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160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9
職場生活

華視總座親自跟拍「老謝的台灣紀行」 即便路途顛簸只能抓樹枝,新聞人精神令謝金河動容

華視新聞高峰會製作團隊說要根據我的「老謝的台灣紀行」,作一次完整的跟拍報導,我答應了!在農曆春節前,我選擇了兩個場景,一個是每個禮拜六下午的台北捷兔跑步,另一個是每個星期天早上的「A咖大丈夫」的登山健行。

日期:2022-03-04

產業時事

正濱漁港色彩屋─IG的打卡熱點源自於一個美麗的意外

身為基隆人,我對正濱漁港不只「認識」,還很「熟悉」,有時走在港邊,我會回想起年少時,我在港邊愜意地釣魚、寫生和死黨度過充滿歡笑的午後。曾幾何時熱鬧喧騰的正濱漁港,在時代的洪流中徒留寂寥?看著日漸沒落的港灣,心裡總覺得十分惋惜。

日期:2022-02-20

職場生活

入手古董帆船 航向飛機到不了的純淨島嶼 顧問界老總遇逆風領會轉彎大智慧

Ready about?」船長黃昶勳大聲問水手,一旁水手回應:「Ready!」此時船長接著喊,「Tacking(開始轉)!」水手快速整控帆繩,讓船帆翩然而起,船身緩緩移動前行。船長一邊專注看風向,一邊熟練計算方向盤轉彎角度,準備出港。很多人不知道船長的另一個身分,其實是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安永旗下的安永企業管理諮詢服務公司總經理。

日期:2022-01-26

產業時事

被隔離病患、無診所漁村、偏鄉綠島…都因它受惠! 三個現場、五則故事 看見遠距醫療的落地

一場疫情,讓遠距醫療,這個過去被認為難以在台灣落地的科技,變成降低醫護染疫風險的利器。在隔離病房的新手母親、沒有任何一家民營診所的北海岸偏鄉、還有長期處於醫療資源匱乏的綠島……,我們用三個現場、五則故事,帶你看見這兩年疫情下,台灣醫療反向突破的改變。

日期:2022-01-26

財經時事

2021永續城市大調查》宜蘭縣奪優等獎! 林姿妙將10噸汙泥變再生燃料

2021《今周刊》永續城市大調查,由宜蘭縣獲得「永續城市優等獎」,環境力分數相對突出。宜蘭縣長林姿妙今(27)日出席頒獎典禮,強調會繼續做好環境,拼出宜蘭好生活!

日期:2021-10-27

職場生活

疫後新旅遊商機 島內散步深耕台灣也反攻海外!

「島內散步」希望成為讓台灣這塊土地更好的永續旅行領導品牌,讓參與夥伴進一步認識台灣文化意涵,也使每個人可以理解這片土地內各個角落的使生命故事。透過有意識的消費與行動,促進地方永續發展,共同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日期:2021-10-22

職場生活

環境友善衣革命

時尚是全球最夯的消費性產業之一,然而快時尚的出現,過度消費的浪費、製造衣物帶來的生態汙染等,皆使時尚成為僅次於石化工業的第二大汙染產業。近年來不少品牌開始反思,不再一味提供大量且低價的服飾,而是轉向生產「可持續」的綠色時裝,開啟時尚與自然的友善對話。

日期:2021-06-02

產業時事

基隆社區媽媽當主廚,八斗邀友善餐廳請你一起品美食、愛海洋

熱愛海洋的戴秀真,在八斗子漁村經營友善餐廳,身體力行推動環保無塑理念,更扮演起城鄉經理人角色,邀請社區媽媽擔任主廚、分享手路菜,共創美食記憶也為地方創生打造新亮點。

日期:2021-05-27

職場生活

世代傳承台菜魂

耐吃、重人情的滋味,是台灣人從小吃到大的台菜古早味。一開數十年、世代家傳的台菜餐廳,經由新一代接班人的手推新意,老大廚和新主廚的攜手與較勁,讓傳統的經典味添一世傳承、多一分創新。

日期:2021-05-19

職場生活

生蠔有手掌大、鮮蚵飽滿彈牙 媲美廣島大牡蠣 ~ 老饕才知道的台南隱藏美食

金黃色夕照搭配壯觀的蚵棚,為台南市北門區蘆竹溝最著名的景觀,每年吸引上萬攝影愛好者前往捕捉。隔著一道堤防、正對著廟門口前的魚塭上,有兩名工人繞過塭仔的水路、在邊坡上敲敲打打,為即將成立的「蘆竹溝蚵學園區」打地基。半年後,這裡將有一棟兩層樓的小型工作室,一樓將展示蚵文化產業養殖的照片與蚵農的海事器具,二樓為潟湖觀景平台,供旅客休憩。之外,工作室也會有許多「導覽小姐」,由在地討海超過一甲子的蚵農、蚵婦,帶遊客親身體驗摸蚵仔的樂趣,藉由沈浸式體驗來認識這個在風頭、水尾的北門小漁村——蘆竹溝。這間工作室將乘載在地青年邱永仁一家的夢,也有全村庄的故鄉風土記憶。

日期: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