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234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3
財經時事

當AI有了愛,和人類會迸出什麼火花?從3部電影看未來:虛擬世界將不再「虛擬」!

8月27日中國上映了一部電影《失控玩家》(台灣譯為《脫稿玩家》),英文片名叫《Free Guy》,該片講述一個NPC(非玩家角色,指的是遊戲中不受真人玩家操縱的遊戲角色)眼中的世界。

日期:2021-08-30

投資理財

華航(2610)、長榮航(2618)雙雙漲停卻沒人追...追高熱浪消停!台股陷入震盪盤你該懂的事

投信於 6 ~ 7 月份搶回盤面主導權,在車用電子及功率半導體製造一段飆股行情後,台股似乎已找不到更多可以快速拉抬的標的,取而代之的是盤跌修正及高檔的假突破,換言之,台股在經歷上半年的全民瘋股行情後,已開始邁入震盪盤,而一些過去 3 ~ 4 個月十分有效的方法,也發生質變。

日期:2021-08-14

投資理財

連年配息、績優股王也可能是地雷股?他研究台股20年,「提早2年以上」發現財報警訊

財務自由是許多人追求的目標,但你的投資安全嗎?

日期:2021-08-11

產業時事

〈兆豐銀遭罰〉已祭四大房貸改善措施 解雇不法行員並起訴

兆豐金 (2886-TW) 旗下兆豐銀行因為房貸人頭戶案,遭金管會重罰千萬元,對此,兆豐銀表示,本案是 2015~2019 年發生的舊案,由該行發現異常後,主動向主管機關通報,並祭出四大房貸改善措施,且向檢調單位請求協助調查,在發現石姓行員不法的相關事證後,已將該員解雇及起訴。

日期:2021-06-09

全台防疫報導

新證據讓中國瞞不住了?傳英國情報圈稱新冠病毒可能來自實驗室 拜登政府也在調查疫情起源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但截至目前為止,病毒起源仍眾說紛紜。日前,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稱,情報機構人士認為,冠狀病毒自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外洩的說法,是「可能的」(feasible);而此一消息,也讓一度被視為陰謀論的「實驗室外洩」觀點,再次獲得各界重視。

日期:2021-05-31

產業時事

如何面對「後真相」社會:媒體人及閱聽人的應有認知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提出寶貴見解,我們該如何面對「後真相」社會:媒體人及閱聽人的應有認知。

日期:2021-05-31

產業時事

新冠肺炎中藥有解!600多年前這帖老藥方…就是專治流行病,他聯手中醫界催生「清冠一號」

一帖治療新冠肺炎病人有顯著效果的老藥方,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與中醫師聯手下,得以成為標準處方,又可大量生產,易用且效速。

日期:2021-05-26

財經時事

熱衷投資 小心被詐騙!今年全台假投資詐騙損失金額逼近三億元 揭開2021年第一季台灣三大熱門騙術

內政部警政署統計指出,今年以來,全台已發生逾3,704件詐騙案,其中以假投資詐騙最為嚴重,總損失金額逼近3億元。

日期:2021-04-01

投資理財

長輩說「完銷是騙人的」已是舊觀念?預售屋銷售,內行人揭建商的5個暗黑秘密

買房是人生大事,但對於預算有限的人來說,預售屋就成了首選物件。而在現今房市中,有不少人留意到,很多新建案在銷售時,就宣稱「完銷倒數」或「已完銷」,這種現象雖屢見不鮮,但難免令人懷疑背後真實性

日期:2021-03-02

產業時事

1位銀行員之死...揭開司法最黑暗的一幕!監察院「石木欽案」真相完整披露

2022/6/30編按:因「27本筆記本」、「銀行員之死」等案件,重創司法圈形象的富商、佳和集團前董事長翁茂鍾,因炒股案被判刑1年,得服社會勞動,但他卻串通警方造假簽到,去年一審宣判有期徒刑2年2個月、同謀前警官楊博賢1年10個月,緩刑4年,全案上訴。週四(6/30)上午台南高分院宣判,撤銷原判決,翁茂鐘改判1年10個月、楊博賢1年6個月,緩刑4年,判決確定後60日內,繳國庫40萬元。《今周刊》於1259期中,從監察院報告爬梳出,翁茂鍾在「石木欽案」中所扮演的角色,剖析翁如何成為「玩法之徒」,在債務爭議期間,與多位司法官恐有著不當互動,除了成功規避債務外,甚至在「一位銀行員之死」後,還轉向其遺孀及一對未成年稚女興訟求償。

日期: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