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218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財經時事

守護中台灣精神病友 草屯療養院不漏接

草屯療養院的「春風計畫」,以「一鄉鎮一團隊」的方式,強化社區與醫療院所合作,讓社區內的精神病友獲得穩定關注,盡可能避免出現「被漏接」的急性病例。

日期:2020-06-10

產業時事

誰能替社區精神病友出聲撐腰?

稚齡女童與年輕警員相繼失去珍貴性命後,蔡英文總統的兩次就職演說,皆承諾強化心理衛生。四年過去,政策仍原地踏步,社會對精神病友的汙名標籤更有增無減,破損的「社會安全網」有辦法修補?

日期:2020-06-10

產業時事

重磅預言!經濟權威:中美將再混戰十年 台灣應保持獨立性

採訪這天,馬丁沃夫(Martin Wolf)已經在英國倫敦的家裡,工作了超過2個月。他任職的《金融時報》,3月間決定將日常業務全面移往線上,讓員工不必冒著感染新冠病毒風險通勤,即使是這位74歲的首席經濟評論家,也不例外。

日期:2020-06-03

投資理財

70歲老母親摔下床不能自理,兒子回國第一件事就是送療養院...人生,別等子孫來替自己斷捨離

斷捨離這個字眼,近幾年在博客來排行榜上一直很紅,儘管如此,看了那麼多間房子,還是往往從堆積物中,看到許多老人家對舊東西的執著,讓我忍不住想來分享,一個從房仲朋友那聽來的真人真事故事。

日期:2020-05-27

競爭力

爸爸縱火自焚、媽媽一臉刀疤...父母都患思覺失調症,從小被叫「瘋子的小孩」曾令他羞恥:好好長大是需要運氣的

編按:作者文國士(國國老師)的爸媽都是精神病患,在療養院一見鍾情,婚後生下了他。「瘋子的小孩!」曾令他羞恥,「我會發病嗎?」是他最大恐懼。8歲以前與爸媽同住,但他倆最常出入的地方是國軍八一八醫院(現為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台北市立療養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的前身),遭電療、綑綁、隔離……直到他近8歲,爸媽都住進專門收容精神病友的榮總花蓮玉里分院,自此沒離開。「爸媽都是精神病患」是跟著文國士長大的烙印,旁人的排擠、畏懼有如凌遲,羞恥感揮之不去,年少的他只能化身成張牙舞爪的獸,保護自己。他由奶奶撫養長大,領低收入戶補助,住過育幼院,國中念了兩間學校。他曾一度放棄自己,吸毒、飆車,差點殺人!後來從高職重考上台北市立復興高中,輔仁大學英文系畢業,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從小受盡譏諷和辱罵:「那個肖仔的小孩!」,而今他說:「我要超越我的出生,活出自己的名字。」他翻寫了命運,成為教育組織TFT「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第二屆教師,「陳綢兒少家園」的生活輔導老師。有人質疑他:「爸媽都有精神病,你這樣還能當老師嗎?」但正因背著這宿命,走過惶惑,他更深刻懂得:好好長大是需要運氣的。他但願成為孩子們的幸運。

日期:2020-05-05

產業時事

從北一女潑酸案到殺鐵路警案,為何精神病患犯罪爭議大?法律所教授解析:若問題出在法律本身,責備法官毫無幫助

鐵路警察李承翰去年7月在自強號上處理補票糾紛,卻被鄭姓兇嫌突然拿出尖刀猛刺,送醫不幸殉職。嘉義地院在昨日以鄭嫌有精神障礙,達到心神喪失的程度,故而判決無罪,引發社會輿論沸騰。

日期:2020-05-01

幸福熟齡

老婆的閨蜜找上來?遇到「這件事」要說不!尤其是男人,晚節不保就是這樣來

我們大家一起慶祝了三十歲,然後四十歲。而現在到了五十歲,問題來了,我們像是處在時間的夾縫裡,不再年輕,但是還未老去。在生命中這段過境區裡,感覺有點失落。

日期:2020-04-29

財經時事

封城是不切實際的「超超前準備」 葉金川:連續七天每日百人確診才有需要

前衛生署署長、公衛專家葉金川,曾在2003年SARS爆發期間,兩度進出和平醫院,對於目前各地方政府所謂的沙盤推演「封城」手段,認為是不切實際的超超前準備,「台灣只有零星本土個案發生,應該是以隔離和接觸者疫調為主軸」、 直言「台灣病死、 嚇死和餓死的人,比武漢肺炎死亡人數還要多很多。」

日期:2020-04-26

產業時事

兩次包機都是「她」 直搗重災區苦撐十小時:一定帶大家回家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海外台人也紛紛歸國,台灣也多次派出專機接回滯留在各地的國人,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日本公主號任務」以及「武漢包機任務」,然而在這兩次最驚險的包機任務中,都有「她」溫暖的身影……。

日期:2020-04-10

產業時事

靈醫會貢獻台灣逾半世紀、創立羅東聖母醫院 「慈悲傳教士」呂若瑟等神父規定:不准追討弱勢病患欠款

范鳳龍終身未娶,思思念念都是病患,不但寢室設開刀房樓下,隨叫隨到,24小時待命,更把僅有的零用金都給了病人,還曾發生囑咐要開刀的貧窮病人沒準時出現,他就怒氣沖沖跑到會計室責問是不是向病人收了保證金,害病人不敢上門開刀。

日期: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