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共有5406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3
產業時事

產能歸零,明揚今起打入全額交割!股價吞第三根跌停爆量敲開...5億信託專戶能挽信心?

屏東明揚國際火災造成爆炸傷亡慘重,屏東縣長周春米直指明揚違規存放超量30倍的過氧化物,數量高達3噸,經濟部周一(9/25)指出,由於火災爆炸嚴重,不僅造成一廠災情,也造成二廠建物結構安全風險,因此勒令即起停工。董事長劉安晧周二(9/26)召開記者會宣布,成立5億元的信託專戶,照顧傷亡員工及家屬,並支付全數員工的薪水到今年底,展現負責誠意。然而,櫃買中心同日晚間宣布,明揚自9/28起列為變更交易方法,證券經紀商於接受委託買賣時,應先收足款券,才能辦理買賣申報。並依「上櫃公司內部控制制度查核作業程序」第9條第2項規定,處明揚違約金100萬元,並對明揚母公司明安處違約金50萬元。明揚(8420)自9/28起被打入全額交割後,再吞第3根跌停,來到61.5元,不過不久後打開,母公司明安早盤跌逾2.6%,來到67.2元附近。櫃買中心表示,明揚於復工或恢復產能2季度後,洽簽證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內部控制制度專案審查並確實改善,使得申請恢復普通交易。

日期:2023-09-27

產業時事

日本製造不再稀少?廉價日圓掀爆買潮,大金、本田...製造業產能回流,日本能擺脫失落30年?

過去30年,資本市場談到日本,想到的,是停滯的經濟成長,是流失的產業活力,但過去一年,在疫情解封與日圓貶值的助力下,它似乎正逐步擺脫這個「失落國」的標籤。

日期:2023-05-24

產業時事

日本製造不再稀少?廉價日圓掀爆買潮,大金、本田...製造業產能回流,日本能擺脫失落30年?

過去30年,資本市場談到日本,想到的,是停滯的經濟成長,是流失的產業活力,但過去一年,在疫情解封與日圓貶值的助力下,它似乎正逐步擺脫這個「失落國」的標籤。一場經濟與產業的「質變」,正在這個國家的各地展開。走出陰霾,在不遠的將來,一個嶄新的日本,或將出現在你我眼前。

日期:2023-05-24

產業時事

四川限電背後藏2大原因!恐衝擊鴻海產能?劉揚偉「有,但不是很大」:這件事比沒電更恐怖

全球暖化加劇的緣故,各國掀起一波波熱浪,異常高溫侵襲著世界各地,在熱到爆的情況下,中國也出現供電吃緊的狀況,不得不祭出限電措施,首當其衝的除了民生用電,還有科技廠倚重的工業用電。鴻海(2317)董事長劉揚偉昨(8/18)日普渡後受訪時被問及,富士康成都廠是否有因限電受到影響,劉揚偉回應「影響是有,但不是很大」,然而,他也直言,「沒有水可能比沒有電還可怕!」

日期:2022-08-19

麥克連 給想知道如何選股操作的你:頂尖操作思維

【麥克連】20210912精選個股:2022年產能擴充幅度高,將受惠於漲價效應,而帶動獲利持續大幅增長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1-09-12

投資理財

找回投資勤奮——兼論一詮(2486)

一詮以飽滿的財務結構與量產規模,當LED市場需求強勁與產能擴充下,將持續穩占導線架龍頭地位。

日期:2009-06-18

今選頻道

劉啟東、田至元戰力大評析 P.41

台積電與聯電比製程技術,比未來布局方式,比產能利用率,四月,則是開始比IR,在外資圈裡比影響力!

日期:2001-05-03

產業時事

雷軍害怕的事發生了!小米SU7陷產能地獄,開賣才5天10萬人買車大爆單…最長得等這麼久

小米首款電動車SU7開賣5天,下訂車主達10萬人,鎖單量逾4萬單,在大爆單之下,交車時間20周起跳,Max高配版甚至要等32周才能拿到車。陸媒報導,小米車廠目前每天產能不到300輛,工人透露並未要求加班;SU7陷入產能地獄,導致交車時間最長8個月,成了小米最頭痛的問題,沒想到「雷軍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

日期:2024-04-08

產業時事

中國製造價格愈殺愈低,中國生產席捲全球…LED、水泥、鋼鐵、石化產能過剩,伴隨全球產業殺戮

中國製造所向披靡!衝擊世界,也撞擊自己!這個禮拜,經濟日報有一篇社論歌頌中國製造業的偉大,標題是「大陸製造業衝擊全球生態」,這篇文章提到華為的競爭力,到中國的電動汽車席捲全球,人類歷史上,很難以想像,過去卅年中國如此卓越的生產力。

日期:2024-04-04

產業時事

降價這招太有用!特斯拉上海廠擬增產,1月訂單達產能兩倍…兩大打折攻勢「力道史上最大」

電動車巨頭特斯拉(Tesla)近期的兩波降價行動,為低迷的交付量帶來轉機。消息人士透露,特斯拉(Tesla)打算在未來兩個月,提高其上海超級工廠的產量,計劃每周平均產出近2萬輛汽車,以滿足車款降價後所引發的市場需求。

日期:2023-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