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412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1
投資理財

台積電股價驚見3字頭,ADR三天崩逾1成是怎麼了?一表看懂明天法說會的「三套劇本」

台股權王台積電(2330)股價連日走跌,在昨(10/11)日ADR在走跌5%、三天血崩11%的壓力下,週三(10/12)股價失守400元大關、驚見3字頭,最低來到395.5元,拖累台股在早盤一度跌逾百點,失守「萬三」關卡,再創波段新低。

日期:2022-10-12

產業時事

戈巴契夫曾訪台演說籲消滅核武 還參與必勝客、LV廣告演出,為何他在國外比在國內更受尊敬?

時間回到1994年3月24日,雙手交握、站在講台前,以沉穩語調發表演說的男人,是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偶爾低頭看稿的動作,讓他頭頂的胎記,數度映入鏡頭,彷彿在提醒電視機前的觀眾,他正身處台灣立法院,透過這場演講,倡導消除核武的理念。

日期:2022-08-31

產業時事

戈巴契夫91歲離世…31年前親手送走蘇聯:當年是帝國政變,辭總統避內戰「核武恐致巨大破壞」

前蘇聯領袖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於8/30晚間病逝,享耆壽91歲。俄羅斯媒體引述在莫斯科中央臨床醫院聲明,戈巴契夫是在長期生病後逝世,未提及更多細節。根據塔斯社報導,戈巴契夫將安葬在莫斯科的新聖女修道院公墓,長眠於妻子身旁。

日期:2022-08-31

產業時事

開關元件搭上半導體浪潮 成為台積電、美光不可缺的關鍵 砍單七成後逆境求生 進典換檔再闖國際

半路出家的企業二代,如何帶領新莊的小工廠轉型,現在不僅是台積電等半導體大廠的關鍵供應商,更成為精密元件「金屬密封球閥」、台灣唯一有能力製造的企業?

日期:2022-08-17

產業時事

她82歲5天遊5國體力超好!狂愛巧克力冰當早餐、帶孫看U2!關於裴洛西,讓人很意外的point

美國眾議院院長裴洛西(Nancy Pelosi)短暫訪台,她挺台灣的立場與言論讓台灣颳起一陣裴洛西旋風,一直到47歲才正式踏入政壇的她,有許多可能讓你很意外的point。

日期:2022-08-03

職場生活

他的詩歌解放靈魂也解放肉體!強調民主精神的「自由體」:鼻孔、腋下都是他歌頌的對象

一八五五年七月四日,詩人惠特曼(Walt Whitman)出版詩集《草葉集》(Leaves of Grass),他從被人謾罵到廣受讚揚的過程,如同他的詩句像草葉般不斷地生長,而他也不斷地修剪、灌溉其中。

日期:2022-07-13

產業時事

1800億存款被銀行消失!中國「韭菜儲戶」湧美使館微博求助 想抗議?只有被打、被確診的份

中國河南村鎮銀行高層與股東勾結,近40萬儲戶存款被歸零,讓數千民眾上街爆發大規模的抗議活動,希望歸還被凍結的存款;不料,中國當局為了維穩,利用防疫工具「健康碼」,竄改健康民眾的資料為確診病患,讓受害儲戶被隔離無法上街。此事也讓民怨衝天、爆發激烈警民流血衝突,在求助無門的情形下,大批民眾轉而湧入美國駐中國大使館的微博留言請求幫忙。而河南銀保監局、地方金融監管局當局7/11日晚間公告,週五(7/15)將展開首批墊付,存款在5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2.3萬元)以下的儲戶可先拿到還款。

日期:2022-07-12

產業時事

安倍晉三獨寵小7歲首相夫人!當年對森永千金一見鐘情,結婚35年無兒女恩愛秘訣「向妻子投降」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奈良市發表演說期間胸部中槍,頸部流血及心臟停頓,被送往醫院救治。從日本媒體報導中,有指襲擊者從安倍晉三背部用散彈槍向他開槍。(編按:安倍晉三的夫人安倍昭惠接獲消息後立刻前往奈良,安倍昭惠在台灣時間下午3點55分抵達醫院,安倍晉三旋即在台灣時間下午4點3分宣告不治,享壽67歲,讓全球民眾都相當不捨。)2020年,安倍晉三因病辭去日本首相職務,為日本上下投下一顆震撼彈。受潰瘍性大腸炎困擾多年的他,有指因病情惡化而不得不退位讓賢,加上他的太太安倍昭惠不斷為他惹麻煩,讓外界一直質疑他的執政能力。安倍晉三的太太安倍昭惠究竟為何會變成被指史上最會連累老公的「首相夫人」呢?

日期:2022-07-08

職場生活

櫻木花道回來了!《灌籃高手》劇場版19秒熱血預告片曝光,滿滿回憶殺百萬網友嗨翻「有續集?」

編按:日本經典漫畫《灌籃高手》是許多台灣人年少時期的回憶,許多人因此喜歡籃球。台灣多年前曾播映電視動畫,到現在仍會看到重播,可見《灌籃高手》魅力有多大。去年作者井上雄彥在推特上無預警宣布,要將《灌籃高手》改編成電影版,隨即吸引大批粉絲期待。前導19秒預告片也首度曝光,立刻引來上百萬名網友朝聖觀看。

日期:2022-07-08

職場生活

早晚體重竟差一公斤 六成女性為它煩惱 消除虛胖!水腫元凶、解方一次看

水腫可能是疾病、藥物、外感、臟腑失調或飲食習慣等因素導致,中醫習慣上分為「病理性」、「生理性」成因,再評估治療步驟與流程。

日期:2022-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