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98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7
財經時事

懶人包》COP27是什麼?聯合國氣候峰會5大看點、對台影響一次看懂

淨零碳排是全球共識,需要跨國、跨域的合作。願景工程基金會長期關注氣候議題,發揮SDG17多元夥伴關係的理念,與聯合報合組五人採訪團隊前往COP27,更得到跨媒體的支持,TVBS及今周刊都成為我們的氣候倡議夥伴,一起為更美好的地球努力。

日期:2022-11-07

產業時事

太陽光電龍頭中租 以「綠能價值鏈」實現2050淨零排放

今年8月22日,全臺的用電量又再次刷新歷年8月的尖峰負載記錄。所幸,太陽光電發揮了神隊友的即時援助,當日中午的「瞬時發電量」曾達555萬瓩,約占當下用電負載的15%,接近當時核能機組總發電量的2倍,創下歷史新高,而身為臺灣太陽光電龍頭的中租控股自然也功不可沒;但值得注意的是,中租正在擘畫的「綠能價值鏈」中,除了太陽光電,還有儲能、售電、多元綠能及區域電網等不同領域,由此不難想像,中租不僅是支援臺灣實現2050淨零排放藍圖,有朝一日還能成為提供國人電力的另一項新選擇。

日期:2022-10-06

投資理財

鴻海今年業績將衝破6兆大關!劉揚偉:60%手機零組件集團都能製造,未來新興產業將是它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今天(8/18)預期,集團今年整體業績可突破新台幣6兆元大關,再創歷史新高;他認為,未來接續手機的新興產業,將是電動車。

日期:2022-08-18

產業時事

美版碳關稅2024年搶先歐盟上路,日本、南韓、中國將跟進 業界觀察:台灣產業面臨極大壓力

編按:美國宣布將加入徵收碳稅行列,時程將比歐盟早,預計2024年上路。屆時,美國本土生產的產品,以及進口產品,碳含量低於基準線無需繳稅,但若碳含量超過基準線,超出部分徵收每噸55美元(約1650元新台幣)碳稅。根據DIGITIMES報導,美國在2024~2025年會適用上述能源密集型的原始產品,自2026年起,產品範圍往下游延伸。意即進口的加工產品中,含有碳稅課徵對象原始產品一定標準的碳含量,也要被徵收碳費,而且碳含量標準會階段性減少。台灣以外銷為重的工具機產業,若出口一台機床,其中的鋼鐵含碳量達到標準,就要繳納碳稅。業界觀察,從歐盟和美國針對碳排實施更強硬的措施,包括南韓、中國、日本等也會「跟隨潮流」加入徵收碳稅行列,以避免自家產業遭受不公平競爭。同時,專家示警,台灣製造業是以出口為導向,在國際供應鏈上有重要角色,國際市場規則怎麼走,就必須跟進,避免被全球市場排除在外。

日期:2022-08-02

產業時事

ESG成企業營運顯學 科技賦能打造永續競爭力

極端氣候、疫情、戰爭等黑天鵝衝擊全球經濟,引發企業經營危機,ESG成為企業營運顯學。為協助新竹在地客戶永續經營,精誠集團7月5日攜手今周刊舉辦「2022 ESG數位趨勢論壇」,邀集業界專家分享如何透過科技賦能,提升企業永續競爭力。國際上,歐盟預計2023年推行碳關稅政策;在台灣,金管會也帶頭在2022年3月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要求全體上市櫃公司於2029年前完成溫室氣體「查證」。越來越多全球投資機構已將企業永續發展指標ESG列入投資衡量標準,各大企業也紛紛宣告碳中和計畫,並要求供應鏈夥伴配合ESG策略。因此,所有企業都無法置身其外。

日期:2022-07-15

產業時事

整合政策、產業與新創視野 開創永續新商機

勤業眾信歸納四項永續行動 轉危為機提升ESG綜效①採用再生能源 ②實施內部碳定價 ③提升節能需求 ④思考轉型契機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日前響應於高雄舉辦之「ESG國際永續論壇」,從政策、產業到新創攜手打造永續商機之角度,分享如何迎接ESG大趨勢。勤業眾信表示,台灣的人均碳排量位居全球第九,國際間已陸續建立碳權交易制度及徵收碳稅,將碳排成本及減碳表現正式納入損益表。建議企業在台灣碳費徵收機制出爐前,先行實踐「採用再生能源、實施內部碳定價、提升節能需求、思考轉型契機」四項永續行動,同時,布局海外者務必持續關注各地碳稅動態,滾動式調整供應鏈策略。

日期:2022-07-08

產業時事

台灣大未來》中鋼:節能減碳已從環保變成經濟議題 攸關企業存亡 鴻海:碳中和其實是場新經濟戰爭!

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今(30)日在《今周刊》的2022「台灣大未來國際高峰會」閉幕致詞時表示,政府為了呼應全球2050年淨零碳排趨勢,已經從法規面推動國家及社會邁向淨零碳排,希望從企業到民眾,大家一起為減緩氣候變遷及碳中和的目標努力。中鋼公司技術副總經理鄭際昭下午在高峰會的專題演講指出,節能減碳議題已經由環保轉化為經濟層次,攸關企業永續經營,興衰存亡,希望大家要有清楚認識。全球最大電子專業代工廠商鴻海集團也由環保長洪榮聰分享在邁向淨零路徑的經驗,他強調全球追求淨零排放及碳中和的趨勢,「表面上是愛地球,檯面下是一場新經濟戰爭,而企業決勝關鍵就在調整好自身體質」。

日期:2022-06-30

產業時事

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

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公布,面對淨零碳排的機會與挑戰,淨零轉型是下世代最具潛力的商機。工研院「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論壇暨特展,涵蓋能源供給、需求使用、低碳製造、永續環境四面向創新科技,全面網羅產業邁向淨零的必備關鍵。

日期:2022-05-16

產業時事

強化智慧電網韌性,迎向淨零大未來

2050年淨零碳排是世界各國的共同目標,通往淨零的路上,再生能源成為必要手段,發電也得開始「看天吃飯」,台灣該如何佈局「智慧電網」並運用科技弭平天候的不確定性,讓人類文明真的能與大自然和平共存?

日期:2022-03-25

產業時事

柯文哲:「人人都想分一杯羹!」 台北市3500輛公車電動化倒數計時 商機估350億元起跳 鴻海、歐商競相卡位

台北市長柯文哲今(22)日宣告,市府推動交通工具電動化,將從公車分階段電動化開始,不僅停止採購燃油公車,並預計2022年底引進400輛電動巴士,並在2030年將全市約3500輛公車都汰換為電動巴士。其次,市政府將視電動車發展狀況,可能不久停止採購燃油的公務車,轉為電動車。若以目前一輛電動巴士售價約1000萬台幣以上估算,全市3500輛公車電動化至少將創造350億元台幣商機,柯文哲直言「這是個很大商機」,而且歐洲企業很有興趣,「因為人人都想分一杯羹」。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則是趁著今天舉行Model T電動巴士試乘的機會,親自向柯文哲及大都會客運高層遊說,希望台北市採用國產電動巴士,促進相關產業在本土生根茁壯。

日期:202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