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共有991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1
存股助理

存股助理第392期︱「短而優則長」V.S.「長而優可短」

存股族的我們不反對做短線,但是,順序要搞對喔!如果您把自己定位為長線存股族,不排除偶爾做做短線價差,但是,學習順序卻是「短而優則長」,輕而傷筋挫骨、重則家破人亡。但如果您是「長而優則短」,行走股海江湖,卻可如魚得水,優游自在。

日期:2023-10-16

產業時事

彼此都想幫對方扛下來!「麟洋配」亞運摘銅,背後強忍不適曾想退賽:打不贏至少不愧對球員生涯

下場時眼神有些放空,我國羽球好手李洋提到身體狀況,第一句就是「快掛了」。他和搭檔王齊麟來到杭州後先後感冒,雖挺過8強賽印尼球王組合考驗,但今天4強面對南韓組合崔率圭/金元浩沒能再突破,以12:21、10:21錯過前進金牌戰機會。

日期:2023-10-06

產業時事

亞運棒球》中華隊6局狂攻15分,預賽全勝晉級!複賽首戰跟誰打?消防員、海關...香港球員很「斜槓」

今周刊編按:杭州亞運棒球賽事進行中,週二(10/3)中華隊對上香港隊,派出合作金庫投手賴柏瑋掛帥先發,先發5局僅被敲1安打、無失分,加上打線支援,林子豪、楊振裕各貢獻3打點,最終6局提前結束比賽,中華隊也以預賽3場全勝之姿搶下B組第一,順利晉級複賽。值得一提的是,香港隊教練葉明煌受訪時曾說,香港是由各種職業的業餘球員所組成,有海關、銀行員、打擊練習場老闆,體育用品店老闆等,總教練區學良還在藥廠「賣藥」,球員只能透過下班時間練習,多半是5點下班後才開始練習;其中對戰中華隊的先發右投梁家豪是消防員,職業原本是老師,但發現志趣不適合,而消防員通時彈性做24小時可休24小時,「比較有空間能打棒球。」中華隊後續賽事,將在10/5面對A組第一、以1比0擊敗日本的中國隊,10/6再與A組第二的日本交手,金牌戰為10/7。中國和日本在亞運總計10次交手,由日本拿下對戰10連勝,本次中國寫下亞運紀錄,首度擊敗日本。

日期:2023-10-04

產業時事

杭州亞運開幕,台2媒體無故被拒入場…矢板明夫:習近平閉關鎖國,中國一口氣回到「晚清時代」

杭州亞運開幕式9/23登場,不過中國卻違反國際運動會慣例,拒絕核發台灣媒體包括《自由時報》與《ETtoday》攝影採訪證,體育署表示,目前亞運籌委會仍不願說明,不過已請中華奧會持續了解、溝通,希望可以回歸單純體育賽事。對此,日本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認為,中國在體育賽事上,出現了很多打壓選手和媒體等「泛政治化」的問題,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側目。矢板明夫認為,習近平政權這幾年的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不僅回到了文化大革命,甚至還一口氣回到了晚清時代。以下為矢板明夫臉書全文:

日期:2023-09-24

職場生活

富人小孩進台大的機率,是窮人小孩的6倍!台大教授分析頂大生4特殊現象:大學教育翻轉了誰?

富人小孩進台大的機率是窮人的6倍,政府花在台大學生的支出高於私立學校,數據背後,隱藏哪些台灣教育問題?大學教育可以翻轉人生嗎?還是限制了人生翻轉的機會?

日期:2023-09-19

職場生活

為國家拚盡青春:99%運動員卻面臨「這困境」,如何贏回人生下半場?

在賽場上揮汗奮鬥的運動員身影,總是讓人們目不轉睛,也會羨慕可以從事自己熱愛的運動,又能拿獎金、賺代言,但名利雙收的生活背後又面臨哪些困境呢?有限的職缺加上激烈的競爭,在場上風光的運動選手,退役後轉職反而容易成為弱勢的一方?究竟運動員下了賽場後,該如何華麗轉身呢?

日期:2023-09-18

企業辦理職工運動專區

籃球國手加入儒鴻企業 攜手共創職工「動」機

曾出戰亞青、瓊斯盃的籃球國手陳亭羽,轉換跑道進入專精於彈性針織布料及專業機能性服飾的儒鴻企業擔任運動指導員,熱愛運動的她,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新平衡,獲得不同於以往球場競賽中的成就感。

日期:2023-09-08

產業時事

NBA球星小波特訪臺首站 赴中信特攻與球員交流

60位小朋友興奮握手拍照 聚焦公益攜手學校反毒教育

日期:2023-09-07

產業時事

姚明擅改規則!台灣缺席U16亞洲男籃賽,連資格賽都沒得打!排名輸「這3國」,中華籃協發函抗議

將在9月17日至24日於卡達舉行的U16亞青男籃賽,我國代表隊在近期卻傳出無法參賽的狀況,中華籃協秘書長李雲翔解釋,今年東亞區共有3個參賽席次,不過東亞籃協在未與其他會員國討論的情況下,決議採用排名而非資格賽方式來取決參賽資格,導致在東亞排名第4名的我國最終無法參賽,而籃協也已經發函抗議。

日期:2023-09-06

產業時事

借鏡日鐵十年成功經驗 罹難家屬、專家投身推動 外部監督三大任務曝光 助台鐵安全改革

交通部邀請日本福知山線事故罹難者家屬、專家學者來台交流,分享鐵路安全改革經驗;台灣歷經普悠瑪、太魯閣重大事故後,終於成立「外部監督委員會」,這股力量能否推動台鐵改變成真?

日期:2023-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