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共有671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8
全台防疫報導

BA.5疫情開始,時間點曝光!王必勝:估單日破6萬例…中秋烤肉這2種人建議別參加

原以為COVID-19疫情有明顯降溫的趨勢,不料本土疫情卻因變種病毒BA.5再度回升,相較於上周,本周的確診人數激增15.5%,指揮官王必勝指出,可以確定的是BA.5疫情已經開始了,尤其在9月下旬,也就是中秋節過後疫情將創下高峰,王必勝預估「單日恐破6萬人確診」。更直言本周單日破3.5萬例都有可能,目前仍在目前觀察中。

日期:2022-08-29

職場生活

余苑綺病逝/癌轉移能撐過30個月,她已很努力了…醫:直腸癌這8大症狀出現就要搶時間

藝人余天二女兒余苑綺2014年罹患直腸癌,抗癌路程長達8年,今日下午余天和余祥銓出面證實,余苑綺已病逝於北榮醫院,享年39歲。專家表示,大腸直腸癌三期治癒後復發率3成至5成,若是以4期復發的狀況來看,最高存活時間為30個月,因此除了預後,定期追蹤也相當重要。

日期:2022-08-23

職場生活

「他這輩子都得背痛苦十字架」…醫生娘肺腺癌末轉移腦、天堂掉地獄!肺癌權威:做LDCT自救救全家

「日前一位40幾歲男病患在診間忽然跪下來哭說:『教授,你一定要救我。』」這是肺癌權威台大醫師陳晉興在門診時經常見到的景況,這位病患發現肺癌末期已經治療多年,最近轉移到腦部,「他要負擔全家的經濟,要養老人和小孩,不知該怎麼辦?」陳晉興在從醫的過程中,對這樣的畫面一點都不陌生。但眼見肺癌人數逐年攀升,他實在於心不忍,尤其一發現罹患肺癌,通常是末期了。第四期患者5年存活率只有8%。雖然醫學進步可以治療,但事實是:沒有根治的一天。「病人常問我:『教授,我要一路治到什麼時候?』我都不忍心說,治療到你往生;它沒有終點,所以會很辛苦。」因此,陳晉興不停呼籲45歲以上民眾每2~3年要照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LDCT檢查出來的肺癌,9成以上都是1A期,存活率約88%,我的團隊存活率是94%。」

日期:2022-08-22

職場生活

余苑綺病逝》恐怖腸癌發生率世界第一!大腸、直腸癌為何纏上青壯年 「6飲食地雷」埋罹癌導火線

余天二女兒余苑綺,抗癌8年、歷經70多次化療,最後仍不敵病魔於8/21離世、享年39歲;近年大腸、直腸癌有年輕化的趨勢,部分年輕患者往往不菸不酒也有運動習慣,為何腸癌仍找上門?台灣大腸癌的發生率高居世界之冠,癌症關懷基金會指出,罹患腸癌重點在飲食,「3少1多2習慣」是降低罹癌率的重要關鍵。

日期:2022-08-22

職場生活

大腸直腸癌台灣發生率第一名!名醫揭專業預防方式:這幾種食物少吃為妙

「大腸直腸癌」目前在台灣發生率第一名;死亡率僅次於肺癌、肝癌,排行第三,也是健保推行早期篩檢四大項目之一。饒樹文/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日期:2022-08-22

職場生活

8種人別吃「益生菌」!好菌反變有毒致命 醫:腸道健康維護不成,恐引發敗血症

現代人注重養生,會補充各種不同的保健食品讓身體更健康,其中維護腸道健康的益生菌,更是許多人日常會服用的保健品,但腸胃科醫師指出,益生菌並非人人都可以吃,對8種人而言,吃了益生菌恐怕就像吃了有毒的細菌一樣,引發敗血症。

日期:2022-08-16

職場生活

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現在的健康身體 是向未來的你借來的!

「來,阿嘉醫師這邊請!」護理師正領著龔建嘉夫婦走進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準備進行全面健檢。「其實一開始還很不安,但護理師一路帶著我們,這種陪伴的感覺非常窩心。」

日期:2022-08-12

職場生活

攝護腺癌、大腸癌、乳癌…汪星人「聞尿」知風險!逾10家醫院合作、用20C.C.尿驗準確率8成

漫威超級英雄電影《黑豹》(Black Panther)的主角查維克博斯曼(Chadwick Boseman)在2016年確診大腸癌,4年後、在他僅43歲時就辭世。像他這樣的國際巨星,理應能享受全世界最棒的醫療條件,但他還是不敵病魔離開。「因為他發現時已經是第三期了。」精確健康執行長嚴啟綸這樣分析。

日期:2022-07-26

職場生活

「我是糖尿病醫師,卻差點得了糖尿病...」60歲名醫親身實證:我如何甩肉24公斤,逆轉高血糖

新陳代謝名醫,卻差點也成為糖尿病患者?!不吃藥、不禁食,自創「133低醣餐盤」,成功逆轉糖尿病前期、甩肉24公斤!

日期:2022-07-25

職場生活

19天超過300人熱到送醫!住頂樓、馬拉松多人中暑 9大中暑危險因素:睡不好也是關鍵

編按:全台熱到爆,據氣象局網站,今天截至下午4時,最高溫為花蓮縣玉里40.7℃,其次為花蓮縣卓溪40.3℃,台北市社子則為38.6℃。高溫前10名皆達37.7℃以上,包含花蓮、台北、新北、桃園等地。而這樣的天氣預計會持續到下週一。據衛福部統計,光是7/1~7/19已有367人次熱到送醫,比去(2021)年同期多出逾100人次。而最常出現中暑的,就是參加馬拉松等戶外運動的民眾,過去曾有一場馬拉松超過10人中暑送醫,甚至還有一名住頂樓的70多歲男性,因為不開窗、不開冷氣,熱到高燒41度意識不清送醫。或許很多人可能認為,熱愛運動或本身是運動員的人,對於保健知識較豐富,但即便如此,有些人對熱傷害的觀念,還是模糊的,影響排汗的順暢與否,是造成熱傷害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原刊登時間:2015/6/2 更新時間:2022/7/21)

日期:202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