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共有369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6
投資理財

鴻海、華碩、金寶入列2021年百大創新機構 還有哪四大明日之星即將入列?

2021全球百大創新機構名單(Top 100 Global Innovators)出爐,工研院、鴻海、廣達、華碩、金寶等5間台灣機構入榜,優異表現與韓國並列第三,僅次於美國和日本。電子五哥中,鴻海、廣達入列,研調機構科睿唯安預估,台灣仍有四大企業頗具潛力,未來有機會入選全球百大創新機構,這四家企業分別是友達光電、中強光電、台達電子與緯創資通。

日期:2021-04-20

產業時事

台灣要拚2050成為減碳大國 將循這三大方向 關鍵則是「這項技術」

能源轉型是國際重要課題,Google、Apple等科技大廠更承諾,自家供應鏈生產要做到100%碳中和,以緩和氣候危機及天災衝擊,這掀起了一波全球產業鏈的綠色革命。不少國家或地區近年陸續公佈自己的「碳中和」(carbon neutral)目標,並且在政策制定、商業模式、能源轉型、環境法規等層面,都會有相應調整。面對全世界邁向零碳排的趨勢,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今天表示,減碳、降低製程排碳量、國營事業轉型及交通事業電子化,都是為未來政府優先推動方向,且「負碳技術」的投資與開發將是未來關鍵政策之一。

日期:2021-04-19

產業時事

捷揚航電》從不懂衛星為何物 到通透航太工業電腦 門外漢老總 打進南美商用衛星奮鬥記

飛向太空一直是人類的夢想,隨著國外不少商用衛星公司有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摩根士丹利預估,今年太空產業創造的營收約3950億美元(約11.3兆元新台幣)。台灣也有太空中心、各地大學躍躍一試。 另外,在科技、半導體領域見長的台灣新創,也紛紛以不輸國外的技術搶占市場,有望在其中分一杯羹。

日期:2021-04-07

產業時事

上千家企業加入MIH聯盟 鴻海準備大啖電動車商機?市場很大.....但還缺少這個關鍵!

近來積極推動電動車MIH聯盟的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昨(16)日透露鴻海集團今年將會考量決定,是否在北美市場建立電動車產線,地點可能是在美國威斯康辛州或是墨西哥。他強調,由於鴻海在威州和墨西哥都已設有廠區,在那裡生產電動車,不用等待基礎建設且有縮短時間的效益。

日期:2021-03-17

產業時事

「他心中非常不安,覺得自己賣了台灣…」中國IC設計公司早在台灣埋伏多年 啃食半導體產業全球競爭力

當台灣還沉浸在以台積電為首的護國群山光環中,對岸的科技滲透早就布下天羅地網,利用各種取巧方式,迴避《營業祕密法》的規範,竊取台灣的關鍵製程與重要人才。日前檢調發動搜索中國「比特大陸」在台灣的據點,一時之間竹科、竹北風聲鶴唳,許多中資公司都暫時偃旗息鼓、甚至緊急撤下在人力網站的徵才廣告。但是,等風頭過去,依舊猖狂無視法規,護國群山恐怕早已地基鬆動。這不是尋常的市場競爭、不是普通的商業間諜,這是一場悄然無聲的入侵。

日期:2021-03-17

財經時事

疫情衝擊下,企業該如何數位轉型? AMT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成立 幫助企業建立傑出品牌

全球經濟面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企業數位轉型成為當前解決困境的當務之急,但往往B2C企業與數位科技間存在巨大落差,現今各企業領導人的思維、企業數位人才及行銷科技,已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因此,臺灣第一個由民間發起的企業數位力促進團體、並以加速企業數位轉型提升競爭力的「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Asia-pacific MarTech Transformation Alliance Association,簡稱AMT)」,在今(21)日成立。

日期:2021-01-21

產業時事

數據量化創意成效 Massimo讓視覺高效有感

深知所有市場行銷都有賴數位轉型和數據分析加以優化,每個策略與執行都需要成效導向,兩位來自紐約 4A 廣告業界的藝術總監攜手創業,鎖定亞洲市場,於2018 年 3 月在台北創立dipp點譜數位,主打Massimo圖像廣告智能平台,希望透過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以數據量化創意成效,擺脫主觀決策。

日期:2021-01-15

產業時事

實現無紙化電子化 點點簽DottedSign高效簡便安全電子簽章

2008年蘋果推出App Store,掀起APP開發風潮,凱鈿行動科技(Kdan Mobile)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於2009年創立,以「行動辦公領導品牌」為願景,由PDF Reader打響名號,發展為國際化的SaaS團隊。觀察到企業數位轉型的需求,2019年第四季推出點點簽DottedSign電子簽章,今年疫情帶動遠距工作,點點簽使用量成長三倍,幫助眾多企業提前實現數位辦公室。

日期:2021-01-15

產業時事

藥物基因檢測先鋒》上百專利在手 世基生醫登興櫃 終結吃藥過敏、化療副作用 一家燒錢公司變藥害守護神

「吃藥會不會過敏?」每人只要到過醫院或診所看診,對醫師這句提問一定不陌生,其實背後大有學問。

日期:2021-01-06

公投專區

萊豬進口沒在怕》「你吃的豬每3頭有1頭出自這裡」,台灣種豬大王竟是這位53歲宜蘭大叔

2021.12.09編按:四大公投即將在12月18日投票,其中涉及民眾食安健康、國際經貿整合、國內養豬產業競爭力等諸多層面的「反萊豬」公投案,最受台灣民眾與國際關注。早在公投議題發酵之前,《今周刊》就已注意到,開放萊豬與否,直接影響台美經貿關係與簽署雙邊、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的進度;但在開放含萊劑豬肉進口之前,政府必須先在食安管理政策與產業升級方案上,取得社會信任,以降低民眾疑慮。基於這兩項原則,編輯團隊多次製作深入報導,針對開放萊豬及其配套提出政策建言。公投倒數階段,《今周刊》特地從資料庫當中精選出與這次公投爭點最相關的報導內容,期望協助讀者獲得充分資訊,進而做出審慎判斷。----------------------------------------------------------------------------------------------2021年1月起,台灣開放萊豬進口,消費者擔心買到、吃到進口萊豬,以及台灣豬肉因反映成本而喊漲;業者則怕消費者信心受挫,而選擇不買、不吃豬肉衝擊生意……。一家家傳統市場豬肉攤與滿街小吃店,貼上各種台灣豬標章,也有賣場推出「非萊豬」專區搶市,方便消費者一眼辨識豬肉產地。原本擔心萊豬衝擊台灣豬產業,沒想到居然演變成台豬身價水漲船高。之前使用進口豬的業者,都因為標示而改用國產,讓台灣豬業迎來一波成長好機會。

日期: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