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426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職場生活

楊渡女兒楊茵絜驟逝,嘆「只能流浪死生、學習走下去」…甲狀腺風暴引發心臟衰竭,3數值飆恐致命

知名作家楊渡的女兒、《ELLE》總編輯楊茵絜於6/21凌晨因心臟衰竭辭世。楊渡在臉書發文「大慟!痛徹!」、楊茵絜的弟弟楊書恆也透過臉書告知,楊茵絜是因爲甲狀腺風暴引發心臟衰竭,病逝於台安醫院。

日期:2022-06-22

職場生活

台灣風土釀的酒

台灣開放民間釀酒已逾二十年,從早期的精釀啤酒,到現行的威士忌、琴酒等蒸餾工藝酒廠蓬勃發展,釀酒職人不遺餘力地在一方水土萃取佳釀,經由時間熟成在地風味,在國際中獲獎無數,美酒佳釀讓人激賞。

日期:2022-06-22

職場生活

居家保健品備起來! 醫生提醒: 好吸收很重要

在每天數字不斷更新的關鍵時期,新聞報導和社群媒體的訊息量爆炸,民眾面臨新生活型態的來臨和轉變。

日期:2022-06-10

職場生活

一顆爆米花,賣遍全球40國!團購走紅台灣小商家,被2300萬吃貨磨出競爭力,連星巴克、無印良品都合作

牆上擺著一桶桶爆米花,一旁還有繽紛的霓虹燈,這,不是遊樂園,而是亞洲最大爆米花食品製造商司麥爾食品,旗下品牌卡滋爆米花從團購起家,2020年在八里打造的爆米花主題觀光工廠。儘管是在疫情期間正式營運,但開幕一年半來,已經吸引80萬人次造訪。

日期:2022-06-08

職場生活

少碳水 低醣值麵包

日本流行十多年的低醣值烘焙風潮,去年也吹進台灣。進口商引進低醣值麵包專用粉、預拌粉,去除或降低小麥澱粉後,精心調配大量小麥麩皮或纖維,降低碳水化合物,推翻麵包等於高碳水化合物的印象;不少烘焙店也以高纖豆渣取代部分小麥粉,讓吃麵包成為更健康的飲食選項。

日期:2022-04-20

職場生活

人氣宅配甜點到你家

在家來一場下午茶饗宴,不出門也能享受精緻生活的儀式感,濃郁過癮的肉桂捲、無麵粉的法式杏仁蛋白蛋糕、充滿春季氣息的櫻花瑪德蓮,動動手指選購宅配到府,窩在家休息、辦公,人氣茶點與甜食,想吃的一一替你送上門。

日期:2022-04-06

職場生活

李富城喪偶後「失智」變嚴重…晚年要不失能不失智,中年就要做準備!這5項做到,一個人也過得好

86歲前氣象主播李富城,3月才自曝自己有輕微失智,只能靠著自我鼓勵、運動來減緩症狀。但昨(8/25)日驚傳他不慎「3根手指頭被壓扁」送開刀房,嚇壞不少粉絲。李富城在臉書發文表示,因為想吃包子,才用壓麵機去壓麵,一不小心將手伸進去,才會如此嚴重。經過麻藥鎮定,他無痛安睡了8小時,「現在該吃藥了,有點小小的痛疼,在忍耐範圍內,止痛藥就再等一等。」事實上,李富城3月時在臉書透露,自己痛失結褵半世紀的妻子後,一度崩潰、陷入憂鬱,可能因此導致失智發生。「我的感覺、感受是漸進的,不可能一步到位就完全失智,現在就是記得很久以前的事,但會忘記現在與最近的事情,我也企圖減緩失智,例如做運動,出去走走啊,也許我的憂鬱症是失智的主要來源,我又不想吃憂鬱症的藥,醫生要我多出去曬曬太陽。」而軍人退役的他果然說到做到,常在臉書貼出單車運動照,以及生活美景、麵食製作照片,當然也不忘氣象老本行,常PO出天氣相關資訊,樂活態度獲得粉絲追蹤、鼓勵。北市關渡醫院院長、前北榮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說,人生當中少不了要吃幾顆藥,需要藥物控制就要去做,不要因為有個疾病就覺得日子難過,因為想健康老化、不失能失智、壓縮不健康壽命時間,首要關鍵就是心態。不想失能失智,中年就要開始建設自我心態!(原文刊登於2021/8/30,更新時間為2022/8/26)

日期:2022-03-14

未來,一直在進步

產研攜手 推動食品產業鏈升級 食品所創新質地技術 即時性餐食口感大躍進

走進賣場或超商,拿起架上飯糰、麵飯類等即食性餐食,外包裝上除了標示食材成分,更多的是密密麻麻、看不懂的添加物名稱,是否影響你的購買意願?在消費者健康意識抬頭下,市面上出現標榜少添加,口感依然良好的食品,其幕後研發功臣即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研發團隊。

日期:2022-03-07

職場生活

小六生80公斤「中度脂肪肝」!媽驚呼都戒掉炸物「改吃清蒸水煮」了...醫看食物直言不意外

小學六年級學生體重達80公斤,被醫師用超音波發現有中度脂肪肝。媽媽不解,一年前為了幫他減肥,把油炸的東西都戒掉了,全部改吃「清蒸水煮」的料理食物,卻還是胖了10公斤,醫師一問之下才發現,原來都是高熱量的澱粉食物「水餃和湯包」!

日期:2022-02-08

產業時事

八仙粉塵暴燃殷鑒不遠 漢翔台中廠今集塵器爆炸1死6傷

台中市漢翔航空工業公司位於西屯區的鋁合金廠房,今天上午疑因鋁合金切割作業時,引發粉塵火警造成1死6傷。不禁令人聯想起,2015年新北市的八仙彩粉派對粉塵暴燃事故,詳細原因仍待火場鑑識才能判斷發生肇因是否類似。

日期: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