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799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1
職場生活

砸錢開農場 統一超全面接管你家廚房

「為了喝牛奶,養一頭牛!」常用來形容「得不償失」,但一向精打細算的統一超商7-ELEVEn,近日卻宣布砸下十億元擴大鮮食供應鏈,包括啟動新概念、新技術的「光合農場」,難道統一超商為了賣沙拉,決定親自開農場?

日期:2012-04-12

數據共享創造新商機

不只有早午餐的麥味登 數位轉型創造新價值

走進麥味登文山木柵門市,甫一進門,就能看到冷凍零售櫃,擺賣大獅雞排等非屬早午餐的冷凍產品。而店內除了愜意享用早餐的顧客之外,也有行色匆匆的過客早已完成線上訂購付款,出示手機旋即拎走熱騰騰的現做早餐。揚秦國際旗下三大品牌之一、全台擁有約850家加盟門市的麥味登,正進行全方位的數位轉型,不僅追求產業升級,也導入智慧創新服務,產銷互利、提升品牌價值。 「現在顧客走進麥味登,不一定只是來吃早午餐,他可以買咖啡掛耳包、買宵夜時段要吃的炸雞,且未來還會有更多元豐富的到店取貨服務與品項。」揚秦國際執行長卓靖倫指出,數位科技的引進,最有感的會是消費者,從線上支付到會員APP的行銷互動與優惠,都能帶來更好的消費體驗,並提供創新服務。而其實麥味登當前的數位轉型,共涵蓋麥味登總部、供應商、消費者、門市等「四級」,牽涉層面遠遠不僅止於消費者端,是全方面的進化改造。

日期:2022-08-22

產業時事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談重建制度:面對農業問題 不能只處理表面

編按:約訪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原本只希望他就官方立場,回應台灣農業面臨的種種問題,並說明政府因應對策。然而,實際訪談過程中,這位農業經濟學者不只為政策辯護,還出人意料地來了段「自我檢討」。「台灣的農業當然可以做得更好……,過去二十年,農委會的預算從四百多億元增加到一千三百億元,但農民的收入沒有相對應的成長,這代表政府投入的錢效率很低、政策也出了問題,我從來不會迴避,反而想把一切都攤開來講。」他說。其實早在入閣以前,陳吉仲就一直主張改正錯誤的農業補貼政策、減少農產品價格崩盤時的救急式收購。但身分轉換之後,他也不得不回應消費者與農民壓力,透過政策工具控制農產品價格,避免因「產銷失衡」引發的負面政治效應。就陳吉仲的觀點,短期穩定農產品價格確實有必要,但絕不會是長遠之計;救急的用意只是為了創造空間,讓政府得以投入農業長遠發展需要的硬體設施與市場通路。

日期:2019-03-27

職場生活

又愛又怕的高麗菜

對高麗菜,我有著又愛又怕的情感。

日期:2023-10-11

產業時事

管理資產達1兆美元里程碑!黑石集團的成功,得從「這個關鍵人物」說起…

美國著名私人股權投資管理公司黑石集團(Blackstone)在7月20日公布財報,顯示其管理的資產規模達到1兆美元的重要里程碑,成為首家擁有如此巨額資產的另類資產管理業者。

日期:2023-07-21

職場生活

農產品外銷如何透過母雞帶小雞,助攻臺灣鳳梨掀海外金色旋風

時序入春夏,正是南臺灣鳳梨的飄香時刻,隨著種植技術提升,品質好、甜度高的臺灣鳳梨,所到之處屢屢掀起金色炫風,是外銷水果之王,2019年全盛時生鮮冷藏鳳梨年外銷量達5萬1,476噸,產值逾20億元,又以中國與日本為最大宗國。然而2021年中國海關總署以檢出介殼蟲害為由,宣布暫停進口;台農發不願讓臺灣鳳梨外銷之路蒙塵,攜手農民、包裝廠、冷鏈運輸一條龍助攻,將臺灣良品打開澳洲、新南向成熟國家市場,在農委會指導下,協助農民落實源頭田間管理,獲得日本消費市場99%正面評價,照亮臺灣鳳梨外銷之路。

日期:2023-04-24

職場生活

自己的水果自己挺 台東鳳梨釋迦華麗轉身全民愛不釋手

盛夏的台東,從鹿野一路往南,鳳梨釋迦樹綿延,拐個彎,中央山脈餘脈坡地,放眼望去不見盡頭,蓊鬱綠色隧道撐起台東農業外銷經濟命脈。然而去年中國大陸一紙暫停進口禁令,殺得眾人措手不及,尤其台東鳳梨釋迦產量佔全台9成,受傷程度更是重中之重。禍兮福所倚,台東縣政府全面動員,攜手超市量販通路龍頭,助攻鳳梨釋迦華麗轉身,讓全民愛不釋手。

日期:2022-08-01

產業時事

【地方創生 企業投資地方】翻轉土地的雜糧復興運動

農委會大刀闊斧推行「大糧倉計畫」,鼓勵農民轉作玉米、小麥、黃豆等本土雜糧,希望在二○二○年增加雜糧面積至三萬公頃,以提升台灣糧食自給率。在政策理想的背後,面臨的往往卻是重重困難的推行問題,然而在嘉義縣義竹鄉卻有青年農夫翁育群組成的「義竹雜糧生產合作社」,一肩扛起生產者與行銷者的雙重任務,把長久以來斷裂的生產端與行銷端銜接起來,把故鄉的「豆」產業做大,成為有競爭力的高經濟作物,吸引更多青年農夫加入,成為推動地方創生的新力量。

日期:2019-11-12

產業時事

無人機、溫網室,翻轉南投農業靠人工智慧

如何不讓農人靠天吃飯、淪為勞力密集的產業?南投縣運用創新智慧科技降低勞力成本、克服極端氣候,進而吸引青年回流,成為翻轉在地農業的力量。

日期:2019-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