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1821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0
產業時事

《金門》入圍奧斯卡紀錄短片!導演江松長放棄蘋果高薪跑去拍片,靈感來自父親當兵回憶…

今周刊編按:美國影藝學院公布第96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入圍名單,CNEX出品、台裔美籍導演江松長所執導的紀錄短片《金門》入圍最佳紀錄短片,為台灣紀錄片首次入圍奧斯卡獎項,開創歷史新猷。江松長也在臉書表示,「驚呆了,興奮又感激!感謝朋友們送上的愛,特別感謝金門的夥伴們讓這部影片成真了。」

日期:2024-01-24

職場生活

瑞士少女峰 冬日的阿爾卑斯山樂園

擁有「歐洲之巔」(Top of Europe)封號的少女峰,每到冬季就換上高聳挺拔的雪白山影,邀請各界名人上山運動競賽、辦音樂會,近年更因為一條經過三次公投、斥資四.七億瑞士法郎所建成的艾格快線纜車再掀話題,走上懸崖峭壁、觀景台感受壯麗雪山,進雪地、漫步小鎮感染運動熱力,阿爾卑斯山群的秀麗經典,此生必訪、一眼難忘。

日期:2024-01-24

產業時事

從快時尚到運動大牌 都在瘋循環經濟 廢棄物變綠金 台灣新創闖141兆市場

當「酒干倘賣無」的回收事業,變成全球淨零解方,台灣新創企業要如何靠創意和專利技術,躍上國際舞台?

日期:2024-01-24

職場生活

長榮航空再次攜手中原大學 續辦ESG永續創新設計競賽 送出33張機票大獎 邀請全國大專師生激發創意火花

長榮航空與中原大學再次攜手合作,於今(9)日宣布共同舉辦第二屆「2024年長榮航空ESG永續創新設計競賽」,由長榮航空運航管理部張玉珩協理及中原大學洪穎怡副校長共同主持簽約儀式,宣告競賽即日起正式起跑!今年將首度擴大邀請全國大專院校師生參加競賽,期待透過師生無限創意,讓歷經歲月洗禮走遍全球的除役盤櫃裝備與服務用品,在創作者的巧思下,展現新價值。

日期:2024-01-09

職場生活

課堂學習企業成功轉型的系統,課外結交相互扶持的最佳夥伴, 「我在長庚EMBA完成台灣人一生必做的3件事!」

去年,長庚EMBA校友會帶領校友一起單車環島、泳渡日月潭、攀登玉山,就連70歲的管理學院代理院長詹錦宏都在兩年內完成兩項。如果只是想要學習,那麼長庚EMBA與其他學校沒有太大區別,但如果你有夢想希望完成,長庚EMBA來自各個不同領域的校友,絕對是你的最佳夥伴!

日期:2024-01-05

職場生活

宏福茗茶台灣凍頂烏龍茶六冠王,華麗茶藝背後最樸實的長工

彰化縣二水鄉,有一個傳說中很厲害的「那個人」,一度成為茶產業大家討論的神祕對象,只因那些年他橫掃台灣各大茶葉競賽場,108年度還奪下凍頂六冠王!他就是「宏福茗茶」張俊宏,18歲踏入茶界的二水鄉傳奇。

日期:2024-01-02

產業時事

投資人注意!歷史經驗顯示,偶數年容易出現各種衝突和大麻煩,2024年恐將是「驚濤駭浪」的一年

你知道嗎?自從冷戰開始,每隔一年,也就是偶數年,世界好像總會遇到一些大麻煩。相比之下,奇數年就顯得平靜多了。不只是這樣,全球經濟好像也有同樣的規律。偶數年的經濟增長總是比奇數年慢一些。

日期:2024-01-01

產業時事

台灣是蘇格蘭威士忌第四大出口國!54歲帝亞吉歐總座梁殷禎,「革新3支箭」穩固烈酒龍頭寶座

台灣飲酒風氣正興,跳說過去的豪飲、助興,如今更是一種生活風格的展現。此次《今周刊》專訪帝亞吉歐(Diageo)台灣總經理梁殷禎,看在這股潮流下,他將如何運用多年的市場經驗出招取勝。

日期:2023-12-28

產業時事

逆勢求生 「活下來」是首要目標\華為創辦人 任正非

二○二三年對華為創辦人任正非來說,是挑戰與榮耀兼具的一年。八月底,華為成功推出Mate 60系列新機,實現接近全機國產化,並引人矚目地標榜5G晶片處理器,出乎意料的技術進展,不僅引起市場高度熱議,更引來美國政府的關注。

日期:2023-12-27

產業時事

下一場全球經濟危機

2023-12-23 14:37編按更新:中國商務部於12月21日宣布禁止多項稀土加工技術,根據最新發布《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Catalogue of Technologies Prohibited and Restricted from Export)顯示,中國主要禁止萃取、分離戰略金屬「稀土」技術,並修改技術禁止與限制出口清單,目的在於維護國家安全。不過,除了限制稀土技術出口,中國早在數月前因中美貿易戰持續延燒,已陸續禁止出口的品項包括鎵、鍺和石墨。其中,鎵、鍺為晶片製造材料,關乎全球大國在半導體領域的競逐。《日經中文網》報導指出,在「目錄」的禁止出口部分,中國新增了包括稀土在內的磁體製造相關等的技術;另在限制出口部分,增加了稀土採礦、選礦和冶煉等相關技術。綜合外媒報導指出,中國大幅收緊數種金屬的出口指導規定,主要與西方爭奪關鍵礦產控制權的鬥爭不斷升級有關。目前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加工國,全球稀土冶煉量有9成來自中國。然而,中國已掌握了溶劑提取工藝來提煉這種戰略性礦物,但西方國家的稀土公司因技術複雜性,以及污染問題一直難以採用這種技術,因此儘管西方國家不斷嘗試建立本地稀土加工業務,但仍難有效拓展。關於冷門的「稀土」為何屢屢成為報紙的頭條新聞,以及中、日、美三國如何為它脣槍舌劍?以下為《今周刊》725期的封面故事報導。(原文刊載於2010-11-11 14:37,更新時間於2023-12-23 15:12)

日期:2023-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