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共有536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投資理財

外婆名下1800萬公寓想賣,親戚建議「過戶+幫忙繳房貸」,36K男心動又怕…謹慎考慮「這6點」

房價居高不下,年輕人來說想要擁有一間自己的房子,可以說是相當不容易;不僅好屋難求、更要背負沉重房貸壓力,如果有長輩幫忙負擔肯定會減輕許多。一名年僅22歲的民眾(以下簡稱為A君)表示,外婆名下有間市價1800萬的公寓想要賣掉,但其他親戚卻希望能過戶給A君,並讓他每月只要負擔2.5萬房貸就好(房貸總共4.1萬,其餘家人會幫忙出);對此A君感到有些猶豫,真的有這麼好康嗎?

日期:2023-08-22

投資理財

囤房稅2.0草案7大重點必看! 財政部訂每年「這天」納稅基準日:房屋使用有變更記得申報,否則找上你

財政部8/18預告「囤房稅2.0」修法草案,內容包含將法定稅率從現行1.5%~3.6%調升到2%~4.8%並改按年計徵房屋稅,每年2月的最後一天也將訂為納稅基準日;也就是說,當天房屋在誰名下誰就是納稅人,如果房屋使用情形如有變更,必須在每年3月22日以前申報。此草案一共有7大重點,民眾一定得先行瞭解看仔細,避免影響日後權益。

日期:2023-08-19

投資理財

爸爸生前說要把房贈與我卻沒立遺囑,現在手足來爭產怎麼辦?會計師:財產紛爭不是有錢人的專利

在我執業的這些年裡,就遇過很多客戶因為贈與、遺產等財富傳承及稅賦問題前來諮詢,為了遺產,彼此從親人變仇人的也不算少。

日期:2023-08-16

投資理財

囤房稅2.0要來了!自住、房東、多人繼承修法一次看 新制上路前先抓逃稅大戶「補稅總額破億」

財政部「房屋差別稅率2.0」即將於9月底前送立法院審議,針對非自住住家用房屋的戶數,由現行的縣市歸戶改採全國歸戶,稅率未來也會依戶數進行差別稅率調整。勤業眾信會計師提醒,這次囤房稅有5大修法重點,納稅人一定要盡早了解,以免自身權利義務受影響。財政部表示新政策上路前,為抑制逃稅問題,已加強查核5戶以上囤房大戶租金所得,合計補稅超過1億元,並呼籲囤防戶若誠實申報租金所得,可享有3大稅賦優惠。

日期:2023-08-11

保險稅制

阿伯名下2棟房,不想讓配偶繼承遺產,又怕過戶給小孩晚年沒人理?1招預防子女不孝「隨時能把房產拿回來」

王伯伯是被女兒推著輪椅進我辦公室的,但聽說在中風之前,他也是叱詫風雲的一位老闆。

日期:2023-08-10

投資理財

今周重磅》友達老董一句話股價衝高,群創法說跟著走?蘋果將釋財報會參AI熱?

上周,友達(2409)法說會報佳音,帶動相關類股衝高。本周三(8/2),輪到群創(3481)法說會登場,投資人都好奇,能否如法炮製法說行情?而蘋果公司也將在台灣時間周五(8/4)凌晨發布財報,市場盛傳,今年蘋果新款iPhone恐怕遞延出貨,影響為何?此外,蘋果投入開發生成式AI「Apple GPT」,能讓蘋概股搶市場目光嗎?都將成關注焦點。

日期:2023-07-31

投資理財

選股策略〉重電、散熱、能源…供應鏈商機想像空間大 熱門氫能概念股續航力總盤點

(今周刊1388)氫能的商機究竟有多大?高盛喊出一兆美元,而根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預測,從氫能的生產到儲存、運輸和應用等環節,至二○五○年全球氫能供應鏈市場商機更將超過兩兆美元,相關個股也被賦予長線趨勢的想像空間。

日期:2023-07-26

產業時事

台灣綠電供給不足怎麼辦? 新鑫轉型跨界綠能 為產業提供解方

近年來,台灣企業對於綠電的需求日益上升,甚至近期企業界也因國際上ESG、淨零轉型的浪潮,頻頻發出擔心台灣「綠電不足」的憂慮,不過,在此同時,裕隆旗下的子公司、同時也是老牌商用車租賃公司新鑫,卻在近年來精準切入綠能領域,預期明年將有爆發性的成長,成為綠能界的一顆「新星」,他們是怎麼辦到的?

日期:2023-07-20

投資理財

600萬土地賤賣100萬、9戶房產捐行天宮...失智贈與是否有效、如何保護家人財產?記得3道防火牆

台北市一名女子指控行天宮以「消業障」為由,讓87歲獨居又失智的父親瞞著她將市價逾億元的9戶房產全數捐給給廟方,引發社會議論;對此,行天宮董事長吳岳羽澄清,當初是老翁主動到廟裡表達捐贈意願,當時他身心也很健康,強調程序一切合法。無獨有偶,台東也有一名失智婦人生前將一塊市值699萬元土地以108萬元賤賣給同鄉,但隔年被宣告禁治產,婦人女兒也主張「失智症併近期記憶喪失及定向感錯亂」,雙方打官司爭地,最後台東地院因「1關鍵」認定契約有效,婦人的女兒應移轉所有權。

日期:2023-07-19

產業時事

新制補闕漏仍挨批打假球 加徵空屋稅或可解套 囤房稅2.0 為何52萬囤屋族沒在怕?

蔡政府執政7年多,終於正視過去不願面對的囤房問題,趕在卸任前提出改革方案,但內容被外界質疑打假球,僅是選舉「反射動作」,這項新制為何無法落實居住正義?

日期: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