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104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1
今選頻道

大陸正在亞洲擴張實力 P.97

中共的國際戰略,一向以聯俄聯歐、抗衡美國為基本框架。這個框架有幾個致命的弱點,一是儘管歐盟國家有時會與美國發生分歧,但歐美畢竟是傳統盟友,在一些大是大非,很原則性的問題上,中國要想離間歐美的關係幾乎是不可能的。二是俄國表面上仍以強權自許,但實際上實力大為衰退,這使得它不可能不向歐美靠攏;而中國不可能向俄國提供足夠的實惠,這種盟友關係就十分脆弱。不久前美俄簽訂新的削減武器條約,俄國加入北約的運作,更是對中共上述戰略的沉重打擊。

日期:2002-07-04

今選頻道

大陸的民工扮演什麼角色? P.107

民工在大陸,指的是從農村向城鎮轉移的人口。由於大陸農業收入效益不高,大批青壯農民拋棄種田的職工,轉而尋求進城打工的機會。他們的人數有多少呢?據大陸官方公報,一九九六年至二○○○年的五年內,這種流動人口數超過一億,預計未來十年將達到一億七千六百萬人。將近兩億人在大陸的城市之間流動,他們勢必對中國社會轉型產生重要影響,所扮演的角色不可低估。

日期:2002-06-20

今選頻道

大陸「海歸派」尚難有作為 P.108

「海歸派」,指的是歸國工作的海外留學生,這一群體近來在大陸社會生活,尤其是經濟生活中迅速崛起,引起媒體廣泛關注。大陸《經濟展望》雜誌近來發表報導《我們為什麼關注海歸》,稱:「如果說目前海歸派對中國社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股市和人才市場上,那麼現在和未來,海歸還將殺向中國經濟、社會生活各方面。……海歸將改寫我們的生活,而且這種改變是天翻地覆的。」

日期:2002-06-13

今選頻道

「六四」與兩岸關係 P.115

本周是「六四」十三周年,在美國、加拿大、歐洲、香港等地,都有華人社團舉辦紀念活動,台灣也沒有例外,在台北市文化局主辦的「普世人權||六四事件與兩岸民主進程」特展的開幕式上,馬英九指出:「六四不平反,兩岸統一是沒有條件的。」這句話值得台灣各界深思。

日期:2002-06-06

今選頻道

中共應對工潮的手法 P.108

年初以來,大陸工潮規模擴大,凸顯國企改革面臨的困境,引起了國際輿論的廣泛關注。在事態擴大以後,大陸當局的應對值得觀察。因為工潮不比學生運動或局限在特定區域內的農村騷動,它比後者具備更強的組織性與傳染性,而強力鎮壓又毫無合情合理的依據。如何平息工潮,考驗中共的危機處理能力。

日期:2002-05-30

今選頻道

大陸會是阿根廷的翻版? P.112

今年以來,阿根廷遭遇了二十世紀初以來最嚴重的一場經濟危機,連續四十六個月的衰退,引發了社會動亂和政權更迭,這場危機的導火線是阿根廷金融體系的崩潰,阿根廷所有銀行都出現嚴重虧損。據美國穆迪投資公司四月底公布的報告說,這場危機使阿根廷銀行體系蒙受的損失總共達五四○億美元,金融危機使阿根廷經濟大幅衰退,社會陷入動盪。

日期:2002-05-23

今選頻道

中共有一個對台政策嗎? P.103

亞銀年會在上海召開,江澤民與台灣代表團團長彭淮南握手時滿面笑容,中國大陸的財政部長項懷誠也在閉幕時宣稱:「 這次台灣方面的朋友來參加會議很好,我本人希望台灣朋友有機會能再來,作為私人朋友也可以,作為其他的選擇也可以。」這種還算友善的態度,與前一次在上海亞太經合會議上中國外長唐家璇的鴨霸作風相比,說明一些什麼呢?

日期:2002-05-16

今選頻道

綿裡藏針 P.112

胡錦濤訪問美國,外界最感興趣的是他的個人風格,因為在延續人治傳統的中國政治中,領導人的個人風格往往具有關鍵作用。胡錦濤一趟美國之行走下來,外界的一致評論是:無可評論。因為胡這個人太悶、太無趣、四平八穩、無懈可擊。也許有人會疑惑,在中共殘酷的黨內角逐中能夠穩步上升、屹立不倒的胡錦濤,真的可以只憑仗「大智若愚」一條,就在政治叢林中生存嗎?

日期:2002-05-09

今選頻道

哀兵必勝──胡錦濤兵法之一 P.105

胡錦濤出訪美國,用「如履薄冰」來形容最為恰當。 毫無疑問,作為「儲君」的胡錦濤,與現任中國最高領導人江澤民之間的關係,絕非如表面上展現的那麼和諧。胡不是江自己選定的接班人,他又出身「團派」(共親團),與江代表的「上海幫」毫無淵源,江澤民也的確有理由感到不放心,因此他才會刻意安排心腹曾慶紅作為胡錦濤的「替換人選」。因此,胡在正式接班之前,不能有任何差錯,否則以中共黨內權力鬥爭之殘酷無情和詭譎多變,誰也不敢排除變生肘腋的可能性。

日期:2002-05-02

財經時事

乾旱的大地難平靜 P.101

如果有一天,北京當局決定遷都,最有可能的理由是什麼?以後的事誰也說不準,但至少現在可以推論出的最直接原因既不是政治上的,也不是經濟上的,而是環境因素:華北乾旱一年比一年嚴重,北京水資源匱乏已成為嚴峻挑戰。

日期:200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