及閱聽人的應有認知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提出寶貴見解,我們該如何面對「後真相」社會:媒體人及閱聽人的應有認知。

日期:202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