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共有899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6
產業時事

一家8口「裝憂鬱」成立Line群組教戰,10年詐保6500萬…住院還能外出唱KTV,全家下場曝光

今周刊編按:花蓮原住民婦人張玉真家族8人,以假裝罹患精神疾病為由,長期在醫療院所住院治療,10年來向8家保險公司詐領5500多萬元保險理賠,另詐取938萬多元的健保住院給付,台北地方法院審理將張婦等8人判決無罪,可上訴。據了解,張婦家人住院期間不僅常常請假外出吃喝玩樂,甚至跑去唱KTV、洗頭、花蓮鯉魚潭玩樂。保險公司察覺有異,恰好時任台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黃珮瑜到花蓮參加保險座談會,業者告知這起事件才曝光。根據臺北地方法院無罪8理由摘要如下:一、被告8人均經醫師診斷患有精神疾病而安排住院,且各醫院就住院均有其診斷標準及程序,日間病房更係以復健為目的,例如花蓮慈濟醫院日間病房需先由醫院精神科醫學部醫師於門診評估,需符合條件且有意願試行,經醫師開立日間病房試行單,由社工負責社會功能評估、心理師負責心理測驗全套及行為治療計劃、職能治療師負責評鑑,再經醫療團隊進行試行評估及收案討論,適合者始安排入住。二、起訴書主張被告8人係佯裝精神病,使醫師誤判而對其施以住院治療云云,但並未指稱被告主訴「持續憂鬱、缺乏動力、焦慮、失眠、有自殺念頭」等情形係虛偽不實,或有何虛偽及誇大之處,且遍觀全卷,均查無醫師指稱被告有施用詐術,致其誤信或誤判被告實際病情之證述,且依被告住院病歷、護理記錄記載,可知被告住院期間,確實分別有情緒低落、煩躁、幻聽、幻覺、自殺意念、自傷情形等,被告張玉真甚因擔心外出時情緒不穩而主動要求止痛藥及情緒穩定劑等情形,與其就診之主訴相符。三、至於被告住院期間向醫院請假外出,是依醫院請假規定,經醫師評估及開立醫囑、簽章,並填寫請假醫囑與護理衛教指導紀錄,辦理請假事宜,且依醫師於偵審中的證述,可知病患於住院期間是否請假頻繁、有無憂鬱症外顯症狀,與是否裝病並無必然關連,且因住院提供病患脫離壓力來源的環境,本可改善病患病症。日間病房屬復健治療,對病患穩定情緒、恢復社會職業功能等有所幫助。故不能以被告頻繁請假外出,或護理紀錄曾有被告情緒平穩、有笑容、表情愉悅等記載,即認被告實際上無其主訴之症狀,或逕認其就診時係裝病或誇大病情。四、起訴書雖主張被告張玉真曾被醫師要求辦理出院。但依醫師到院證述的內容,可知被告被要求辦理出院的原因,是因有院外他人會至病房找被告,且被告與他人間之私人糾紛,已不當影響日間病房之其他病患情緒及病房秩序所致,並非因醫師認被告自始無需住院治療,或認被告係裝病或誇大病情。五、本件雖有檢舉人檢舉被告張玉真等人裝病詐保,但依檢舉人的陳述,可知檢舉人並非專業醫療人員,其對於被告張玉真等人的實際病情,毫不知情,僅是因對「外表看起來好好的卻住院、住院就有錢領」感到懷疑及疑惑,希望員警介入調查,自不能因檢舉人的檢舉,逕認被告張玉真等人本案就診住院即為裝病詐保。六、被告楊閔庭雖曾提及「沒真的生病」,但衡情精神病患因缺乏病識感,不認為自己生病,也不認為自己需要接受治療等情,並非罕見,故縱然被告楊閔庭主觀上認為自己沒有生病,仍不影響其實際上經醫師診斷患有精神疾病並安排住院,依保險契約得請領保險之正當性。被告吳成發甚至經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鑑定其於日間病房住院有必要性,無法以門診取代;被告陳巧晴於本案後,仍再經醫師認有住院必要而安排急性病房住院治療,自無從逕認有裝病之情。七、被告張玉真等8人間固具有親屬關係且先後因精神疾病住院治療,但依醫師之證述,可知精神疾病因有家族遺傳因素,且有因同病相憐而結為夫妻之情,故精神病患家族中可能會有很多人罹患精神疾病就診治療情形。再者,依台灣精神醫學會的函文,可知並非所有憂鬱症患者都能治癒,有些長期憂鬱症患者,可能與藥物反應不佳有關,有些也與壓力、體質、社會支持、因應方法有關。因此,無從以被告張玉真等8人間具有親屬關係,即推認其等裝病詐保。八、綜上所述,檢察官所舉證據,無法證明被告張玉真等8人有詐欺之行為,自應為被告張玉真等8人無罪之諭知。

日期:2023-04-18

投資理財

大方!兆豐金配發1.32元股利,殖利率逾3.7%...50萬股東笑了,配發率百分百

今周刊編按:兆豐金控周一(4/17)召開董事會,決定配發現金股利1.24元加上股票股利0.08元,總股利水準1.32元,算算今年所賺的EPS 1.32元,全都拿來發放股利,展現十足誠意。以當天兆豐金收盤價33.45元估算,殖利率為3.7%。兆豐金(2886)日前(3/21)舉行線上法說會,由於股東人數已突破50萬大關,股民及法人關注在股利發放政策,總經理胡光華表示,今年股利會發得比往年少,但會動用保留盈餘來發放股利,股利政策不會有太大的變動。(原文刊載於2023/3/21,更新時間為2023/4/17)

