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共有528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6
2022縣市長選舉

從廁所一路掃進台積電!清潔工出身、新竹市6連霸議員林耕仁拚當「接地氣」市長

新竹市六連霸議員老將林耕仁,原來只是一名基層清潔工,卻因里長好友爽約「放鴿子」,意外投身政治工作。秉持過去在清潔業養成的專注細節與苦幹實幹精神,他力拚政治生涯再上一層樓,服務更多民眾。

日期:2022-08-25

投資理財

賺紅包機會來了!上銀今申購起跑,抽到估賺5.8萬…「這檔也不錯」1張有3.25萬

又有申購紅包可以抽了,傳動控制科技大廠上銀(2049)辦理上市增資案,週五(8/19)起開放申購,中籤者有機會賺到5.85萬紅包。此外,半導體技術分析服務廠汎銓(6830)將在8月31日掛牌上市,承銷價每股100元,也於19日至23日開放申購。

日期:2022-08-19

產業時事

「以前大家說和碩像廣達,這幾年變得愈來愈像鴻海」和碩雙CEO終於亮相,童子賢在想什麼?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喬」了近兩個月、版本至少變動過3次的人事案,為何是這家營收破兆的電子組裝大廠,走出愈來愈「鴻海化」的關鍵決策?

日期:2022-08-17

產業時事

中國全力「造芯」、美晶片法案通過…這場角力戰,台灣扮演最關鍵角色!謝金河:得半導體,得天下

芯的戰爭:得半導體,得天下!裴洛西來台,在兩岸引起軒然大波,中國拉高規格軍演,窮盡一切力量霸凌台灣,每天都登上國際媒體版面,全世界的焦點也都放在這裡,其實,地緣政治的角力,最核心的焦點是在半導體產業。

日期:2022-08-11

投資理財

小康家庭出身的他,32歲存千萬還買房!靠6選股邏輯、1買賣策略穩穩賺:心態一投機就會摔跤

身為一般上班族,如何兼顧工作和投資理財,並賺到退休金?70年次的林威岐從高中時就開始投資,出社會後靠著自己研究的股市操作方法開始獲利,32歲就擁1000萬元。在30歲那年,買進一間20多坪、550萬元中古屋(自備款100多萬)自住。婚後,他將生活重心放在工作及家庭,每年找到5%~6%的投資標的。他表示,這樣的方式看起來慢,但其實很穩,尤其在空頭的時候,每年仍能達到投資目標,「以100萬元來說,殖利率5%~6%,用複利去滾,12年就翻倍。」今年42歲的他計劃存到3000萬元退休金。

日期:2022-06-16

投資理財

端午節後台股反彈,我該進場嗎?專家:第3季才有轉折機會,現可留意這4類股

加權指數5月見到15616點之後,展開一波跌深反彈,一度挑戰季線反壓,但目前僅是長線修正下的中期反彈,可挑選具業績或題材的個股,並留意長線技術指標的變化。

日期:2022-06-08

產業時事

夯趨勢的背後

政府支出、民間投資、民間消費、國外需求,從「支出面」來看,這4者構成了一個國家的國內生產毛額,也就是GDP。所以,分析一國經濟的強弱展望,往往就會從這4個面向的動態下手。

日期:2022-04-27

投資理財

台積電不到550,誰敢用力買?他曾因業績歸零、低檔重押賺千萬!20年股海老手:我也只買這2檔

美國聯準會升息,加上疫情嚴重,衝擊台股,台積電跌破550元(編按:2022/7/19台積電股價已跌至500元)。當市場恐怖時,該如何投資?2020年,對承辦科技大廠、金控公司尾牙的飛虹國際行銷來說,是艱困的開始。創辦人謝銘杰努力維持公司營運,但受疫情波及,那一年的上半年「零」收入。回想2020年上半年,他的客戶不是取消春酒,就是暫停家庭日活動,公司營收頓時歸零。幸好,他曾經歷2003年SARS,以及2008年金融海嘯,做足了準備,公司保留至少2年現金,就算完全沒收入也不擔心。2020年3月美股四天熔斷,台股崩盤到8523點,他認為對台積電(2330)來說,這是黑天鵝,並不是本業問題。因此,謝銘杰在危機時勇敢進場,賺到翻倍獲利。為失血的企業,補了一些業外收入。

日期:2022-04-25

全台防疫報導

桃園527例》和碩「移工群聚」事件擴大 鄭文燦憂陽性恐達20-30%!要求龜山廠停工5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公布國內新增4,20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126例本土個案及78例境外移入(58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其中,4126例本土個案中,桃園占了527例,桃園市長鄭文燦在今(23)日記者會上直接點名科技大廠和碩(4938),指出和碩龜山廠出現典型的群聚感染事件,估計確診人數比例為2~3成,以全廠2600多位員工計算,將有超過500人確診,「明天的數字會增加很多」。

日期:2022-04-23

產業時事

以軟帶硬打聯盟盃 華碩、遠通都點名它合作 頻獲科技大廠青睞 這家AI軍火商憑什麼?

出身工研院的AI新創邁爾凌,成立不到兩年時間,不斷加速AI解決方案落地與進入市場的腳步,讓AI供應鏈在龐大需求刺激下逐漸成形。

日期:2022-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