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共有262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6
產業時事

塑膠也能變電池!美最新研究「廢棄物儲能裝置」,讓寶特瓶、光碟有更好的再生方式

如何在塑膠再生之路創造最大效益?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R)想透過塑膠,製作出備受看好的儲能技術:超級電容,或許能增加塑膠回收的吸引力。

日期:2020-08-20

財經時事

「 Kiss Science—科學開門,青春不悶」報名起跑

為引領更多青年學子踏入平日不易觸及的科研場域,透過不同視角增進其對科學的理解,科技部於8月19日啟動「2020 Kiss Science—科學開門,青春不悶」並全面開放報名,正式活動預訂於9月19日在全臺閃亮登場。科技部吳政忠部長出席這場別開生面的記者會,和大家一起用熱情點燃科學火花。

日期:2020-08-20

財經時事

「內循環」是什麼?為何會成為A股上漲的新故事?這5點全解讀

「經濟內循環」最近在投資界成為一個最火的名詞,各路經濟專家、報紙媒體紛紛作出解讀。「內循環」作為國家的頂層指引,不能簡單理解為是應對周邊堵截下的內斂收縮,而是政府在籌畫更深層次的改革,未來可能對中國經濟和A股市場有著巨大的影響。

日期:2020-08-10

財經時事

吳光鐘教授正式接任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

臺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終身特聘教授吳光鐘今日(2020年8月1日)正式接任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一職。

日期:2020-08-03

產業時事

迎接疫後商機大爆發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如颶風般肆虐全球,留下了不可逆的改變。當疫情過後、邊境解封,全球局勢重新洗牌,挑戰與機會一同迎面而來。在後疫情時代,政經情勢將如何轉變?臺灣又該如何把握轉型升級的機會?

日期:2020-07-16

財經時事

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畫」109年第一梯次決選暨頒獎典禮

由科技部指導、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執行之「創新創業激勵計畫」109年第一梯次決選暨頒獎典禮,於7/3下午假台北小巨蛋臺灣科技新創基地(Taiwan Tech Arena, TTA)舉辦。由《圖靈鏈》、《膜淨材料》、《Knit Knotter》、《碳矽半導體》及《晶易求精團隊》等5組團隊榮獲「創業傑出獎」,皆可獲得企業贊助之100萬元創業基金及科技部提供之100萬元獎勵金,是新創學研團隊提供進入資本市場的基石及高技術認證之創業榮譽。

日期:2020-07-06

職場生活

義守大學 擘劃健康醫學、智慧科技的同心圓

世局多變的全球化時代,年輕學子應培養「跨域創新」的能力,不僅要勇於跨越不同知識領域,更要跨越國界疆域、競逐全球。義守大學連結智慧科技與醫療優勢,串連全球六百多所姐妹校,打造跨域創新、國際化的學習環境,培育學生全球移動力⋯⋯。

日期:2020-07-01

產業時事

放眼2030年不只台積電! 鴻海研究院成軍、擬組建200精兵 為十年後霸業奠基

全球最大專業電子代工製造商,也是台股第二大權值股的鴻海(2317),今天宣布成立鴻海研究院,下轄五大研究所,主攻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資通安全及量子計算等領域的應用布局。鴻海研究院成軍,不僅將聚焦未來3~7年的尖端技術研發,也是要達成董事長劉揚偉去年上任後提出,「F3.0」集團轉型升級的長期目標。

日期:2020-06-17

產業時事

鼓勵學術創新,科技部選出年度十大科研破壞性創新論文

為鼓勵學界從事具創新性、開拓性之研究,科技部試辦科學研究之破壞性創新論文選拔。本選拔不以論文引用數高低為標準,而是引入破壞性創新概念,希望形塑學研新價值。本選拔於去(2019)年10月公開徵求,從各學研單位所推薦近3年論文共107篇,經初、複審及決審之不同領域專家討論與思辨過程,打破學門間的藩籬,以引領科學家研究視野角度出發,逐案進行不同領域委員論辨,選拔會推舉出11篇深具破壞性創新概念論文。

日期:2020-05-19

產業時事

台灣產業、科研組隊 合攻病毒檢測市場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沒有確切治療藥物,疫苗也仍未開發出來,對於全球各國來說,擁有高通量檢測力,就能有效做到邊境管理、遏止社區感染。此時此刻,檢測力就是國力。

日期:2020-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