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4433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職場生活

屏東四月音樂天 台灣祭重建墾丁音樂品牌 遙遠、熱情、奔放

2023年的四月春假,台灣祭連續三天,屏東墾丁大灣人潮滿滿,熱鬧不輸給過年,人群中大多數都是高中生、大學生或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也有年輕爸媽帶著小孩追憶青春,他們隨著音樂流動、搖擺、享受,有時嗨到跳起來衝撞或玩起人體衝浪。很多人感動「墾丁的音樂回來了」,恆春在地人說「和以往的音樂活動不一樣」,台灣祭為何能在短短幾年內迅速重新立起墾丁音樂精神?

日期:2024-03-22

投資理財

ETF募爆、聯準會放鴿,台股攻克二萬點再創新高,郭恭克提醒:樂觀之餘要避開「虛漲」的股票

美國聯準會3月利率決策會議如市場預期,決議將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5.25%至5.5%不變,自2023年7月最後一次升息後,聯準會利率決策會議已第五次將聯邦基金利率維持不變。

日期:2024-03-22

漾台中:富市台中X新好生活

走逛台中 享受閱讀樂趣

台中人有多愛看書?據統計,台中的人均借閱冊數、民眾持證比例在六都中名列前茅,在2020年及2021年更連續獲得教育部「整體閱讀力表現績優城市」肯定,盧市長也榮獲2023年教育部圖書館事業貢獻獎「地方首長獎」,與市民同享榮耀。

日期:2024-03-21

職場生活

名師之作 自然裡的日本建築

自然環境與永續發展成了當今最受世界關注的議題,日本三大名建築師隈研吾、藤森照信、中村拓志,各自以擅長的建築語彙,運用天然素材、環保再利用,在土地上打造融入自然的建築,不僅讓建築美學再升級,也讓四季遞嬗成為空間最美的流動背景。

日期:2024-03-20

職場生活

皇家禮炮頂奢鉅獻《53年藝術珍藏系列二代》,跨越威士忌與藝術的非凡臻品,全球限量21件!

皇家禮炮的誕生,承載著1953年英國女皇伊莉莎白二世登基盛典榮耀的時刻及21響禮砲的致敬聲。極具品牌意義的1953年,皇家禮炮特別推出了《53年藝術珍藏系列》, 與英國頂尖藝術家合作,精選珍稀53年以上年份酒液,將這一系列超過半個世紀的歷史幻化為獨特非凡的藝術品,並以全球限量21件,致敬21響禮砲所代表的頂奢尊崇。

日期:2024-03-20

投資理財

金融股「鹹魚翻身」獲利爆發,股利超香!0055、00701...哪幾檔ETF含金湯匙,搶搭除權息行情?

除權息旺季即將到來,多家金控、銀行接連報喜,釋出大方配股、配息利多,帶動金融股鹹魚大翻身,接棒 AI 概念股躍居盤面人氣指標,存股族除了追逐高殖利率金融股外,投資人亦可透過 8 檔「含金湯匙」的 ETF 投資一籃子股票分散風險,掌握企業獲利成長契機。

日期:2024-03-17

投資理財

當00940成分股走跌,會發生什麼事…買高股息ETF有7個雷區別誤踩:誰敢保證8%殖利率?

千億巨嬰00940(元大臺灣價值高息)掀台股高息ETF旋風,連央行總裁楊金龍也罕見示警「羊群效應」,認為一窩蜂投資恐造成市場劇烈波動,投資達人整理出7大迷思,提醒ETF持有一籃子股票,風險絕不可能低到哪,不僅8%複利沒人敢掛保證,且成分股若走跌,即使殖利率翻倍到16%也非好事,加上一旦價跌才換股,更會產生已實現損失,導致股利縮水,投資人別輕踩誤區。

日期:2024-03-17

投資理財

00939、00940掛牌後就能領息?月月配不想扣匯費10元?5個申購後必知問題一次看

元大投信在睽違5年後發出的元大臺灣價值高息ETF(00940)造成市場轟動,吸引許多投資小白前往券商開戶、申購參與行情,但除了申購、匯款以外,申購配息型ETF要注意的5個細節你搞懂了嗎?

日期:2024-03-15

投資理財

00940傳募爆1400億元,可能會有「流動性危機」?金管會提數據:兩個最大風險要注意

00940(元大台灣價值高息ETF)開募第4天,市場傳言已吸金1400億元遠超過預期,對於有網紅表示00949熱銷到金融業隔夜拆款利率衝升到0.7%,根本是「發個基金造成流動性風險」,金管會在週四(3/14)提出數據澄清,但提醒投資人要留意兩大風險。

日期:2024-03-14

產業時事

誰讓他們來不及長大?兒虐隱憂比你想得更嚴重…1歲男童那晚的哭喊,戳出兒少安全網5大殘酷真相

今周刊編按:1歲童被保母虐死事件震驚社會,殘忍行徑讓外界質疑具有高社會信任度的兒福聯盟、社工,這層保護兒少的安全網是否出了問題。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心痛不捨,該處理的都會處理,也呼籲中央、地方精進相關措施,像是提高醫療專責醫師制度涵蓋率、過渡時期安置的保母需比照寄養家庭標準,及建置保母推薦評鑑平台。行政院長陳建仁周四(3/14)也向家屬及全國人民道歉,表示會要求中央、地方提出改善措施。早在2017年7月,《今周刊》即以封面故事「誰讓他們來不及長大」探討虐童問題,雖引起迴響,然而令人鼻酸的事件仍一再發生。以下為《今周刊》2017年報導。

日期:202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