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共有235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0
產業時事

代工龍頭 EPS+ESG並重 躍氣候行動優等生 減碳總動員 鴻海從D拚到A

(今周刊1424)從配合CDP的要求到主動推行永續策略,鴻海如何在氣候行動上成為優等生?本刊專訪鴻海集團環保長洪榮聰,揭示其如何推動集團永續發展。

日期:2024-04-02

產業時事

台灣不會輸給極端氣候! 「這些人」用光點亮台灣 守護你我的生活故事

台灣,這座養育我們的豐饒島嶼,擁有壯闊自然景觀、肥沃的土地農產,還有取之不竭的海洋資源,有2300萬人認真且努力的生活著,同時也是無數動植物的家園,然而這些美麗的畫面,卻因氣候變遷而逐漸消失,究竟,在極端氣候下該如何守護我們的家呢?

日期:2024-03-21

產業時事

ESG永續台灣高峰會》持續淨零減碳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政府與企業攜手前行 共創淨零新經濟

淨零碳排已是全球刻不容緩的議題。政府面對此一重要課題,除了不斷推出整合性方案,更必須與產業並肩前行,協助產業取得所需技術、資金與資源,才能共同創造以綠色成長為驅動力的淨零新經濟。

日期:2024-03-18

產業時事

ESG永續台灣高峰會》碳有價時代來臨!蔡英文:以台灣科技優勢,在碳權新局中奪得永續先機

《今周刊》周一(3/18)主辦《ESG永續台灣第四屆國際高峰會》,邀請到總統蔡英文、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CDP首席影響官Nicolette Bartlett、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元太科技董事長李政昊、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秘書長莫冬立等貴賓,為台灣共探零碳時代解方。蔡總統表示,發展再生能源、推動能源轉型,一直是政府努力的目標。她強調,淨零的路上政府一定會當大家後盾,提供各項協助,帶動整體綠色經濟的良性循環。蔡總統也期盼透過分享及交流,凝聚更多共識,讓台灣在ESG實踐路徑上,引領亞洲、接軌世界,展現對永續發展的實際行動和堅定承諾。

日期:2024-03-18

產業時事

落實淨零碳排目標!北醫附醫、長庚、花蓮慈濟…各大醫院投入資源,新光為首家開辦永續專班醫療機構

維護地球的生存環境,不僅僅是國家級政策,更是全球性的重要議題。淨零碳排已是全球風潮,台灣也順勢而為,在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推波助瀾之下,各大醫院紛紛簽署「永續發展倡議書」,承諾實踐ESG、推動淨零排放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為己任,持續發揮影響力。

日期:2024-03-17

產業時事

專訪》她出的考卷 全球2.3萬家公司都得填 碳揭露權威:下一步 我要瞄準中小企業

隨著碳排放和氣候變遷問題日益受到全球重視,企業的碳揭露實踐已成為推動其永續策略的關鍵。究竟企業在應對氣候變遷時,應該怎麼做?CDP首席影響官巴特利特接受本刊獨家專訪時這麼說……。

日期:2024-03-13

財經時事

2024起徵、2025收碳費,房價又會漲?環境部破解房仲話術:影響不到1%

今周刊編按:近日有媒體報導指出,碳費開徵致使台灣房價越往南走、越上漲,尤其營建占比越高的物件與地點受碳費影響就越高,例如台南市營建佔比高達41%。對此,碳費審議會委員、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指出,收碳費房價漲主要是資訊不對稱、心理性通膨結果導致。事實上,趙家緯早在2023年8月時就向《今周刊永續台灣》表示, 在IPCC 最新氣候報告《AR6》第11章中調查,其實對房價最終影響不到1%。環評委員、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邱祈榮則主張,碳費所額外造成的上漲價格應與本身的房價切割,建商應完整公開蓋了一棟新房的碳足跡,而其中使用的鋼筋、水泥等建材的碳成本是多少,再向買方收費。例如,一戶房子蓋好的碳足跡是100噸,1噸碳費假設是250元,這樣應收的碳費也才2萬5000元。

日期:2024-01-04

產業時事

台積電鴻海、中華電玉山金…市值前10大來了6家!首批碳權交易1天成交2500萬,大戶是他們

臺灣碳權交易所於今年8月7日揭牌後,周五(12/22)完成首批碳權交易。在碳交所國際碳權交易平台啟動的典禮當天,台上27家企業高層排排站,從台積電、鴻海、中華電、玉山金等,各產業龍頭企業都響應參加台灣首批國際碳權交易,估算首日成交金額逾80萬美元,最大客戶為金控業者。

日期:2023-12-22

產業時事

立委指「台電發電代價民間扛」,經部駁斥:碳排持續改善,勿苛責2021年經濟快速成長成果

國民黨立委吳怡玎週六(12/16)在臉書發文表示,台電發出來的電太髒(高碳排),代價全數由民間企業來負擔。另外還指出,從環境部今年8月公佈的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可以看到,2015年蔡英文上任之前二氧化碳總排放是2.75億公噸,2021年碳排增加到2.83億公噸。「也就是說蔡政府執政以來,我們的減碳完全退步不及格」。對此,經濟部發布新聞稿表示,國內碳排持續改善,2021年碳排增加是經濟快速成長成果,不應苛責。

日期:202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