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共有187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全台防疫報導

第三劑不如得Omicron? 沈富雄:明顯已「流感化」的病毒,染疫才能誘發細胞性免疫力

Omicron病毒來襲,許多國家單日的確診數破萬例,國內本土疫情持續升溫,群聚的事情不但有擴大的情況,隨著年節將至,外界也擔心是否醫療量能會支撐不住。前立委沈富雄透過臉書發文,他主張不用打第三劑,談及現今台灣的防疫,他直言「奢侈、浪費、無厘頭的鬧劇!」

日期:2022-01-13

產業時事

別再說Omicron只是「輕症」沒關係!在荷蘭台人曝醫療慘況:曾確診過,絕不只是小感冒

編按:近日有位在荷蘭的台灣人在PTT上發文表示,荷蘭每天有破萬的確診,身邊3個朋友確診也都只是輕症,在家休息14天、篩檢陰性之後就算康復了,期間也沒有去醫院,納悶地表示「台灣在怕啥?」認為台灣人不必過於恐慌。對此,另一位在荷蘭的台灣人台客J則持不同意見,Omicron的高傳染性帶來不確定性,雖然荷蘭疫苗接種率高達85%,即便重症率較低,大量的確診還是有可能會讓醫療系統崩壞。或許大部分的確診者都是輕症,但還是有一定程度死亡的案例,很多家庭因此破碎。

日期:2022-01-13

全台防疫報導

北市7中型接種站地點看這裡!10萬第3劑週五上午9點開放預約

中央日前宣布第三劑疫苗接種間隔至12週,台北市1月底前有110萬人符合施打第三劑疫苗資格。由於疫苗接種預約搶手,北市日前開放預約疫苗在短短3小時就全部額滿。北市長柯文哲表示,除了原有的合約醫療院所外,下週一起將增加7中型接種站,預計增10萬預約名額,民眾本週五上午9點起可上北市疫苗預約平台登記。

日期:2022-01-12

職場生活

「靠第三劑防疫不切實際!?」 打N劑也會突破感染 專家警示未來「這群人」最危險

傳染力超強的新冠肺炎變種病毒Omicron強勢叩關台灣,國人瘋搶接種第三劑疫苗,盼能防止突破性感染。可是,打完第三劑就能避免確診嗎?答案是否定的。台大醫師、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今說明,接種第三劑主要目的不是防疫,而是減少重症與死亡率,病毒仍可能繼續傳染,呼籲民眾接種第三劑之後,仍應落實戴口罩、勤洗手等防疫措施。

日期:2022-01-12

全台防疫報導

桃園疫情連環爆! 鄭文燦宣布:公私立國小「提早一周」放寒假 家長可請防疫假

桃園疫情連環爆!市長鄭文燦今(11)日下午於記者會上宣布公私立國小提早放寒假。鄭文燦表示,考量入境個案不斷增加,Omicron傳染力強,連幼童也會被傳染、互相傳染,國小學童都沒打疫苗,因此決定原定1月21日放寒假,提前1周,本周五上完課就放,家長則可請防疫假。

日期:2022-01-11

全台防疫報導

第三劑該不該打?怎麼選?Omicron會讓抗體效力最多降30倍! 醫曝國外研究:打一針可彌補

Omicron變種病毒肆虐國際,本土疫情跟著升溫,中央疫情流行指揮中心將第三劑疫苗間隔時間縮短為3個月。對此,腔科醫師蘇一峰依據國外研究表示,第三劑疫苗廠牌若選則BNT抗體能夠增加25倍、選半劑量莫德納則增加37倍,呼籲符合資格的民眾快點去打。

日期:2022-01-11

產業時事

疫苗預約全滿,北市下周加開7中型社區接種站 柯文哲:擬採輕、重症分流處理

桃園機場群聚感染再擴大!台北市長柯文哲今表示,若本土疫情再擴大,北市確診案例超過200件,參考去年5月疫情處理流程,擬將輕、重症分流處理,輕症將移至專責防疫旅館觀察。此外,為增加疫苗接種率,北市自下週一起,將加開7中型社區疫苗接種站,自本週五上午9點起開放預約。

日期:2022-01-10

全台防疫報導

第三劑」要打什麼疫苗? 醫師最不推薦「這廠牌」:抗體反應低又要承擔副作用

本土桃園機場群聚感染導致國內疫情升溫!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縮短「第三劑」施打時間,從最一開始的6個月到至今只需要間隔3個月(12周)即可。第三劑的廠牌該如何選擇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表示,不建議追加劑選擇腺病毒載體的AZ疫苗,原因是抗體反應最低又要承擔一定程度的副作用,特別是前兩劑基礎劑是AZ +AZ的人。

日期:2022-01-10

產業時事

本土1天暴增逾10例 1922平台關閉「第3劑怎預約?」 實測超神「疫苗地圖」秒點完一次OK

國內新冠(COVID-19)疫情升溫,本土個案在昨(9)日一口氣暴增11例,加上海外返台過年潮逐漸進入高峰,讓不少民眾相當擔憂。為了因應加劇的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近日力推民眾施打第三劑疫苗,不過,「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登記」平台已經暫時關閉,如果要接種第三劑該怎麼預約才好?

日期:2022-01-10

【黃豐凱】暖神投資組

【黃豐凱】20220108 pp大數據周報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01-09