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共有187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9
產業時事

Omicron的危機與轉機

隨著進入第三劑疫苗施打階段,台灣應該怎麼做,才不致讓落後半年以上的國際交流與商務差旅,繼續低迷下去?

日期:2022-01-19

全台防疫報導

前兩劑接種高端...第三劑混打「這廠牌」! 他曝:滿24小時身體無異常不適感

本土疫情延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因應疫情變化,將第三劑施打時間縮短至滿12週即可,日前也重啟1922疫苗預約平台!對此,毒理學專家招名威在臉書分享,自己前兩劑打高端,第三劑選擇混打半劑莫德納,除了手臂痠痛,滿24小時後也沒有其它不適,「有工作狂的人推薦第三劑考慮打莫德納」。

日期:2022-01-18

全台防疫報導

陳時中說「未來將縮短檢疫日期」 》若每個人將難逃確診的命運 為何還要高規格防疫? 動態清零、與疫共存大PK

新冠肺炎(COVID-19 )全球爆發2年多以來,隨著高傳染力的新變種Omicron出現,許多國家防疫政策走向「與病毒共存」,引發「動態清零」與「與病毒共存」兩立場的論戰。以往,新冠肺炎確診者死亡率、重症率都不低,對未接種疫苗者有很大的殺傷力,可能造成醫療量能崩潰;目前,台灣社會出現新的聲音,認為Omicron疫情多輕症,不需要堅持清零,防疫要維持經濟生活的平衡。

日期:2022-01-17

全台防疫報導

第3劑疫苗10點開搶「過年前最後一波」 1922預約登記QA一次搞定

更新時間:2022/01/18為提供民眾多元疫苗預約管道選擇,以加速提升民眾免疫保護力,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下稱預約平台),持續於第20期提供「已完整接種兩劑COVID-19疫苗滿12週且滿18歲以上」民眾,預約接種疫苗追加劑。如已於各地方政府衛生局安排/指定之合約醫療院所完成預約之民眾,請依原已預約時段前往接種,無須再於預約平台重複預約。

日期:2022-01-16

全台防疫報導

第三劑疫苗開打》1922預約平台重啟 春節有開放打疫苗嗎?19大QA一次看懂

編按:2022/1/16國內本土疫情延燒,雖然15起部分地區開放民眾接種,但緊接而來的農曆春節,讓外界擔憂疫情恐有擴大的風險,民眾也關心連假期間是否有接種疫苗的服務;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接種時間會根據醫院營業時間進行,除夕到初三會休息,等到初四才會提供疫苗接種服務。」1922新冠肺炎公費疫苗預約平台重啟後,關貿整理19大Q&A,讓民眾可以順利預約第3劑疫苗。

日期:2022-01-16

【黃豐凱】暖神投資組

【黃豐凱】20220115 pp大數據周報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01-16

產業時事

聯亞藥爆內線交易!檢調漏夜偵訊17人、副總經理300萬交保 董座王長怡:「絕不贊成短線操作」

疫苗廠聯亞生技與子公司聯亞藥 (6562-TW) 捲入內線交易疑雲,對此,聯亞生技董事長王長怡強調,不贊成短線抄作,將加強同仁法律教育訓練。

日期:2022-01-15

職場生活

北市明起恢復運動全程配戴口罩 柯文哲:戴口罩打籃球很好笑,但是沒辦法!

國內疫情升溫,台北市長柯文哲今(14日)宣布,明天(15日)起,恢復室內/外運動全程配戴口罩,除了短暫補充水分,及泳池內、冷熱水池、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等場合可暫時免戴口罩。

日期:2022-01-14

職場生活

第三劑疫苗怎麼預約?預約採「年齡分流」?1922疫苗平台1/15重啟,將採一周一期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開放第三劑疫苗接種間隔縮短至12周(84天),15日重新開放1922疫苗預約平台預約第3劑,至今(16)日中午截止;17日起接種,未來以一周為一期,例如1/15、1/16可預約1/17至1/23第3劑疫苗,重啟後僅開放預約功能,沒有意願登記,也不會發送簡訊。

日期:2022-01-14

職場生活

「拜託你幫我送便當,真的吃不習慣」 Omicron大舉入境,又遭任性病患夾擊,台灣醫療量能真撐得住?

「拜託你幫我送便當,我真的吃不習慣…」一名醫護向記者抱怨,這波Omicron確診患者多輕症,症狀似感冒、但活力與胃口都不錯,部分患者把醫院當做飯店住,每天叫外送餐、飲料,護理師若答應送一趟就要穿脫隔離衣、才能進入負壓區;若不送,每隔20分鐘打一通電話苦苦哀求,煩不勝煩…,自己活像是服務生。最令人困擾的,是確診患者家屬直接跑到護理站,站在櫃檯拜託護理師送餐給家人,若不見到「愛的便當」入隔離區就不肯離去,嚴重干擾例行工作。這是台灣最美的「人情味」,護理師未確診患者大開方便之門,卻嚴重將自身置於感染風險…當確診患者越來越多,這樣的「服務」需求越來越大,醫療量能撐過這波疫情高峰?

日期:202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