日期:2023-04-17

保險稅制

仿效買新光金操作,投資人想搶壽險股併購題材?2危機讓三商壽跌破現增價 我該改進場撿便宜嗎

根據《財訊》報導,去年壽險股慘遭股債匯三殺,面臨淨值搶救危機,三商壽被點名有接管危機;此時一般投資人想搶先卡位併購題材,代價恐怕超出預期。

日期:2023-04-14

投資理財

兆豐金(2886)Q1獲利破百億,是金融股苦盡甘來的號角?艾蜜莉給存股族的5大投資提醒

兆豐金Q1賺很大!光是一季的獲利就已經超過去年整年的一半了。雖然旗下的兆豐產,在三月預先增提了7億元理賠準備金,影響到兆豐金單月的整體獲利,不過因為旗下銀行本業真的很強!從年初旺到現在,除了是「利差」提升以外,收益成長的重點還有投資操作的債券和換匯交易,一舉推升兆豐金Q1的獲利成績突破百億元,也創下單季新高。

日期:2023-04-14

保險稅制

防疫險害慘!新安東京減資99.99%,股本剩3000元…金管會要求7家產壽險限期改善,4家應立即增資

今周刊編按:保險業去年(2022)深受防疫險理賠所苦,整體已賠付超過2649億,財務狀況也跟著拉警報,據了解,保單全數在今年2月中到期的新安東京海上產險,董事會已通過第3度減資99.99%、132.99億元,減資後資本額僅剩3000元。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已積極規劃增資,3度減資正是為了第4度增資預作準備。此外,富邦金(2881)旗下富邦產險累虧也達到資本額一半,日前(4/7)公告決議辦理私募現金增資160億元;和泰產險也將「先減資、再增資」,擬現增45億元,為去年以來第3度增資。(原文刊載於2023/4/7,更新時間為2023/4/9)

日期:2023-04-09

產業時事

從矽谷銀行到瑞信...台灣金融業去年也狂風暴雨!2因素成重傷害,謝金河:踩到地雷粉身碎骨

百密不容一疏!金融業荊棘滿佈三月過去了,在這個月內,先是美國矽谷銀行破產,也造成第一共和銀行等地區性銀行的骨牌效應。接下來是瑞士信貸破產風暴,一家百餘年的大型資產管理銀行瞬間冰消瓦解,這是令人難以想像的事。

日期:2023-03-31

投資理財

把企業年報當投資健檢

台股老先覺杜金龍預測,今年上市櫃公司淨利將衰退21%。年報陸續出爐,正是體檢一家企業最好的時刻。

日期:2023-03-22

保險稅制

「假設媽媽當時有買保險呢?」16歲時母親的血癌離世讓我明白:對於沒後盾的人,保險是一種人生備案

台大心理系畢業的作者吳東軒,擁有名校光環,理應握有人生勝利組的入場券,卻在確診罹患率只有4萬分之一的 NF2 (多發性神經纖維瘤第二型)後,從此踏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他所罹患的罕見疾病,會有大小腫瘤不停在體內生長,目前沒有根治方法。腫瘤長到哪,生命威脅就到哪,可能是癱瘓、失明、失去聽力,或是終身無法自理。「不正常的目標,就要用不正常的方法才能完成。因確診罕病而人生走上岔路的那一天,我加速完成了夢想:創業、結婚、買房。」過好人生本來就不容易,但如果有病的話,人生又會更難一點。確診後在又反覆又折磨的療程中,他歷經數次照30秒、吐3小時的放射治療;摘過1顆5公分的腦瘤;跟剛求婚的女友在手術前交待好幾次遺言……但同時,卻也領悟出自己到底該用怎樣的方式活著。

日期:2023-03-17

保險稅制

核保寬鬆、保費便宜、前三年「保本」 小額終老險老少咸宜? 拆解三大話術

政府期許透過小額終老險拉高國人的死亡保障,保險業者也喜歡強調該商品CP值高,但買保險應考慮實際需求,不論是高齡者或青壯族群,投保前都應當三思。

日期:2023-03-15

全台防疫報導

產險終於不用賠了!新冠輕症3/20起不列法傳,羅一鈞:符合「2條件」才能通報確診

國內新冠疫情平穩,指揮中心日前公布自3/20起,由現行「5+n」改為「0+n」,取消強制隔離改採自主健康管理,也就是未來輕症免通報也免隔離。不少民眾關心,新制上路後防疫險還賠不賠?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週五(3/10)表示,3/20以後,輕症患者不屬於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患者,恐怕也會影響保險理賠。產險公會也緊急召開常務理事會,並發布新聞稿表示,「若經診斷屬輕症者,依疾管署規範,不再認定屬法定傳染病,保險公司依約不予理賠。」也就是說,自3月20日起,新冠輕症確診者,無法申請防疫險理賠。產險公會表示,按防疫保險商品契約條款約定,被保險人經醫師診斷確定罹患法定傳染病者,保險公司依約給付確診保險金。因指揮中心已於今日對外說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病例定義將於3月20日調整,於臨床條件中載明「發燒(≥38°C)或有呼吸道症狀後14日(含)內,出現肺炎需氧氣治療或其他併發症,因而住院(含急診待床)或死亡者。」且須符合檢驗條件後,始為確定病例。由於新定義未包括輕症,是以新冠輕症已非「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之確定病例,而不屬法定傳染病之範疇,爰自112年3月20日起,若經診斷屬輕症者,依前述疾管署規範,不再認定屬法定傳染病,保險公司依約不予理賠

日期:2023-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